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第133章 棱镜折射出的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3章 棱镜折射出的光(2 / 3)

个精美的概念验证(proof of ncept),而非具备大规模商业化落地潜力的成熟产品?如果无法突破硬件和网络的桎梏,它的实用价值和真正的市场边界,究竟在哪里?”

问题尖锐且实际,直指项目目前可能存在的软肋,带着投资人所特有的务实甚至可以说是挑剔的目光。会场内响起些许窃窃私语,一些人也露出了思索的神情。表姨口中“年轻有为”的韩朔,此刻正以他熟悉的商业和投资视角,向封瑶和她心血凝结的项目发起了一场看似礼貌却力道千钧的质询。

若在前世,面对如此直指核心且来自“相亲对象”的公开质疑,封瑶很可能会瞬间陷入自我怀疑和慌乱,甚至可能因为难堪而否定项目的全部价值。

但此刻,她只是静静地听着,眼神没有丝毫动摇,脊背挺得笔直。她甚至能清晰地感觉到,台下不远处,徐卓远投来的那道目光,平静、温暖而充满信任,仿佛在无声地传递着力量:“相信你自己,相信你们的项目,你可以的。”

封瑶拿起话筒,没有立刻反驳,也没有急于解释,她的声音依旧平稳,带着一种经过千锤百炼的从容与坚定:“感谢韩先生的提问。您指出的硬件依赖与网络要求问题,确实非常关键,这也是我们在项目立项和研发过程中就重点考量并持续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她稍作停顿,目光扫过全场,将这个问题视为一个向更多人解释项目可行性的机会,态度不卑不亢:“首先,关于硬件与网络依赖。我们项目的核心感知与渲染算法经过了多轮深度优化,目前演示版本所需的基础算力,在经过测试的主流中高端移动终端上已可稳定承载。当然,我们承认,要实现更极致的体验,对硬件有更高要求。因此,我们正在积极与几家领先的硬件厂商接触,探索基于边缘计算与云端协同的混合架构方案。这能有效将部分计算任务分流,显着降低对单一终端算力的要求,从而拓宽适用边界。技术本身是在不断迭代和发展的,正如几年前我们可能还无法想象,今天的智能手机能够如此流畅地运行复杂的ai应用一样。我们相信,硬件的发展会逐步追上乃至超越应用的需求。”

“其次,关于商业化与实用价值。”封瑶话锋一转,语气中注入了更强烈的信念感与前瞻性,“我想强调的是,‘情境场’的初衷,并非追求娱乐至上的感官刺激,而是致力于探索人机交互中更深层的情感连接与理解。因此,它的初期应用场景,未必是追求海量用户的大众娱乐市场。我们更倾向于聚焦于那些对技术深度和价值敏感度要求更高的垂直领域。例如,在心理健康领域,它可以用于情绪疏导、压力管理甚至作为专业治疗的辅助工具;在高端教育领域,可以实现高度个性化的情境模拟教学,提升学习沉浸感和效果;在数字疗法中,可以构建安全的沉浸式环境用于暴露疗法等。这些领域,或许用户基数不像社交软件那样庞大,但它们对技术所能带来的‘价值深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和认可度。我们认为,一项技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能多快地普及到千万用户,更在于它能多深地触动人心,能切实解决哪些未被满足的、深层次的人类需求。”

她再次将目光投向韩朔,目光清澈而坚定,带着不容忽视的自信:“所以,韩先生,‘情境场’或许在现阶段,确实无法像一款大众社交软件那样,追求瞬间覆盖千万级用户。但我们坚信,一项能够精准抚慰一个孤独心灵、能够激发一个潜在的创造力火花、能够辅助完成一次深度心理治疗的技术,其本身所蕴含的社会价值,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在特定领域的长期商业潜力,同样是不可估量的。我们选择了一条或许更具挑战、更需耐心,但也可能更有意义、更能创造独特价值的路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封瑶的回答,没有陷入对方设定的“大规模实用性”陷阱,而是巧妙地将话题提升到了“价值创造”和“细分市场深度”的层面。她既坦诚地回应了技术挑战,又清晰地阐明了项目的差异化定位和核心愿景,展现出了超越技术本身的市场洞察力和战略思考。

会场内再次响起掌声,这一次,更多了几分由衷的赞赏与认同。几位评委也不住点头,交头接耳地交换着意见。韩朔看着台上那个面对尖锐质疑依然侃侃而谈、逻辑清晰、光芒四射的女生,她没有被他的问题难住,反而借助这个提问,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项目的宏大格局和她本人超越年龄的思想深度与领导力。他眼中那丝最初的审视与优越感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真正的、带着惊讶与探究的兴味。他微微颔首,不再多言,但看向封瑶的目光已截然不同。

展示环节圆满结束。团队成员们激动地围拢在一起,林晓更是兴奋地跳起来抱住了身旁的苏雨,沈哲的嘴角也难得地勾起了一个清晰的弧度。封瑶走下台,徐卓远第一时间迎了上来,他没有说话,深邃的眼眸中翻涌着难以言喻的骄傲与柔情,只是将手轻轻放在她的肩上,用力地、安抚性地按了按。所有的鼓励、赞赏与共享的喜悦,都浓缩在这无声的接触中。

“封瑶同学,请留步。”一个温和而带着学者特有沉稳的声音在一旁响起。封瑶回头,看到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学者微笑着走了过来。他递上一张简洁的名片,封瑶双手接过,目光一扫,心中不禁一震——名片上赫然印着国内顶尖心理学研究所的抬头,以及李教授,所长/首席研究员的职务。

“李教授,您好!久仰大名!”封瑶连忙恭敬地问候,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这可是学术界泰斗级的人物!

“你们的项目让我非常受启发。”李教授眼中满是真诚的赞赏,“尤其是对情绪细腻变化的捕捉、量化和可视化呈现方式,极具创新性。这对于我们进行某些非典型性心理状态的辅助评估、情绪追踪以及未来可能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