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一不留神就穿越> 第46章 粮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章 粮仓(2 / 2)

安装第一道通风口,再在上面搭脚手架,继续往上砌,这样既安全,又能随时检查通风口的安装情况。

还有粮仓顶部的晾晒架,一开始用的是普通木材,李伯看了后摇头说:“不行,普通木材容易受潮腐烂,晾晒架得用硬木,比如槐木或者榆木,这样能用十几年。” 叶青云立刻让人更换木材,虽然成本增加了一些,但能保证粮仓的耐用性。

附近的村民们听说要建能防受潮、防起火的 “立式粮仓”,都主动过来帮忙。有的村民家里有多余的木材,就主动送到工地;有的村民擅长木工,就帮忙制作通风口的百叶窗;妇女们则带着自家的针线,帮忙缝制顶部的防雨布。大家心里都清楚,这粮仓不仅是储存粮食的地方,更是应对天灾的 “救命仓”,建得越结实,大家心里越踏实。

一个月后,四座立式粮仓终于建成。远远望去,四座圆柱形的粮仓矗立在空地上,青石墙体泛着淡淡的光泽,三道通风口整齐排列,顶部的瓦片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四座坚固的 “粮食堡垒”。村民们纷纷围过来看热闹,有的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墙体,有的爬上顶部的晾晒架,兴奋地说:“这么结实的粮仓,就算再遇到白毛风,咱们也不怕没粮吃了!”

叶青云和耶律夫人也来到粮仓前,看着眼前的成果,脸上满是欣慰。唐师傅指着粮仓,向叶青云介绍:“首领,您看,每座粮仓都做了试水试验,下雨天没有漏水;通风口的百叶窗开关灵活,能根据天气调节;底部的传送带也安装好了,装粮的时候很方便。”

叶青云点点头,让人拿来几袋粮食,亲自试验装粮和取粮。粮食通过传送带,轻松地送进粮仓底部,再通过内部的隔板,分层堆放在粮仓里;取粮时,打开侧面的闸门,粮食就顺着出口流出来,省时又省力。老农们也检查了粮仓内部,笑着说:“这样分层堆放,通风又好,粮食肯定能存得住!”

当天下午,吴家堡就开始往粮仓里储存粮食。村民们推着小车,将自家多余的粮食送到粮仓,袁七带着人,仔细登记每户储存的粮食数量,给大家发放 “存粮凭证”—— 凭证上写着户主姓名、存粮种类和数量,以后需要时,凭凭证就能取粮。

刘一棍和马寡妇也推着一车玉米来到粮仓,看着粮食被顺利送进粮仓,刘一棍笑着说:“以后再也不用怕粮食受潮发霉了!有了这粮仓,就算遇到天灾,咱们一家六口也饿不着了!” 马寡妇也点点头,眼里满是安心。

除了村民储存的粮食,叶青云还从吴家堡的公粮中,拿出十万斤粮食,存入粮仓作为 “应急储备粮”,由袁七专门负责管理,定期检查粮食的储存情况,每月通风、晾晒一次,确保粮食不会变质。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管理粮仓,叶青云还让李伯和张叔编写了《粮仓管理口诀》,教大家如何判断粮食是否受潮、如何防治虫害、如何调节通风口等,口诀通俗易懂,村民们很快就记住了。

几个月后,中原地区遭遇旱灾,粮食歉收,附近几个县的粮价再次上涨。但吴家堡的村民们却一点也不慌 —— 大家看着四座装满粮食的立式粮仓,心里踏实得很。有村民感慨地说:“多亏了叶首领,建了这么好的粮仓,不然咱们今年怕是要饿肚子了!”

叶青云站在粮仓旁,看着村民们安心劳作的场景,心里满是感慨。他知道,一座坚固的粮仓,不仅能储存粮食,更能储存百姓的安心。未来,不管遇到什么天灾,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吴家堡的百姓就能安稳度日,吴家堡也能在乱世中站稳脚跟,继续发展壮大。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四座立式粮仓上,给它们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芒。粮仓周围,孩子们在追逐打闹,村民们在田埂上劳作,工坊里的机器声依旧响亮。吴家堡的日子,就像这装满粮食的粮仓,充实而安稳,充满了希望。

锄禾日当午、锄禾很辛苦。当午太阳高,晒。。。。。想起了悯农这首诗,也不知道对不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