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章 炮塔?(1 / 2)

何首长的目光,像两把淬了火的刺刀,死死地钉在陈明身上。

“陈总工,我只想听你的答案。”

整个靶场,仿佛被这句话抽干了所有的声音。

风停了。

欢呼的人群,也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从那辆伤痕累累的战车,汇聚到了这个年轻得过分的总工程师身上。

十几吨的后坐力。

一个几乎不可能被撼动的物理定律。

就像一座横亘在所有人面前的,无法逾越的大山。

陈明没有立刻回答。

他只是平静地迎着何首长的目光,然后,缓缓地点了点头。

“能。”

一个字。

轻飘飘的,却像一柄万吨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每个人的心口上。

孙教授更是往前抢了一步,声音都变了调。

“陈总工!你……你可别乱来!这不是儿戏!十几吨的冲击力,你知道那是什么概念吗?它能把这辆车的底盘,像拧麻花一样,直接拧成一堆废铁!”

“是啊,陈总工!”李卫国也急了,他指着那辆车,手都在抖,“这车架子,每一个焊点,每一个螺栓,都是我们拼了命算出来的,它能扛住八吨的静载,已经是奇迹了!”

陈明抬起手,轻轻向下压了压。

那动作不大,却有一种让人不自觉安静下来的力量。

“各位师傅,你们说的,都对。”

他的声音很平静,没有丝毫的激动。

“如果我们把火炮,直接固定在这个平台上,开一炮,别说车了,我们站在这里的人,都得被震飞出去。”

“那你的办法是?”何首长的声音,已经带上了一丝压抑不住的急切。

陈明没有直接回答,他只是转过身,对着那群因为激动和困惑而围拢过来的工人和战士们,朗声说道:

“今天,提前收工。”

“赵厂长,通知食堂,今天晚上,加菜!”

说完,他便不再理会众人,径直走向了“作战指挥室”的方向,只留下一个让所有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背影。

……

半个小时后。

“作战指挥室”内。

何首长、赵兴国、孙教授、李卫国、王大锤,还有张铁山,所有核心成员,一个不落地坐在了会议桌旁。

气氛,比在靶场上时更加凝重。

“陈总工,现在可以说了吧,你有什么办法?”何首长开门见山。

陈明点了点头,他走到那张巨大的“铁砧-1B”总图前,拿起一支红色的铅笔。

“要解决后坐力的问题,靠‘堵’,是堵不住的。”

“我们唯一的办法,是‘疏导’。”

他没有在平台上画炮架,而是在那个临时封闭的平台上,画了一个巨大的,完美的圆形。

“我们不把炮直接装在车上。”

“我们给它,建一个可以旋转的‘房子’。”

“这个房子,我们叫它——炮塔。”

炮塔?

这个词,让在场除了何首长之外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你的意思是……”孙教授的眼睛猛地亮了,“像军舰上的那种,可以转来转去的炮塔?”

“对。”陈明点头。

“把火炮、观瞄设备,甚至炮手,都放进一个全封闭的、带装甲的炮塔里。”

“然后,让这个炮塔,坐落在一个可以360度旋转的底盘上。”

“这样,火炮开炮时产生的后坐力,首先由炮塔自身吸收一部分,然后再通过这个旋转底盘,均匀地,传递到整个车体结构上。”

“这就不是一个点的受力,而是一个面的受力!”

“就像一个壮汉,你用一根指头戳他,他可能会晃一下。但你用整个手掌去推他,他就能纹丝不动!”

这个比喻,简单粗暴,却瞬间让李卫国和王大锤听懂了。

但听懂,不代表能做到。

“等会儿!”王大锤猛地一拍桌子,粗声粗气地嚷道。

“你这个想法是好,可这炮塔,它怎么转?”

“它得有个轴吧?它得有滚珠吧?这么大个铁房子,里面还装着炮,得有多重?什么滚珠能撑得住?开一炮,那滚珠不全得碎成渣子?”

“王师傅问到点子上了。”

陈明赞许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在那个巨大的圆形上,画出了一个更复杂的双层环状结构。

“这个,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攻克的核心。”

“大型滚珠座圈。”

他指着图纸上的结构,详细地解释起来。

“它由两个环组成,一个内圈,固定在车体上。一个外圈,连接着炮塔。”

“内外圈之间,是一条精密的滚珠轨道,里面,是上百颗经过特殊处理的高强度钢珠。”

“它的作用,不仅仅是承载炮塔的重量,更关键的,是把火炮发射时那股毁天灭地的后坐力,分解,然后均匀地传递下去。”

李卫国的脸色,已经变得煞白。

他看着图纸上那个标注着直径超过一米五的巨大圆环,只觉得头皮一阵阵发麻。

他拿起另一支颜色的笔,在座圈下面的车体结构上,画出了一个更加恐怖的东西。

那是一个巨大的、呈十字交叉状的、深深嵌入车体底盘的加强筋结构。

“光有座圈,还不够。”

“它就像一个碗,但我们还需要一张能稳稳托住碗的桌子。”

“这个,就是我们的‘桌子’。”

“一个整体锻造的,十字重型加强梁。”

“它将从车体的一侧,一直延伸到另一侧,与我们的悬挂系统、与我们的装甲侧板,牢牢地焊接成一个整体。”

“它会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把从座圈传递下来的所有力量,都牢牢地网住,然后,再把这些力,分散到车体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块钢板,每一根扭杆弹簧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