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历史军事>开局死谏,我竟成了东林党党魁?> 第112章 这一日,京师哭号之声,声震云霄,不绝于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2章 这一日,京师哭号之声,声震云霄,不绝于耳!(2 / 3)

这令人窒息的寂静中,王旒缓缓地、极其郑重地,将手中那份抄录的奏疏,高高擎起!他面向群情激奋的监生,声音不高,却如同金铁交鸣,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此乃圣王治世之本,亦为吾辈立身之根!”

他的目光如电,扫过一张张年轻的脸庞:

“杜水曹此疏,非为一人之荣辱!乃为天下正道而呼!为士林风骨而呼!为社稷千秋而呼!字字千钧,振聋发聩!”

王旒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洪钟大吕:

“吾辈士子,承圣贤之教,读圣贤之书,当此国是日非、奸佞横行之际,岂可做壁上观?!岂可效那明哲保身之流?!杜水曹敢为天下先,以血饲道!吾等……岂能独善其身?!”

他猛地将奏疏拍在案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震得人心头一跳!

“道之不行,今将正道!”王旒字字千钧,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势:

“老夫便以国子监司业之名带尔等……伏阙上书!请诛元恶!激浊扬清!”

“司业!”

“先生!”

堂内瞬间爆发出海啸般的欢呼与呐喊!声浪直冲云霄!

余有丁与数十名监生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拜倒在地!

王旒不再多言,他一把抓起那卷奏疏,大步流星走向彝伦堂外。

“取纸笔来!老夫要亲书伏阙请愿表!”王旒的声音在空旷的庭院中回荡。

“是!”数名助教、博士应声如雷,迅速搬来桌案,铺开大幅素绢,研墨备笔。

王旒立于庭中,提笔蘸墨,饱含悲愤与决绝,在素绢上挥毫泼墨。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他口中低喝,手腕如铁,力透绢背:

“此乃圣贤垂训,万世不易!然今观庙堂之上,群小窃柄,公义不彰;士林之中,风骨消磨,私欲横流!吏治之崩坏,人心之沦丧,已至危如累卵之境!”

他的笔锋越发凌厉,如同他此刻激荡的心潮:

“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杜延霖,孤忠可鉴,犯颜直谏,痛陈时弊,疏劾元恶!其言字字泣血,句句惊心:“今日溃决者,止一河之堤;他日所溃者,乃二百年士人精神之堤防!’痛哉斯言!此非一人之疾呼,实乃社稷将倾之警钟!”

王旒的声音在寂静的庭院中回响,每一个字都敲在围观众人的心坎上:

“严嵩柄国,豺狼当道!其义子赵文华,贪墨渎职,祸乱河工,河南大堤未溃,而南直隶大堤先崩,洪水滔天,危及皇陵龙兴根本!此等滔天罪愆,罄竹难书!朝廷纲纪何在?天理公道何存?!”他猛然抬头,目光如炬,扫视着眼前一张张因激动而涨红的脸庞:

“杜水曹已以身为炬,照亮污浊!吾辈士子,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岂能坐视此等奸佞窃据朝堂,祸国殃民?!岂能坐视士林精神堤防,就此崩塌于吾辈眼前?!”

“国朝养士一百八十载!”王旒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惊雷炸响,直冲云霄:

“仗节死义一一正在今日!”

这八个字,如同点燃了最后的引信!瞬间引爆了在场所有人心中的热血!

“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余有丁第一个嘶声响应,热泪滚滚而下!

“仗节死义,正在今日!”数十名监生、助教、博士齐声怒吼,声浪汇聚,震动庭槐!

老槐树的枝叶在声浪中簌簌颤抖,仿佛也在应和这天地间的正气!

三十年前,大礼议起,杨慎高呼:“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随后,二百一十九名官员随其左顺门外叩阙,气冲霄汉。

三十年后,今之呼号,几同此声!

王旒不再多言,俯身疾书,将胸中块垒尽诉笔端。

他痛陈严嵩、赵文华祸国之罪,盛赞杜延霖孤忠血谏,最后笔锋如刀,落定请愿之旨:

………伏乞陛下,俯察民瘘,速罢严嵩首辅之职!立斩赵文华等首恶!以谢天下!以正国本!以固二百年士林精神之堤防!臣等虽万死,不敢辞!”

最后一笔落下,力透绢背,墨迹淋漓!

“拿印来!”王旒沉声道。

一名博士早已将国子监司业的官印捧至面前。

王旒毫不犹豫,双手捧起那方沉甸甸的铜印,饱蘸朱砂,在绢书落款处自己的名讳之后,重重钤下!鲜红的印迹在素绢上绽开,如同众人心头喷涌的热血!

“学生余有丁,愿附骥尾!”余有丁第一个上前,在绢书末尾,工整写下自己的名字、籍贯。“学生李思寅,广东潮州人,愿附骥尾!”

“学生章承懋,湖广应城人,愿附骥尾!”

“学生田辰良,南直隶太仓人,愿附骥尾!”

“学生……”

一个个名字,带着滚烫的热血和不屈的脊梁,迅速在素绢上蔓延!

监生们争先恐后,秩序井然,笔走龙蛇,将自己的姓名、籍贯郑重写下。

墨迹或刚劲,或清秀,却无一不凝聚着“天下为公”的赤诚与“仗节死义”的决然!

王旒看着眼前这沸腾的一幕,看着那一个个年轻而坚定的名字不断增多,眼眶终于湿润。

“好!好!好!”他连道三声好,声音哽咽却又无比欣慰。

待最后一名监生落笔,素绢之上已是密密麻麻一片,数百个名字如同不屈的星火,汇聚成一片燎原之势!

王旒深吸一口气,挺直脊梁,目光扫过庭院中所有年轻而热切的面孔,朗声道:

“诸生!随吾前往承天门外!伏阙上书!叩请圣听!”

“伏阙上书!叩请圣听!”群情激奋,吼声震天!

王旒已手持那份墨迹淋漓、印痕鲜红的素绢请愿书,一马当先,昂首阔步走出集贤门(国子监正门)。余有丁紧随其后,在他身后,是数百名国子监监生,蓝色的斓衫在风雨中连成一片涌动的海潮。国子监监舍内,气氛则较为复杂。

听着外面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