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 第329章 非以文藻论高下,惟以功实定褒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9章 非以文藻论高下,惟以功实定褒贬(1 / 3)

大明朝,对于建奴,乃至朝堂之事,分两种人,一种想赢,一种想赢得辩论。

那真心想赢的人,看的是大局,谋的是结果。

在他们眼里,这天下江山就是一盘大棋,每一步都得算计,落子无悔。

他们做事讲究的是快狠准,直奔着最终的目的去。

至于过程中用了什么手段,是光明正大还是兵行诡道,都不打紧。

只要最终能赢,能让这大明江山稳固,能在史书上写下功绩,那便足够了!

而那只想“赢得辩论”的人则完全是另一番光景,他们的战场不在辽东,不在边关,就在这金銮殿上,就在那一张嘴上。

他们把口舌当成了兵器,把圣贤书当成了武库,与人争辩时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只要能把对手驳得哑口无言,能在百官面前显得自己学问高深、道德清正,便觉得是天大的胜利,心里舒坦极了。

至于事情到底办没办成,国库是空是满,他们反倒不那么关心了。

这便是老话里说的清谈误国,真是一点不假。

在一年之前的朝堂上,朱由检放眼望去,衮衮诸公,大多就是后一种人。

他们个个头顶着清流、忠直的光环,觉得这天下就得按道理来办。

可他们的道理是什么呢?

是书本里的道理,是孔孟圣人讲的仁义道德。

于是乎,朝堂上就热闹了。

为了一笔钱粮的去向能从三皇五帝一直吵到本朝太祖,非要辩出个子丑寅卯来不可,半天就这么过去了;为了一个官位该给谁,能把候选人祖宗八代的品行都翻出来,仔仔细细地说道说道。

他们深深沉醉在这种用言语和道德掌控一切的快感里,仿佛只要在朝堂上吵赢了,这大明的江山就固若金汤,关外的建奴听见他们的名声,就得吓得屁滚尿流、望风而逃了!

他们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一群人,诗词文章,信手拈来;经史子集,倒背如流。

但现在俱往矣!

如今,每一个尚能在京师官场上立足的朝臣,无论是内阁大学士还是部院小京官,都在骨子里被烙上了一个滚烫的印记,品出了一个让他们胆寒心惊的道理——当今这位万岁爷,他是不跟你“讲道理”的!

或者说,天子的道理与他们的道理,早已不是一回事。

天子不喜清谈,厌恶空言。

他只讲一个词,一个在过往的朝堂上闻所未闻,却在此刻重逾千钧的词——“功实”。

此二字,便是陛下的道理,是他的效率,更是他评判一个臣子优劣的唯一圭臬。

何为“功实”?

就是你能不能办事,能不能把事办好,能不能尽快把事办好!

这评判的标准简单得近乎粗暴,却也锋利得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将过往那些盘根错节的官场规矩与人情世故,斩得支离破碎。

而今的朝堂,再不是你名气大,就能身居高位!

而今的朝堂,再不是你文章写得好,就能平步青云!

不知多少自诩倚马千言的翰林才子在陛下面前呈上的奏疏,因华而不实,被批上一个言之无物,浮夸不经的朱批,便断了晋升之途。

而今的朝堂,更不是你背后有多少人举荐,便能稳操胜券。

党同伐异,结为朋党,曾是官场的不二法门。

可如今,皇帝对此深恶痛绝,举荐的人越多,反而越会引起他的警剔与猜疑!

唯一能让你在这座紫禁城里站稳脚跟的,只有一件事——在你职能之内,为皇帝,为大明,究竟做成了什么事?

户部的官员,你是否让国库的钱粮变多了?

工部的官员,你是否让河道疏通了,让城防坚固了?

兵部的官员,你是否让军械充足了,让兵士精锐了?

都察院的御史,你弹劾的人是否真的贪赃枉法,证据确凿?

一切,都要拿出实实在在的功绩来说话。

拿不出来?那便只有一个字——“滚”。

“非以文藻论高下,惟以功实定褒贬。”这句不知从何处流传出来的话,精准地概括了现如今的官场生态。

在这种雷霆手段的洗刷之下,整个京师官场,那些“但求辩胜”之人要么被罢,要么被贬,要么学会了闭嘴。

剩下的人,则不得不开始挖空心思,去做那个“求胜”之人。

于是,皇帝回到京师的第一次大朝会,便在这样一种诡异而压抑的氛围中,召开了。

这一日的朝会,规模远胜往常。

卯时未至,天色尚是一片混沌的青灰色,唯有东方天际透出一抹鱼肚白的微光。

然而,自东长安街至西长安街,通往皇城承天门的御道两旁已是车马辚辚,人影憧憧。

一顶顶或青或蓝的轿子在各自家仆的簇拥下,流水般导入这股奔赴紫禁城的洪流。

往日里,官员们在路上遇见,总会掀开轿帘彼此寒喧几句,探探口风,交流些朝堂信息。

可今日,大多数轿帘都垂得严严实实,即便偶尔有相熟的同僚打个照面,也只是勉强拱一拱手便匆匆错身而过。

一股无形的紧张,如浓雾般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因为所有人都接到了通传:今日朝会,凡在京六品以上官员,无论部院司寺,皆须上朝。

这是何等阵仗!

平日里的大朝会,能入皇极殿面君的,不过是内阁、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等衙门的堂上官,再加之一些科道言官。而今日范围竟扩大至斯,连带着许多平日里只在各部衙门点卯,难得见一次天颜的佐贰官、清要官,都被囊括了进来。

待到官员们在宫门外验过腰牌,鱼贯而入,行至皇极殿丹陛之下时,那场面更是蔚为壮观。

巨大的汉白玉广场上,依照品级,文东武西,列成了一个个森然的方阵。

往日里显得空旷的广场,今日竟被各色官袍填得满满当当。

绯袍、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