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女生耽美>《雪,梦》> 第四章坚持日月珠,豁见沧江长。(李颀《题神力师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坚持日月珠,豁见沧江长。(李颀《题神力师院》)(2 / 3)

。”还是在本性中的那种活力中扮了一个鬼脸。尽管是笑脸,桑雪却明显感受到这笑和曾经是那么不同。

桑雪仔细询问,才得知,小龙的爸爸在外边打工,出车祸去世了。妈妈患有癫痫,一直没有劳动能力。自己即将辍学,到外边做童工。桑雪听到这个消息,泪水夺眶而出。她双手把小龙的头抱住,紧紧贴在自己的胸前。小龙像一个被主人爱抚的小猫咪,在悲伤中得到一种莫大的安慰。桑雪便把小龙的情况向学校反映,并给当地的县政府反映,请求政府扶助。同时,把自己的不多的每个月工资狠狠心抽出50元(桑雪每月只有3000元工资,其中2200元要邮寄给父母,给自己仅仅留下一点。)

桑雪把每一个学生都看做自己的孩子,自己眼前有这么多孩子,就不需要结婚生孩子了。桑雪要效法那位女舰长,那为为了梦想持守一生,终身未嫁的勇敢的女子,女英雄。所以,桑雪对于婚姻没有什么追求。桑雪难道作为未婚的女子,丝毫对于异性没有感觉吗?为了自己的远行的梦想,就甘心放下那种情感上的萌动吗?其实不是的。何况桑雪是从古典文化中走出的女子,沾染了唐诗宋词的那幽幽古韵,其实是多情种,比平常人更重情的。究竟是什么让桑雪有这样的心志:为了自己的纯洁的梦,甘心终身不婚?读者朋友们,我们后文会揭晓其原因的。

有时候,当她再次翻开《当仓央嘉措遇到纳兰容若》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对于爱情的猎奇心。因为,在这本书中,凄美的文字流淌出他们两个绝代风华的诗人的情感历程。“过了开花的时光,蜜蜂儿不必心伤,既然是缘分已尽,我何必妄自断肠。她的爱情,在仓央嘉措离开的那一刻,已经化作彩虹,飞到了云天上。在无限的时空里,静看世间的一切爱情。她的爱情没有死,只是在那一刻,被湮没在离别里。”“谁说最大的痛苦,不能生成最大的平静呢?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爱默生对于爱有独特的思想:“灵魂每一个诺言都有无数的结果,它的每一个欢乐都成熟为一种新的需要。”

可是,桑雪是家里的独身女,父母自然不会放过她的不结婚的想法的。在桑雪第二次来到四川阿坝后,已经周岁32岁了。基本上妈妈每天给她打电话催她回去,毕竟在这荒芜冷僻的地方,接触的同龄人少,很难找到对象。桑雪不敢跟妈妈说,自己做好一生不结婚的准备。只能安慰妈妈,这里还有其他知识分子过来做支教,还有不少男青年。可是,妈妈怎么能相信呢?在边远地区做支教已经很少有人愿意,何况一般小学女老师居多,男老师更是屈指可数。桑雪第二次来到这里的时候,父母一怒之下,暂时和她断绝亲人关系。直到中秋节,桑雪主动联系父母。妈妈在电话中依旧愠怒未消,雷烟火炮。

桑雪深深知道,自己的这个选择让妈妈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自己在四年前,第一次来到这里后不到一年的时候,妈妈因为自己来这里生气加上担忧,大病一场。桑雪知道,“百善孝为先”。可是,这梦,在桑雪心中占的分量太重太重了。在一个个宁寂的夜,桑雪在竹楼外望着那一轮从山边升起来的苍浑的月。那月披着轻纱,流淌着忧郁,比“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更加凝谧,同时也更加凄冷。远离亲情,远离市区的便捷的生活,再加上深深伤害自己最亲的人的心,桑雪也一次次地在心灵深处叩问,这样选择是否值得。很多时候,我们做出选择后,就无法追问“值得不值得”了。太多选择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插入诗歌雨花石姑娘在洗澡

桑雪很爱她的学生。她的学生都来自附近的山村。这些学生似乎都是吮吸着西域纯净的气息长大的。比起桑雪在城里见过的孩子们,他们的双眸都是格外的明澈。读者朋友们不要误会,倒不是说城里的孩子的不好。而是说明这样纯澈的环境,以及被纯澈环境哺育下的人,正是适合桑雪不知何时以来的心中那抹执着的对于纯洁的追求。九寨沟距离他们这里不远了。大家说,景区的风景非常好。桑雪其实在高中时候,听到卓依婷唱的《九寨沟的春天》的时候,就对九寨沟充满了向往。本科毕业后就想来四川阿坝这里做支教。但是,本科没有勇气维系自己的梦想,被淹没在黄沙中,直到硕士毕业后,用那勇气的强劲的风吹开掩盖在梦想上边的黄沙后,才来到这里。可是九寨沟景区的门票当时就300元,可能后来几年门票稍稍便宜了一些。桑雪工资微薄,(硕士是自费。花了家里很多钱。而来这里父母又竭力反对。)她的这次选择深深伤害了父母。在四年前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为了弥补对于父母的亏欠,她省吃俭用,微薄工资中尽力节省下来的一点点前,每隔3个月就给父母转账过去。她是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的人,规定每个月必须给家里转账1000元,而她的工资只有每个月1300元。虽然住宿费不用花。可以住在学校给支教老师提供的极其简陋的8个人一间的宿舍,是通铺。可是每个月结余1000元下来确实不容易。她由于不适应当地的气候,生了场大病,花了200元医药费(国家对于高层知识分子支教还是有恩待的,病假是不扣工资的)。可是这个月结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