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罕的车队,带着那份沉甸甸的、用同胞的未来换来的积蓄,在萧瑟的秋风中返回了赤金城邦最后的营地。
他们带回的粮食和布匹,在饿疯了的族人眼中,不亚于神迹。
营地里爆发出了一阵短暂的、虚弱的欢呼。
然而,当阿罕将族人分裂的消息,一五一十地汇报给新任的可汗与部落长老时,这份喜悦迅速被刺骨的寒意所取代。
“叛徒!”
一名脾气火爆的长老,一拳砸在简陋的木桌上,震得陶碗里的麦粥都洒了出来。
“他们竟然为了几口饱饭,就背弃了草原的荣耀,背弃了自己的血脉!他们不配做赤金的子孙!”
他的怒吼,在破旧的王帐内回荡,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新任的可汗,那位在冰风河之战中失去了父亲的年轻人,只是沉默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愤怒,是这世上最无用的东西。
他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安静。
“打得过吗?”他缓缓开口,声音嘶哑。
没有人回答。
“我们现在,打得过白洛人吗?”他又问了一遍。
王帐内,依旧是一片死寂。
答案,早已写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
“既然打不过,”年轻的可汗惨笑一声,“那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去指责那些为了活下去的人?”
他站起身,走到帐篷门口,掀开帘子,望着外面那些正在分食麦粥的、面黄肌瘦的族人。
“荣耀不能填饱肚子。尊严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冬天不被冻死。”
“传我的命令。”他没有回头,声音却异常坚定。
“挑选下一批青壮年。告诉他们,去南方,去为白洛人工作。”
“告诉他们,不用想着回来。在那里,活下去。为我们赤金,留下一点火种。”
这个决定,充满了无奈与悲凉。
但这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与其在这里抱着可笑的骄傲一同饿死,不如舍弃一部分,保全另一部分。
【赤金城邦与白洛城邦“劳务输出协议”扩大】
【每月将有超过一千名赤金劳工进入白洛疆域】
白洛城邦对此,坐享其成。
胜阳看着从东境源源不断送来的人口报告,脸上没有任何波澜。
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一个文明对另一个文明的征服,最彻底的方式,从来都不是刀剑,而是面包与希望。
“法比安。”他将报告递给一旁的首辅。
“我们的新公民,安置得如何了?”
“回禀首领,”法比安躬敬地回答,“第一批归化的赤金人,以阿克为首的技术工匠,已经在南大陆的新阳城安家。他们的工作热情很高,在种植园和新建的工坊里,都展现出了极高的价值。”
“很好。”胜阳点了点头,“但,这还不够。”
“我不要一群只懂得为我们干活的‘赤金雇工”。”
“我要的是,一群从里到外,都认同我们,愿意为我们而战的‘白洛公民”。”
胜阳深知,一个由无数不同部族、不同文化拼接而成的庞大城邦,其内部的隐患,远比外部的敌人更可怕。
武力的征服只能带来暂时的臣服,唯有文化的认同,才能真正地铸就一个永不分裂的共同体。
一场由胜阳亲自推动的、规模空前的“文化认同”工程,在白洛城邦的每一个角落,无声而深刻地展开。
变革的内核,是文教司。
在胜阳的授意下,文教司的权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道新的法令被颁布:所有白洛城邦境内,年满五岁的孩童,无论其父母是何出身是白洛元老,是归化部族,还是被解放的奴隶一一都必须进入官方设立的学院,接受为期五年的强制性基础教育。
教材被完全统一。
孩子们学习的第一本书,不再是简单的识字图册,而是一部由文教司学者们连夜编篡的、名为《百洛起源》的史诗绘本。
它用最生动的图画和最质朴的语言,讲述着火首领如何带领族人找到湖畔,鱼首领如何创建城邦,胜阳自己又如何击败强敌,开疆拓土的故事。
在这部官方史诗里,所有后来并入的部族,都被描绘成“失散已久的兄弟”,最终在白洛的感召下,“回归了同一个伟大的家庭”。
语言,是塑造认同的另一把利刃。
学院内,所有的教程,都必须使用标准的白洛语。孩子们从小就在同一个语言环境中成长,潜移默化地,他们会忘却父辈的口音,将白洛语视为自己的母语。
胜阳甚至还下令,创立了全新的公共节日。
“丰收节”,用来庆祝生命之池的恩赐与所有农民的辛劳。
“英雄日”,用来纪念所有为保卫城邦而牺牲的将土,无论他们来自哪个部族。
在这些节日里,整个城邦都会放假。广场上会举行盛大的庆典,有免费的麦酒和烤肉,有精彩的戏剧表演,有不同部族之间的体育竞技。
人们在共同的欢笑与纪念中,逐渐淡忘了彼此的出身,创建起了对“白洛人”这个新身份的共同记忆。
而对于那些已经成年的新公民,胜阳的方式则更为直接一一利益捆绑与价值输出。
他下令通商司与百工司合作,在所有新归附的局域,大规模地推广“家庭工坊”计划。
城邦会以极低的利息,向那些有手艺的新公民提供贷款、工具和原材料,鼓励他们创建自己的小作坊,生产纺织品、陶器、家具等生活用品。
而这些产品,又会被通商司以一个合理的价格统一收购,通过庞大的贸易网络,销往世界各地。
“让他们富起来。”胜阳对法比安说道,“当一个人的财富、家庭和未来,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