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区总院的病房,安静得能听见窗外树叶飘落的声音。
仅仅一周。
陈明感觉自己快要长毛了。
身体在快速恢复,每天三顿的肉蛋供养,加上雷打不动的八小时睡眠,让他苍白的脸色重新有了血色。可精神上的焦躁,却像野草一样疯长。
他闭上眼睛,脑子里就自动浮现出双层滚珠座圈那上百个需要精密计算的公差数据。
他睁开眼睛,天花板上就全是高频感应线圈的电路图。
743厂那台庞大的战争机器已经重新启动,而他这个总设计师,却被摁在这里,像个废人一样晒太阳。这比杀了他还难受。
“小张护士。”
陈明看着前来查房的年轻护士,露出了一个他自认为最和善的笑容。
“陈同志,今天感觉怎么样?刘院长特意嘱咐了,您要多休息,不能多思多想。”小张护士一边给他量着体温,一边公式化地叮嘱。
何首长亲自下的命令,整个住院部谁敢怠慢。这位陈同志的看护级别,比楼上那位养病的军区副参谋长还高。
“好多了,你看,我都能下地打一套军体拳了。”陈明说着,还煞有其事地挥了挥胳膊。
“那可不行!”小张护士立刻板起脸,像只护食的小母鸡,“您必须卧床静养。”
“我明白,我明白。”陈明立刻“安分”下来,“就是……太无聊了。你看,我这脑子要是再不转动一下,怕不是就要生锈了。”
“生锈了也得养着。”
“那……能不能麻烦你,给我拿些纸和笔?”陈明终于图穷匕见,“我随便写写画画,就当是……练习书法了。”
小张护士的头摇得像拨浪鼓。
“不行。何首长走的时候亲自代的,不能给您任何能动脑子的东西。林雪同志每天来送饭,我们都要检查,连张带字的报纸都不能带进来。”
陈明一阵无语。
这哪是住院,这分明是坐牢。
而且看守还是一群油盐不进的白大褂。
只能用点计策了。
下午,林雪来送饭的时候,陈明压低了声音。
“帮我个忙。”
“什么?”林雪警惕地看了他一眼。
“给我带些纸和笔,偷偷的。”
林雪的回答简单而干脆:“不行。”
开饭盒,把一碗还冒着热气的鸡汤递过去,语气不容商量:“刘院长说了,你现在最需要的是清空大脑,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陈明看着她那双写满了“你休想”的清澈眼睛,第一次感党到了什么叫秀才遇到兵。
他知道,从林雪这里,是绝对走不通了。
夜深了。
陈明躺在床上,双眼睁着,毫无睡意。
他听着走廊里护士巡房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
他缓缓坐起身,光着脚,像一只狸猫,悄无聋息地溜出了病房。
他没有去别处,而是直接走进了护士站。
值夜班的,正是白天那个小张护士,此刻她正趴在桌上打盹。
陈明放轻脚步,走到她身后的档案柜前。
柜子上,放着一摞厚厚的、空白的病历记录纸。
旁边,笔筒里插着几支钢笔。
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就在指尖即将触碰到那叠纸的瞬间。
“陈同志,这么晚了,您要去哪啊?”
一个幽幽的声音,从他身后响起。
陈明的手,僵在了半空中。
他缓缓转过身,看到小张护士正揉着惺忪的睡眼,一脸疑惑地看着他。
完了。
陈明心里咯噔一下。
“我……我口渴,出来找点水喝。”他急中生智。
“水壶里不是给您灌满了热水吗?”小张护士指了指他病房的方向。
“我想喝点凉的。”
“那您等着,我去给您倒。”小张护士说着就要起身。
“不用不用!”陈明连忙摆手,“我自己来就行,你继续睡,继续睡。”
他一边说着,一边极其自然地,用身体挡住了小张护士的视线,另一只手,快如闪电地从那摞纸的中间,抽了薄薄的几张,又顺手从笔筒里捞了一支笔,闪电般塞进了自己的病号服里。
“水我找到了,你快休息吧。”
不等小张护士反应过来,陈明已经端着一杯凉白开,溜回了病房。
到床上,他靠着床头,将那几张珍贵的纸和笔拿了出来,借着窗外透进来的月光,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终于,又能思考了。
他没有丝毫的耽搁,立刻拧开笔帽,在纸上写下了第一行字。
《关于“铁砧”项目批量化生产的十大瓶颈及预备解决方案》
他的大脑,像一台被压抑了太久的超级计算机,在这一刻,彻底解开了封印。
【瓶颈一:十字加强梁的铸造合格率。】
【问题:虽然采用了震动铸造法,但如此巨大的铸件,内部出现缩孔和偏析的概率依然很高。】【方案:设计阶梯式浇注系统,并在冒口位置增加电弧加热保温装置,确保金属液自下而上顺序凝固,将所有缺陷都“赶”到最后废弃的冒口里去。】
【瓶颈二:双层座圈的磨削效率。】
【问题:成型磨削精度高,但效率极低。一个熟练的八级技工,磨完一套座圈至少需要三天。无法满足量产需求。】
【方案:放弃单砂轮磨削。设计“多头组合式磨床”,用三个不同角度、不同粒度的砂轮,同时对轨道进行粗磨、半精磨和精磨。将串行工序,改为并行工序。】
【瓶颈三:高频感应淬火电源的稳定性。】
【问题:孙教授他们研制的电子管电源,功率不稳,长时间工作容易烧毁昂贵的速调管。】【方案:不能只靠一个主振荡管。设计“功率合成”电路,用四个小功率的电子管,并联输出,再通过耦合线圈将能量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