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错连枝> 04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44(1 / 2)

第44章044

谢云朔孤身一人,融入了夜色之中。

出来这一趟,不能白跑。

所以回去的时候,他没有顺着来时的方向回返,而是换了身粗布短褐,混迹在流民堆中继续往前。

从地方官口中,得不到脱水的灾情。与其费那些推来拉去的水磨工夫,不若自己去看一看。

亲眼所见的情形,果然,比前站官员选择性递来的信报要更骇人。谢云朔并不意外。

他那位皇祖父登基之初,也许还算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但是随着年岁渐长,他的精力越来越多地放在了朝堂上的所谓制衡上。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所谓天子也一样。

这十几年间,朝政依旧花团锦簇,黎民百姓的日子,却越来越不好过了。像被蛀空了的锦缎,只剩下外表尘朽的一层,抖一抖,虱子就一连串往下掉。皇帝未必不知道这一点,他自己也畏惧这次的洪灾成为翻覆一切的导火索,在谢云朔等人启行前,他耳提面命的不是治灾之事,而是各地激起的民变。当然,灾情如果不得到控制,民变也无法平息。该做的还是要做的,谢云朔心里有数之后,直接绕过了严州府,赶到了此番受灾最严重、民怨最为沸腾的临州府。

宗尧之等大队人马走的是官道,这会儿已经先一步抵达了。谢云朔掂量了一下手里的人,在临州府主官为他准备的接风宴上,当场翻脸,令甲兵封锁了整座宴会厅。

这位新晋的景王殿下,一路上都表现得非常温和,谁也没料得他会突然发难。齐聚此处的大小官员,一时间俱都勃然色变。更惊人的还在后头,谢云朔命人取出了府衙所有的账簿,立即便开始清查,查到哪儿不对,当场就将主管官吏扣住。他似笑非笑地往堂前扫了一眼:“人到得还挺齐。”都不用往各个府里去拿人了。

见他动真格的,临州府的尹知府冷汗涟涟,赶紧劝道:“殿下、殿下…这些人实在是罪该万死!”

“可处置眼前的灾情才是最要紧的,这些人纵然有过,也未尝不能给他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否则就是把州府里的人都抓空了,也是徒劳无功啊!“尹大人所言极是,确实该留点人做事。"谢云朔眉梢轻扬,薄唇边笑意浅淡:“本王乃亲王之尊,总不能自己支着算盘算账不是?”这话像是玩笑,尹知府扯动嘴角,想要附和着笑一下,然而下一瞬,谢云朔却又变了脸色,转过身,与手下吩咐道:“继续查,该下狱下狱、该砍头砍头。”

“至于做事的,人……“谢云朔回头看了尹知府一眼:“就不劳尹大人担心了。”“京城里最不缺的,就是排队等着做官的进士。这一趟,除却五军营的三千兵士,我也带来了许多,愿意临危受命、扛起重任的读书人。”他早料到了会遇到这种场面,临行前,专门和皇帝要了一批人。相比那些曲里拐弯的算计,这样明牌的手段让谢云朔施展得更为自如。在西南、在北边攒军功的那几年,他确实也是这般行事作风。只是在皇帝的意思下远离行伍、远离兵权之后,很多人都忘了认回身份之前,他是个什么名声。

谢云朔还是稍微收敛了一点,至少没有按原定的计划,直接提着刀砍一个换一个。

即便如此,他在临州及周边几个州的名声,也变得相当之差了。不过不算全然的坏事。接下来他要做的事情,因着这份暴戾的名声,变得顺遂了许多。

行至百年的王朝虽然朽败,但到底还没有亡国之象,皇帝也不想江山败亡在自己手里,紧急拨下了不少的赈济粮。

但水路不畅、陆路既慢损耗又大,他们一行人是到了,但是辎重还需时日才能陆续抵达。

远水解不了近渴,然而局面只会越等越糟。谢云朔没有等,他开始挨家挨户拜访起当地的士绅豪族。“阴雨连绵,仓房里的粮食发霉了也是可惜。不若本王来替你们想想办法……拿你们十斗粗粮、换我一斗细粮,如何?”仓房里的粮食当然没有发霉,京中拨来的也不是什么细粮。可这些并不重要,甚至说,谢云朔是不是亲王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带着很多的人、很多的刀。

这位景王殿下行事粗暴、不讲道理的风声早已经传开了,惹急了他,他是真的毫无顾忌。

眼下他又没有把事情做绝,十换一的说法留了余地,与其等着人财两失,倒不如主动应下,还能淘换一个好名声。

不过对于谢云朔越来越激进的行径,亲近他的党羽渐渐觉得有些不妥。宗尧之私下里劝了两句:“不待你回京,批你的折子恐怕都要堆满了紫宸殿的案头。再不收敛些,皇帝就算保你,你也免不了要吃挂落。”谢云朔淡笑了笑,道:“相比声望日隆,我宁可落人口实。”此番赈灾,本就和陷阱无异。事情当然要做好,否则皇帝那关就过不了,但若是做得太周全,以至于上下齐赞,那又是重蹈故太子的覆辙了。宗尧之眼皮一跳,很快听明白了他的意思。才融入权力场不久的这位景王殿下,如今,早已是如鱼得水……宗尧之收回下意识流露出的审视目光,又一次正视了他。他顿了顿,继续说起正事:“举事造反的,除却那些不入流的,大的主要有两拨。”

“西面那拨,我们的人里应外合,已经将他们打散,东边那拨有点意思,起事的那人姓何,叫何山,仿佛还读过些书,有点谋略,人很难缠。”这也是谢云朔要选择雷霆手段,尽可能迅速地控制灾情的原因。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实在驯顺,但凡还有一点路走,都不会选择落草为寇。民与兵本就天差地别,没有源源不断的补充的话,是无法与成建制的正规军抗衡的。

不过,从京城带来的三千五军营兵士,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如今也用了不少在维持州内秩序上,具体要怎么打,谢云朔还是和宗尧之再商量了一下。正商量着,廖泽忽然硬着头皮出来了,言道有事通传。他的手下一向都很懂分寸,若无要紧事,是绝不可能来打断这样的场合的。谢云朔不自觉眉心一跳,立时便问:“是砀山村那边的消息?”朱家祖宅所在的村子便叫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