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 第604章 于方言肌理中叩问存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4章 于方言肌理中叩问存在(2 / 3)

气息的表达,“郁” 意为 “动、移动”,“郁到” 即 “动得到、能够接触到”。这个词的加入,让 “接触” 的意象从 “是否发生” 的判断,转向了 “是否能够实现” 的期待,它暗示着 “你” 与 “我” 之间的接触并非易事,可能存在着某种阻碍 —— 这种阻碍或许是现实的距离,或许是心理的隔阂,或许是时间的错位。这种 “阻碍感” 的加入,让诗歌的情感张力进一步增强:“有冇碰撞” 是对过去情感经历的追问,“有冇接触郁到” 则是对未来情感可能性的期待,过去与未来的交织,让 “你” 与 “我” 之间的情感关系更显复杂与真实。

西方现代派诗歌中也有类似的意象留白手法,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提出 “客观对应物” 理论,认为诗歌应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情境、事件,来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而不是直接抒情。《有冇》中的 “碰撞” 与 “接触”,正是这样的 “客观对应物”,诗人没有直接言说 “我” 对 “你” 的思念、爱慕或困惑,而是通过这两个意象,将内心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追问,让情感在意象的背后缓缓流淌,既避免了直抒胸臆的直白,又让情感表达更显深沉与厚重。

三、哲学的诗意叩问:“有冇” 背后的存在之思

诗歌的结尾 “你讲咯,有冇?”,以对话的形式将 “有冇” 的追问推向极致,而这看似简单的对话,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涵,它不仅是对 “你” 与 “我” 之间情感关系的叩问,更是对现代社会个体存在状态的反思。

从对话结构来看,“你讲咯,有冇?” 是 “你” 对 “我” 的追问,“咯” 是粤语中的语气词,带有轻微的催促与期待之意,它让 “你” 的追问不再是生硬的质疑,而是一种带着撒娇与依赖的期盼;“我话哈,有冇…… 你知嘅……” 则是 “我” 的回应,“哈” 是一个拟声词,在这里可理解为 “哈哈” 的简略,它带有一种无奈、调侃又心照不宣的意味,“你知嘅” 即 “你知道的”,是粤语中常用的省略表达,完整的表述应为 “你知嘅答案” 或 “你知嘅情况”,这种省略,让 “我” 的回应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而是将答案再次交还给 “你”,形成了一种 “循环式” 的追问。

这种 “循环式” 的追问,与海德格尔对 “存在” 的思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存在” 不是一个固定的、现成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被追问的过程,人通过对 “存在” 的追问,来确认自身的存在意义。《有冇》中的 “有冇”,正是这样一种对 “存在” 的追问 ——“有” 代表着存在、确定、拥有,“冇” 代表着不存在、不确定、失去,“有冇碰撞”“有冇接触”,本质上是 “我” 在追问 “我” 与 “你” 之间情感关系的存在意义,是 “我” 在通过与 “你” 的关系,来确认 “我” 自身的存在价值。而 “我” 的回应 “你知嘅”,则暗示着这种存在意义的确认,并非来自外部的判断,而是来自 “你” 与 “我” 之间的 “共在” 体验 ——“你” 之所以知道答案,是因为 “你” 与 “我” 共同经历了这段情感关系,这种 “共在”,正是海德格尔所说的 “此在” 的基本存在方式。

同时,这种 “有冇” 的追问,也折射出现代社会个体的精神困境。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电子”“粒子”“镜像”“屏幕” 等科技符号逐渐取代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互动,个体被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与虚拟的社交之中,情感关系变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疏离。《有冇》开篇对这些科技符号的摒弃,正是对这种精神困境的反抗 —— 诗人试图摆脱科技对情感的异化,重新回归到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 “碰撞” 与 “接触”。而 “有冇” 的追问,则是这种反抗过程中的迷茫与困惑:在科技异化的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情感互动是否还存在?我们是否还能够实现心灵的 “碰撞” 与情感的 “接触”?这种迷茫与困惑,正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个体都可能面临的精神困境,因此,《有冇》的追问不仅是诗人个人的情感表达,更是对整个现代社会的精神叩问。

从诗学传统来看,这种将哲学思考融入诗歌的创作方式,可追溯到中国古典诗歌中的 “理趣” 传统。宋代诗歌常以 “理趣” 见长,如苏轼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融入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有冇》继承了这一传统,但又突破了古典诗歌的意象体系,转而采用现代社会的生活语境与方言口语,让哲学思考更贴近现代读者的生活体验。同时,它也借鉴了西方现代诗歌的 “智性” 特质,如里尔克在《杜伊诺哀歌》中对存在、死亡、爱等哲学命题的诗意探索,让诗歌在情感表达的基础上,具备了更深厚的思想内涵。

四、粤语诗的当代价值:从《有冇》看方言诗歌的传承与创新

《有冇》作为一首优秀的粤语诗,不仅展现了个体的情感世界与哲学思考,更在当代方言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传承与创新意义。它的出现,再次证明了方言诗歌在当代汉语诗歌版图中的独特价值,也为方言诗歌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从传承的角度来看,《有冇》坚守了粤语诗歌的文化基因。粤语作为岭南文化的载体,其诗歌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清代的粤讴、龙舟歌,到现代的粤语新诗,粤语诗歌始终以其鲜活的口语特色与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成为中国诗歌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冇》延续了粤语诗歌的口语传统,它没有刻意追求方言词汇的生僻与古雅,而是采用 “唔”“噈”“喺”“嘟”“郁到” 等最日常的粤语口语词汇,让诗歌与岭南地区的生活语境紧密相连,这种 “接地气” 的创作方式,不仅保留了粤语的语言特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