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后天下午,阳光正好,透过车窗在封瑶手背上投下跳跃的光斑。她坐在回家的出租车上,膝上放着打印整齐的“综合论证包”文件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光洁的纸页边缘。内心并非全无波澜,那是一种混杂着重生者对既定命运轨迹的警惕、以及此生积累的底气所形成的特殊张力。
她看了一眼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与徐卓远的聊天界面。最后一条消息停留在他半小时前发来的:【外部环境参数:晴朗,气温23摄氏度,湿度45。生理状态自检:正常。策略执行度:维持高位。】 后面甚至跟了一个他不知从哪个数据库里挖出来的、表示“加油”的像素风表情符号,生硬却意外地让她弯了嘴角。这种他独有的、将一切(包括鼓励)都数据化的支持方式,此刻成了最有效的镇定剂。
车子在熟悉又陌生的别墅门前停下。封瑶深吸一口气,拎着文件夹,如同战士握紧自己的盾与剑,步伐沉稳地走了进去。
客厅里,父亲封卫平坐在主位沙发上,周女士坐在侧旁的单人沙发里,手中端着一杯红茶,气氛比她预想的要稍微缓和一些,但那种无形的、审视的压力依旧弥漫在空气中。
“爸,周阿姨。”封瑶礼貌地打招呼,声音平静。
封卫平点了点头,示意她坐下。周女士放下茶杯,目光落在她手中的文件夹上,语气听不出喜怒:“看来准备得很充分。”
“是的,我希望我们能进行一次基于事实和规划的沟通。”封瑶将文件夹放在茶几上,推向父亲那边,“这是我对我未来专业选择、发展方向,以及现阶段所做努力和取得成果的详细说明。”
封卫平翻开文件夹,里面条理分明地列着:她近期优异的成绩单(特别是与目标专业相关科目的高分)、校史馆项目中的角色与贡献评估(附有李教授的评语邮件截图)、项目带来的综合能力提升分析、对目标专业(她坚定选择的跨学科方向,融合了她前世兴趣与今生优势)的行业前景调研、以及清晰的短期与长期学习规划。甚至还包括了一份简单的“风险评估与备选方案”,列举了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策略。
这份材料远超封卫平的预期。他原本以为会听到女儿情绪化的坚持,或是苍白无力的“我喜欢”,却没想到面对的是这样一份逻辑严密、数据翔实、几乎可以媲美商业计划书的“论证报告”。他翻阅的速度慢了下来,神情专注。
周女士也微微倾身,快速浏览着内容,眉头微蹙,但没立刻出声反驳。
“爸,周阿姨,”封瑶抓住时机,开始陈述,声音清晰而坚定,“我理解你们希望我选择一条更‘稳妥’、更‘传统’的路径。但在我看来,真正的稳妥,是建立在我自身的兴趣、能力与市场未来需求的契合点上。我所选择的这个方向,并非一时冲动。它需要扎实的文史功底,也需要数据处理和逻辑分析能力,这正是我在校史馆项目中得到验证的。我的成绩证明我有能力学好相关基础学科,项目的成功也证明我能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与团队有效协作。”
她顿了顿,目光直视父亲:“我知道,前些年我可能让你们失望过。那时的我,确实迷茫、封闭。但人是会成长的。现在的我,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愿意为之付出百分之两百的努力。这份材料里的每一个数据,每一项规划,都是我认真思考和努力执行的成果。我希望能得到你们的信任,允许我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一次。”
她的话语里,没有对抗,只有陈述和请求理解。这种成熟冷静的态度,与她前世此时或激烈反抗或消极逃避的模样判若两人。
封卫平合上文件夹,沉吟良久。女儿的变化他是隐约有所察觉的,但直到此刻,这份变化以如此具体、有分量的形式呈现在他面前,他才真正意识到,女儿似乎真的在他未曾留意的时候,悄然长大了。
“你提到的这个专业方向……前景确实有,但竞争也激烈,变数大。”封卫平终于开口,语气是商讨式的,而非命令,“你确定能应对?”
“我相信我能。”封瑶回答得毫不犹豫,“而且,任何领域都有竞争。关键在于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我正在努力构建我的核心优势。校史馆项目只是一个开始,我已经在联系相关领域的教授,希望下学期能参与一些初步的科研项目积累经验。”
周女士看了看封卫平的神色,缓声道:“瑶瑶,你的努力和进步,我们看到了。但家庭的资源和期望,也需要考虑。你父亲为你规划的道路,是希望你能更轻松一些。”
“周阿姨,”封瑶转向她,语气依旧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真正的轻松,来自于做自己热爱且擅长的事情时内心的充盈和动力。被迫走在不适合的路上,即使表面光鲜,内心的消耗才是巨大的。我相信,一个真正快乐、能发挥出自己最大潜能的女儿,才是对家庭资源最好的回报,也是父母真正的期望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句话,轻轻敲在了封卫平的心上。他想起女儿前几年那阴郁、抗拒的样子,与眼前这个眼神明亮、言辞恳切、逻辑清晰的少女对比鲜明。哪一个状态更好,不言而喻。
客厅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阳光移动,在地板上拉出长长的光痕。
最终,封卫平轻轻吐出一口气,做出了决定:“好吧。你的这份‘论证’,我收到了。很有说服力。”他看向封瑶,眼神复杂,有审视,有惊讶,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松动的欣慰,“家里可以支持你按照这个方向尝试一个学期。但是,有几个条件……”
封瑶的心提了起来,认真聆听。
“第一,保持目前的成绩水平,不能有明显下滑。第二,你提到的科研项目参与,需要有实质性的进展和导师的正面评价。第三,”他顿了顿,“定期向家里汇报你的学习和规划进展。我们需要看到持续的、正向的反馈。”
这不是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