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捕风捉影、牵强附会的所谓证据,然后一一摆在比干面前。这些所谓的证据让比干心如刀绞,因为他心系成汤江山,不愿看到国家陷入混乱。
然而,帝辛却很少向比干解释自己的政策。这并非是因为帝辛不知道比干的忠心,而是因为他深知比干的忠诚可能会导致关心则乱,从而干扰他的布局。此外,那些推崇比干的老贵族之所以看重比干王叔的身份,就是希望通过他从王室内部削弱帝辛的根基。然而,比干的贤名对于决心推倒重建的帝辛来说,简直就是一剂致命的毒药。帝辛越是想要维持各方势力的平衡,这种腐朽的现象就会越发根深蒂固,最终必然会断送成汤的千秋基业。
与此同时,在朝歌城内,帝辛所扶植的新的文武班底已经开始毫不留情地抢夺那些顽固不化的老臣手中的权力。这些所谓的朝廷大员,虽然其中也不乏有真才实学之人,但更多的不过是些擅长搞内部平衡的高手罢了。
他们对于各种利益的瓜分可谓是轻车熟路,无论是何种势力的平衡,哪怕是恐怖的平衡,他们都能应对自如。然而,他们所做的这一切,无非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攫取更多的利益并巩固自身的地位。
对于大商而言,这些人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用处,但也仅仅只是一群蚀骨之蛆罢了。只要成汤的基业尚未被他们挥霍殆尽,他们就会永远显得光明、伟大,而规劝起帝辛来更是头头是道、滔滔不绝。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的所作所为简直是毫无底线可言,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敲骨洗髓这个词在他们身上并非仅仅是一个形容词,而是实实在在的行为。那些奴隶们所遭受的悲惨境遇,与他们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他们的所作所为更像是妖魔鬼怪,而非人类。
尽管如此,比干在这些人中却算得上是少有的忠臣。他一直尽心尽力地辅佐着帝辛,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随着新生力量的崛起,他们为了逐步夺取权力,与老臣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作为老臣中的代表人物,比干不可避免地再次与帝辛产生了冲突。
更糟糕的是,比干被老旧贵族私下里传言拥有圣人的“七窍玲珑心”。这一说法无疑是为了抵御新生势力的进攻而故意散布的谣言。然而,帝辛对此却感到十分无奈。毕竟,比干不仅是他的叔叔,还是真心实意辅佐他的老臣,他实在难以在两者之间做出抉择。
然而,这种天生异象的神秘力量,本应是只有王者才能公开宣扬的特权,却被老旧贵族硬生生地安插在了比干身上。从那一刻起,比干和帝辛之间的决裂便已注定,再也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
帝辛对西伯侯姬昌可谓是恨之入骨,但又无可奈何。这个西伯侯就像一个幽灵一样,明明已经被关押在羐里,却如同假死一般,让人摸不透他的真实状况。更让帝辛恼火的是,比干这个王叔竟然还多次去探望姬昌,这种行为完全与他的身份和地位不相符合。
比干作为帝国的王叔,本应维护王室的尊严和权威,然而他却对一个被囚禁的诸侯如此殷勤,这无疑是在向世人宣告他对比干的支持。无论他们之间在羐里说了什么,都可能被有心人曲解,进而传成比干对于帝辛醢尸东伯侯、赐死南伯侯等行为的一种抗争。
当时的朝廷虽然不会将四大诸侯尾大不掉的问题公开讨论,但这毕竟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事实,无法通过装聋作哑来掩盖。而比干与姬昌的频繁接触,无疑是将这个问题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这让帝辛感到无比愤怒。
内臣勾结诸侯,这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杀头的大罪。比干不仅公然犯禁,而且还做得如此张扬,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更糟糕的是,还不时传出姬昌和比干惺惺相惜的故事桥段,这让原本经过一番精心筹谋就可以将姬昌置于死地的计划最终破产。为姬昌作保的人竟然如此之多,除了比干之外,就连和帝辛一同长大的黄飞虎也掺和了进来。这无疑是少壮派与老臣派之间的一次激烈交锋,而结果却是少壮派的彻底失败。帝辛瞪着出列的黄飞虎,心中的愤怒简直难以抑制,他真恨不得立刻给黄飞虎一巴掌,让他知道自己的错误。
然而,帝辛毕竟是一国之君,他不能仅凭一时的冲动行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帝辛还是强行压下了心中的不快,决定将这件事情暂时搁置。因为他清楚地意识到,双方的实力对比实在太过悬殊,除了暂时隐忍之外,他似乎别无他法。
而一直在外征战的闻太师,虽然只是截教的三代弟子,但他的师承却也还算说得过去。更重要的是,作为人族的闻太师,不仅开了天眼,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之比干还要出色。同样都是贤臣,闻太师还是帝辛的老师,其地位并不比比干低多少。在这个尊师重道的年代里,师父的地位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王叔还要更胜一筹呢。然而,令人惊讶的是,闻仲自始至终都未曾对帝辛的施政加以干涉。即便是在国内老臣们联合召唤他回到朝歌之后,他也并未如那些老贵族们所期望的那样,采取行动来推翻帝辛提拔的新生势力,或者拖延迁都事宜,亦或是为姜皇后的死平反。更有甚者,他们本想将姜文焕造反的责任归咎于新生势力,可这一切都未能如愿。
闻仲匆匆进宫,与帝辛交谈了一些战事之后,便转身返回府邸,对于上述种种事情,他竟然只字未提。这无疑让那些老贵族们大失所望,他们原本以为闻仲会站在他们这一边,共同对抗帝辛和他所支持的新生势力。
于是,这些老贵族们决定联合起来,对闻仲施加压力。他们抓住了一个关键的把柄——妲己。他们指出,妲己并非人类,而是一个妖怪。作为截教的三代弟子,而且还拥有第三只眼的闻仲,难道会看不穿妲己的真实身份吗?要知道那玉石琵琶精在姜子牙面前,简直就是不堪一击,连一招都没能撑过去,就被姜子牙轻而易举地识破了真身。难道说姜子牙的道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