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王朝1556> 第171章 剑拔弩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1章 剑拔弩张(1 / 3)

嘉靖三十八年,十月。

霜风渐起,万物萧疏。

开封城西官道旁,一座简陋的茶棚在秋风中显得格外孤寂。

尘土不时被过往的车马扬起,扑打着棚布,发出沉闷的声响。

一名身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士子斓衫的年轻人,牵着一头瘦骨嶙峋的毛驴,步履沉重地行至此处。他叫李茂,南阳府人氏,嘉靖三十四年乙卯科乡试中试,是一介举人。

此刻,他嘴唇干裂,眉宇紧锁,满脸都是挥之不去的忧愤与疲惫。

他将毛驴仔细系在茶棚外一棵叶子几乎落尽的老槐树下,回望了一眼来时路。

南阳府城的轮廓早已消失在灰蒙蒙的地平线下,可故乡亲人那一张张含泪期盼的脸,却仍清晰地烙在他心头。

他怀中,贴身藏着一份沉甸甸的诉状。

粗糙的纸张上,是三百余户乡亲联名泣血书写的冤屈,末尾处,那密密麻麻、殷红刺目的指印,如同无数双绝望而期盼的眼睛,灼得他心口发烫。

“茂哥儿,咱李家村……就指望你了!”临行前,族中老族长双手死死抓住他的胳膊,浑浊的老泪直往下掉:

“那帮阉党爪牙,比从前王府的恶奴还凶!咱家的救命粮、娃娃看病的钱,全被他们抢去抵什么“捐输’!张老汉家的小闺女……才十几岁啊,被那帮畜生拖进屋里……回来就……就投井了啊!”老族长的声音嘶哑破碎,带着泣音:

“这开封城的天,刚亮堂了没几天,又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了!茂哥儿,你是有功名的人,能见官……定要想法子见到杜青天啊!只有他,只有杜青天,能劈开这黑透了的天!替咱乡亲们,讨还一个公道!”李茂重重地点头,将那份承载着全族乃至四邻八乡血泪希望的诉状,更深地揣入怀中,仿佛揣着一团火他走进茶棚,拣了个靠边的破旧条凳坐下。

棚内光线昏暗,只有一个打着盹的老掌柜。

他要了一碗最便宜的粗茶,茶水寡淡涩口,早已凉透,却丝毫浇不灭他心口那团为乡亲请命的炽热火焰他默默计算着路程,开封城已不远,但如何才能见到那位传说中的“杜青天”?

就连新任的河南巡抚,似乎都对那位陈公公避让三分……

正思索间,官道尽头忽然由远及近传来一阵异常喧闹的人声,打破了秋日的沉寂。

李茂下意识地抬头望去。

只见官道尽头,先是出现几骑快马,马上骑士神色精悍,随后,是一支规模不大却异常引人注目的队伍。

核心是一辆半旧的青呢马车,并无过多奢华装饰,但车旁护卫与随行之人皆神情肃穆,透着一股干练骁锐之气。

更让李茂惊异的是,随着这支队伍的出现,前方官道上,仿佛从地底下涌出一般,迅速聚集起黑压压的人群!

男女老少,衣衫各异的百姓,他们挎着篮子,提着瓦罐,搀扶着老人,牵着孩童,从附近的田埂、村落、小道汇聚而来。

人群并未阻拦官道,而是自发地跪伏在道路两侧,许多人眼中含泪,激动地呼喊起来:

“杜青天回来了!”

“青天大老爷!您可算回来了!”

“终于有人能为咱们做主了啊!”

声浪如潮,席卷四野。

李茂猛地站起身,心脏狂跳,几乎要撞出胸腔!

他死死盯着那辆越来越近的青呢马车,车窗帘子似乎被一只修长的手微微掀开一角,向外略作示意,随即又落下。

这就是杜延霖杜金宪!他竞在这个时候回来了!

巨大的惊喜和希望瞬间淹没了李茂。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怀中的诉状,浑身血液沸腾,恨不得立刻冲上前去,将乡亲们的血泪冤屈当面呈上!杜延霖的车驾并未过多停留,在万民夹道、欢呼雷动的声浪中,一路向着开封城内行去。

李茂再不犹豫,冲出茶棚,解开毛驴,远远跟着那沸腾的人流,也向开封城走去。

按理说,大明朝是不允许越级上告的。

百姓告状,须自下而上,从州县、府、按察使司到巡抚衙门,逐级陈情,只有下级不受理或对结果不服,才可上诉上一级。

杜延霖身为都察院御史,非大案不接,非冤案不理。

但李茂太清楚这些地方官的做派了。

他虽是个举人,告状或许能多引起些注意,却也仅此而已。

无权无势如他,即便一层一层告上去,恐怕仍是石沉大海、控诉无门!

如今,他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位奉行“天下为公”、名动天下的金都御史杜延霖身上。开封城内,早已万人空巷。

听闻杜青天归来,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将道路挤得水泄不通。

欢呼声、哭泣声、诉冤声交织一片,震天动地。

李茂挤在人群中,看着马车艰难却坚定地穿过人海,驶向按院分司的方向。

他亲眼见到,有白发老妪颤巍巍地将一碗清水举过头顶,有汉子激动地磕头直至额头见血……此情此景,让李茂眼眶发热,心中更加坚定了信念:唯有此人,可救斯民!

与李茂怀着同样期盼的百姓不在少数。

当李茂赶赴按院衙门时,只见衙门前早已排起了长龙,尽是和他一样从河南各府州县赶来、欲向杜青天递状申冤的苦主。

接下来的几天,按院分司门前日日人潮涌动。

杜延霖不顾舟车劳顿,回到开封的第二日便升堂理事,敞开大门,接纳四方诉状。

李茂排了整整五天的队,终于得以将怀中那份已被体温悟热的血书诉状,亲手递入了按院书吏手中。他看到,收状的书吏案头,类似的诉状已堆积如山。

他听闻,短短五天之内,杜金宪已接诉状二百余件,其中大半直指陈据及其爪牙横行不法、鱼肉乡里之罪!

杜延霖尽收状纸,随后分类整理,然后火速做出行动。

他立刻签押票牌,调按院衙役,先依诉状所列地址、人名,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