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 第841章 解构维度与存在的诗性思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41章 解构维度与存在的诗性思辨(3 / 3)

湖作为诗歌的创作地点,其 “湖” 的意象虽未直接出现在诗歌文本中,但却以一种 “隐性意象” 的形式影响着诗歌的思维方式。沙湖作为一个自然空间,其 “水” 的流动性与 “湖” 的包容性,与诗歌中对 “维度” 的拓展、对 “存在” 的包容形成了巧妙的呼应 —— 正如湖水可以容纳不同的水流,诗歌中的思维也可以容纳不同的认知维度;正如湖水可以不断流动拓展,诗歌中的思考也可以不断突破认知边界。这种 “隐性空间意象” 的运用,既体现了诗人对创作环境的敏锐感知,又为诗歌的意象建构提供了新的维度,使得诗歌的空间感更加丰富、更加立体。

此外,粤北韶城作为 “南华禅寺” 的所在地,佛教文化对当地的影响深远。佛教中的 “空”“有” 辩证思想、“万物皆有佛性”观,与诗歌中 “唔知嘅喺真嘅 / 噈似冇嘅嘟喺有嘅”思考、“冇行过嘅路噈行 / 行过嘅路喺度散步” 的生命态度,有着内在的精神契合。虽然诗歌中并未直接提及佛教文化,但这种文化基因却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诗歌的哲思之中,使得诗歌的存在思考不仅具有现代哲学的思辨色彩,还拥有了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厚重底蕴。这种 “地域文化基因的隐性传承”,使得《真嘅假嘅》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也使其在当代粤语诗歌中具有了独特的文化价值。

结语:诗性与理性交融的当代诗歌新范式

树科的《真嘅假嘅》以粤语为语言载体,以维度理论为思考起点,以存在哲思为核心旨归,以地域文化为精神底色,构建了一种 “诗性与理性交融”“传统与现代对话”“地域与普遍共生” 的当代诗歌新范式。在这首诗歌中,方言不再是简单的地域符号,而是成为了连接科学与诗、理性与感性的桥梁;维度不再是枯燥的科学概念,而是成为了探索存在本质、思考生命意义的媒介;地域文化不再是封闭的地方特色,而是成为了融入普遍人类思考、展现文化自信的窗口。

从诗学价值来看,《真嘅假嘅》打破了传统诗歌 “重感性轻理性”“重抒情轻思辨” 的局限,将科学思考、哲学思辨与诗性表达有机结合,为当代诗歌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正如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所言:“诗的意境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真嘅假嘅》的意境,正是 “主观的认知思考” 与 “客观的维度存在” 相互交融的产物,是 “理性的逻辑思维” 与 “感性的诗性表达” 相互碰撞的结果。这种意境既具有科学的严谨性,又拥有诗的灵动性;既具有哲学的深刻性,又拥有生活的亲切感,为当代诗歌的意境建构开辟了新的空间。

从文化价值来看,《真嘅假嘅》通过粤语诗歌的形式,将岭南地域文化与现代科学文化、中西哲学文化有机融合,既展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开放包容的精神特质,又为地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在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这种 “以地域文化为根,以普遍人类思考为魂” 的创作方式,不仅有助于增强地域文化的自信心与影响力,更有助于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实现文化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总之,树科的《真嘅假嘅》是一首兼具诗学价值与文化价值的优秀粤语诗作。它以独特的语言表达、精妙的逻辑架构、深刻的哲思内涵与浓郁的地域色彩,为我们展现了当代诗歌的无限可能,也为我们思考认知边界、存在本质与生命意义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未来的诗歌创作与研究中,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优秀诗作将会不断涌现,为当代诗歌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增添新的光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