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第114章 暗流中的守护与成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4章 暗流中的守护与成长(1 / 2)

与徐建宏那场不见硝烟却刀光剑影的会面,其影响远比表面看上去要深远。回程的路上,徐卓远紧握着封瑶的手,车窗外的流光溢彩在他深邃的眼眸中明明灭灭,却照不进那层疲惫与复杂的思绪深处。父亲的质疑与功利,像一根根无形的刺,深深扎在他经年累月试图获取认可而不得的旧伤上。一次有力的回击,或许能暂时逼退对方的攻势,却难以瞬间抚平那些早已结痂又反复裂开的创口。

封瑶能清晰地感受到他掌心传来的微凉和偶尔加重的力道。她没有试图用空洞的安慰去打破这片沉默,只是安静地陪伴,用自己的温度一点点驱散他周身的寒意。直到两人漫步至宿舍楼下,被暖黄路灯拉长的身影交织在一起,徐卓远才停下脚步,转身将她轻轻拥入怀中。他将脸埋在她的颈窝,深深地吸了口气,仿佛要从她身上汲取足以安定灵魂的力量。

“瑶瑶,”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泄露了内心的波澜,“今天……谢谢你。不只是因为你站在我面前,为我说的那些话,更是因为……你让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对抗那个世界。” 那个由父亲构建的、以成就和利益为唯一准则的世界。

封瑶回抱住他,脸颊贴在他微凉的衣襟上,声音轻柔却坚定:“我们说好的,要一起往前走。你的战场,就是我的战场。”她微微仰头,望进他带着倦意的眼底,“但是卓远,我们必须明白,真正的认可和力量,最终来源于你内心对自己的肯定。你父亲的观点或许重要,但它绝不应该,也不能成为你衡量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尺。”

徐卓远身体微僵,随即缓缓放松下来。这个道理他何尝不懂?只是多年习惯性的对抗、隐忍,以及那深藏心底、连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微弱期待,早已拧成一个沉重的心结。封瑶的话,像一把精准而温柔的钥匙,轻轻叩击在他心防最脆弱的地方,带来酸涩的触动,也带来一丝松绑的可能。

“我知道。”他低声回应,将怀里的人搂得更紧了些,仿佛她是狂风暴雨中唯一的锚点,“给我一点时间。”他需要时间去消化,去重构内心的评价体系,去真正相信,即使没有父亲的认可,他徐卓远本身,也值得被爱,值得拥有璀璨的未来。

---

封瑶对苏晴的暗中守护,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她以请教采访后续事宜和深入讨论“校园生命关怀”专题为名,与苏晴保持着不算频繁但稳定的联系。她不仅细心留意苏晴社交账号上发布的每一条动态,特别是那些标注了外出采风或采访地点的信息,还不动声色地向与苏晴相熟的学长学姐打听她近期的行程安排。

这天傍晚,封瑶刷新朋友圈时,心脏猛地一缩——苏晴发布了一条新动态,配图是郊外那座颇有名气但正在修缮的“文昌古塔”,文字提到次日要去那里为专题补拍一组夕阳下的空镜,感叹古塔在余晖中别有一番历经沧桑的韵味。

记忆的闸门轰然打开!前世那则令人心碎的新闻简报瞬间清晰地浮现在脑海:校报记者苏晴,于郊外古塔取材时,因年久失修的脚手架突然坍塌,不幸坠落,重伤不治……时间、地点,甚至那不详的“脚手架”细节都高度吻合!巨大的恐惧攫住了封瑶,让她几乎喘不过气。

她立刻拿起手机,拨通了苏晴的电话,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苏晴姐,我看到你明天要去郊外古塔拍照?”她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是啊,瑶瑶,怎么了?你也对那里感兴趣?”苏晴的声音轻快,带着对次日工作的期待。

“我……我前几天好像偶然看到过一篇本地新闻,提到那座塔的维护状况不是很好,周边设施,尤其是那些脚手架,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封瑶斟酌着用词,既想引起重视,又不能显得过于未卜先知,“你明天去的时候,一定要千万注意安全,特别是那些看起来比较旧的建筑结构,千万别靠太近。”

电话那头的苏晴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哎呀,我们瑶瑶怎么这么细心,都快成我的安全监督员了。放心吧,我会注意的,而且这次有经验丰富的摄影师王师兄同行,我们都会互相照看的。那边虽然旧,但应该也有安全措施吧。”

尽管苏晴答应得爽快,封瑶心中的不安却如同蔓延的藤蔓,越缠越紧。她思忖片刻,又给苏晴发去一条长长的信息,不仅详细列举了几条户外采访、特别是涉及老旧建筑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观察环境、远离松动结构、保持通讯畅通等),还特意“提醒”天气变化,建议他们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防止突发天气导致意外。语气恳切,甚至显得有些啰嗦,像一个过度担忧的家人。

苏晴看着手机屏幕上封瑶发来的、条理清晰甚至有些事无巨细的提醒,心里划过一丝奇异又温暖的暖流。这个女孩,从第一次采访接触时就觉得投缘,如今看来,对自己似乎格外关切。这种关切超越了普通朋友甚至合作者的界限,带着一种……近乎本能的、急切的守护。她笑了笑,摇了摇头,还是认真回复道:“收到啦,小管家婆,你这份心意我记下了。我保证,一定严格遵守你的‘安全守则’,完完整整、平平安安地回来,到时候还要给你做后续报道呢。”

放下手机,封瑶轻轻舒了口气,但紧绷的神经并未完全放松。她能做的已经做了,改变不了修缮进度,也无法强行阻止苏晴前往,这种明知危险迫近却无法明言、只能旁敲侧击的感觉,让她再次深刻体会到身为重生者那份沉甸甸的、无人可诉的秘密与无力感。她只能暗自祈祷,自己的干预能像蝴蝶效应一样,扇动改变命运的微风。

---

家庭的温暖,如同涓涓细流,持续滋养着封瑶重生的心灵。张雪华女士为了能更好地与女儿联系,开始努力学着使用微信,时不时给封瑶发些家里的照片——新换的窗帘、阳台上盛开的花,或者她新学做的、卖相已经进步不少的菜肴;父亲封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