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坚信他的清白,但在舆论的压力下,内心也产生了动摇……
在好莱坞,电影选角向来标榜一套多方制衡的体系。
导演、制片人乃至投资方,表面看谁都没有独断专行的权力。
在规矩的包裹下显得规范又公平。
可实际上呢?即便每次试镜都有演员工会的人在场监督。
方冬升导演和编剧以及联合制片人的三重身份,他看中的演员人选。
另一位制片人唐娜真能站出来反对?更别提两人私交关系还不错。
相对的,演员工会的人又有多少底气提出异议?
寻找演员在好莱坞是件非常简单的事儿。
这里有专门的选角公司,你只需把要求告知他们。
他们便会根据开出的片酬、评估的电影层级,去筛选那些有档期的合适演员。
再协调好时间安排试镜,有点像后世专门做演员撮合的经纪公司。
只不过好莱坞领先了几十年……
演员名单拿到方冬升手里之后,方冬升的脸色有些怪异。
这些演员,看着好像都是后世比较熟悉的明星呢,只不过现在名声不显而已。
比如,首先试戏的西奥这个角色的候选人。
马修·麦康纳、佩德罗·帕斯卡、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方冬升倒是没想到选角公司的人会把马修也请过来。
当然,这也跟方冬升提供的角色表时的要求有关。
西奥这个角色算是男主角之一。
他作为克拉拉的父亲,是第一个直面“指控”的成年人。
也是将私人矛盾推向群体暴力的核心推手。
当女儿模糊的表述传入他耳中时,父性本能中的保护欲瞬间压倒了对挚友卢卡斯的信任。
他的愤怒不仅源于“女儿受侵害”的假设,更暗含着对“亲近之人背叛”的屈辱感。
这种情绪通过他在小镇社交圈中的爆发,像投入湖面的石子,迅速激起集体恐慌。
让原本松散的邻里关系瞬间凝聚成针对卢卡斯的“道德审判同盟”。
可以说,西奥的反应是群体暴力从“隐性猜忌”转向“显性攻击”的关键转折。
在结尾处,他的沉默忏悔与递枪动作,为剧情留下开放性余韵。
既标志着冲突的暂时平息,又暗示创伤的不可愈合。
完成了从“构建”到“引爆”再到“收束”的结构闭环。
让整个故事在张力中实现落地……
所以,这么重要的一个角色,值得方冬升格外关注。
“导演先生,准备好了么?”
试戏间,演员工会的人问道。
方冬升点头,演员工会的人便将马修·麦康纳带到房间里。
马修·麦康纳身着一件简约但质感上乘的深色衬衫。
搭配一条合身的牛仔裤,整个人看上去沉稳又不失亲和力。
当然,在场的大家伙都知道,亲和力只是他的外在,这家伙脾气可不小。
“你好,马修先生。”
“你好,导演先生。”
方冬升点了点头,随后他身边的制片人唐娜开始进行问题询问:
“马修先生,在试戏之前,请问你是否了解试镜角色?”
“了解。”
“在拍摄过程中,请遵守演员的职业操守……”
这一步的问询有点像免责声明,旁边演员工会的工作人员正在认真记录着。
问询期间,方冬升也在观察马修。
据说当年《泰坦尼克号》原定男主并非小李子。
而是马修·麦康纳,他不仅到现场试过戏,还被卡梅隆钦点。
与凯特·温斯莱特对戏时气氛极佳,凯特也称两人之间有化学反应。
遗憾的是,最终卡在了一个小细节上一一口音。
马修是地道德州人,说话带有浓重南方口音。
但剧本中杰克的人设,是来自威斯康星的穷小子。
他在欧洲漂泊多年,最终不幸搭上了泰坦尼克号。
导演卡梅隆要求他调整口音,但马修性格倔强,认为自己刚才的表演很好,无需更改。
导演见状,便换成了小李子,成就了那段经典的甲板吻戏。
除了男主,当年露丝这个角色也有许多人争夺。
不过角色这东西,靠的不仅是演技,还有人设、态度和一点点天意。
当然,谁又能想象的到《泰坦尼克号》上映之前,小李子一度后悔接下这部电影。
他实在不觉得这部电影能够大爆,包括他身边的朋友、同行都认为大船会扑街。
结果……只能说各种玄妙的巧合,成就了一段又一段电影史。
“马修先生,你接下来有十分钟的时间准备纸条上的试戏内容,如果没有问题的话,请准备。”“好的。”
方冬升点了点头,马修的形象和脾气都挺符合剧中西奥这个角色的。
试镜开场,当念到得知女儿对好友卢卡斯指控的台词时。
他的眼神瞬间从温和变得凝重,眉头微微皱起,额头上浮现出浅浅的纹路……
随着剧情推进,当表现西奥对卢卡斯产生误解并愤怒质问的场景时。
马修的声音陡然提高,语气中满是被背叛的愤怒。
他的双眼瞪大,目光如炬,仿佛要将内心的怒火通过眼神传递面前并不存在的“卢卡斯”。他的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
手臂上的青筋因用力而微微凸起,将西奥此时的暴躁与失控演绎得淋漓尽致……
试镜结束,马修起身离开,方冬升却喊住了他,问道:
“马修先生,我还有一个问题。”
“请讲,导演先生。”
“据我所知,你和詹弗妮主演的《婚礼专家》上映期间全球有9亿多美金的票房。
这个成绩已经让你在好莱坞有了名气,为什么你还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