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道之恒道> 第202章 武经七书(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2章 武经七书(一)(2 / 2)

506年,孙武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当时,他辅佐吴王阖闾攻打楚国,率领仅仅三万吴军,却成功地击败了拥有二十万大军的楚军。在这场战役中,吴军五战五胜,势如破竹,最终直捣楚都郢城。这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不仅为吴国奠定了霸主地位,也让孙武的名声大噪。

孙武的军事思想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即通过智谋和策略来达到战争的目的,而不是单纯依靠武力。他认为,战争应该是最后的手段,而不是首选。这种战略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对后世的军事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子兵法》这部鸿篇巨制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与孙武的军事实践交相辉映,成为了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之作。它宛如一座知识的宝库,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战略战术思想,还涵盖了军事组织、指挥、情报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孙武也被后世誉为“兵圣”、“百世兵家之师”,犹如一盏明灯,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军事发展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约成书于春秋末期,全书共13篇,约6000字,分《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系统涵盖战略、战术、治军、用间等军事理论。

战略思维上,他提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强调以智谋取胜,而非单纯依赖武力。

辩证哲学上,他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观点,将战争与自然规律、矛盾转化结合,蕴含朴素辩证法思想。

治军理念上,他提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恩威并施)“视卒如爱子”(爱兵如子),强调军纪与情感结合的治军之道。

《孙子兵法》的世界影响面极其广泛,它自唐代起便传入日本,随后在 18 世纪被译为法文,受到了拿破仑、蒙哥马利等众多军事家的高度推崇。如今,这部经典着作更是被广泛应用于商业、管理、外交等多个领域,成为了一部跨越学科界限的经典之作。

司马迁曾赞誉道:“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这充分说明了《孙子兵法》在当时的军事领域中已经具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而曹操则是首位为《孙子兵法》作注的军事家,他的注释使得这部兵书更加通俗易懂,也进一步推动了其在军事界的传播。

唐太宗对《孙子兵法》的评价更是极高,他说:“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这句话无疑奠定了《孙子兵法》在中国兵学中的不可替代地位。孙武以其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卓越的理论创新,将战争艺术提升到了一个系统化的哲学思想层面。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军事教科书,它更成为了中国人智慧的象征。这部兵书所蕴含的智慧和哲理,不仅适用于战争,也同样适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因如此,它在世界十大军事名着中位列第一位,实至名归。

第二部《吴子》:又称《吴起兵法》。

作者吴起,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他大约生于公元前 440 年,逝于公元前 381 年,是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人,乃战国初期赫赫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他的一生如波澜壮阔的画卷,历经鲁、魏、楚三国,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果敢的变法魄力,名震天下。

在鲁国抗齐的战场上,他初为鲁将,却因“杀妻求将”之举(为表忠心竟杀了自己齐国籍的妻子)引发轩然大波,但他率军如猛虎下山,大败齐军,威震四方。然而,功高震主,他最终遭鲁君猜忌,只得如飞鸟投林般奔魏。

为魏国的强大,他殚精竭虑。在魏文侯时期,他担任西河郡守,犹如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精心训练出精锐的“魏武卒”。这支军队如钢铁洪流,镇守河西二十余载,与秦军交战七十六次,未尝一败,拓地千里,威震敌胆。魏武侯时,他却因遭公叔痤排挤,如离群之雁,转投楚国。

在楚国,他的变法宛如春风拂面,轻柔地滋润着楚国的每一寸土地。楚悼王独具慧眼,将他提拔为令尹,他犹如一阵疾风骤雨,迅猛地推行变法,恰似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无情地斩断贵族特权的荆棘;又仿佛一双技艺精湛的巧手,灵巧地梳理着杂乱无章的丝线,精简机构;更宛如一场久旱后的甘霖,及时地滋润着干涸的农田,奖励耕战。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楚国“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他仿若一头威风凛凛的雄狮,傲然雄踞中原,威震诸侯。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悼王猝然离世后,他就宛如风中残烛,在贵族们如蝗灾般的乱箭中岌岌可危,变法也恰似那转瞬即逝的昙花,绚烂一时,便迅速凋零。最终以失败而落寞收场。

吴起与士兵的情谊比金子还要坚固,他曾为伤兵吮痈舐痔,深得军心;然而,他为了追求功名不择手段,被司马迁痛斥为“刻薄寡恩”,他那复杂的人格犹如那变幻莫测的云雾,成为后世众说纷纭的焦点。

《吴起兵法》,亦名《吴子》,现存 6 篇(《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洋洋洒洒约 5000 字,据考证乃吴起与其门客联袂之作,宋代荣登《武经七书》之列,与《孙子兵法》并驾齐驱,合称“孙吴兵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