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重生1988,我成了煤二代> 第444章 每一步都踩在风口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4章 每一步都踩在风口上(1 / 2)

张伟豪倒是没察觉到高世东的无奈,指着那张纸继续说:

“这个长方形是全屏触控,直接取消所有的物理按键;

下面的圆圈是 ho 键,就是菜单键,方便返回主界面,简单好记;

前置摄象头先加之,占个功能先机。

至于机身弧度、材质这些细节,让工业设计团队去细化,他们是专业的,你让他们照着这个‘大方向’去落地。

高世东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老板不是 “不懂设计”,而是先抓 “内核须求”,先定好 “极简实用” 的大框架,再让专业团队填充细节。

“别觉得简单,你看啊,咱们的手机,就照着这个思路改,但要改得更有辨识度。”

他指着水果 3 的后盖,继续说:“首先,后面这个塑料外壳太廉价,必须换掉;

其次,这四周的弧面太圆润,没棱角,咱们要做棱角分明的机身,正面和背面完全对称,

都用高强度玻璃,边框就用不锈钢 ,既显质感,又能把机身做轻薄。”

从屏幕比例到按键布局,从材质选择到手感优化,张伟豪把上一世水果 4s 的内核设计拆解得明明白白,连细节都没放过。

最后还特意叮嘱:

“外观一定要做差异化调整,尤其是边角弧度和 logo 位置,别让人觉得咱们是抄袭,得有自己的设计语言。”

高世东对张伟豪越发的敬佩了,原来老板不是 “随便画画”,而是心里早就有了成熟的蓝图,亏刚才自己还暗自嘀咕。

现在只觉得 “老板的思路永远比别人快一步”。

他赶紧把张伟豪说的每一个细节都记下来,连 “不锈钢边框要做磨砂处理” 这种小事都没落下,转身就往研发部赶。

办公室里只剩张伟豪一人,他靠在躺椅上,右手捏着下巴,思绪慢慢飘远 。

搞光刻机的念头,其实源于上一世的教训。

那时候国内半导体行业被卡脖子,巨额罚款、技术封锁接踵而至,连最基础的芯片都要依赖进口,

那会刷视频,他越看越气,总想着 “要是早点有人做就好了”。

现在自己手里有了资本,哪怕最后真的做不出顶尖光刻机,能为行业积累点技术、

培养些人才,推动整个产业链往前挪几步,也值了。

而自研手机系统的底气,其实藏在一个更隐秘的计划里 —— 比特币。

早在重生之初,张伟豪就把 “囤比特币” 排在了挣钱计划的第一位。

那时候他甚至想过,就算自己这一世还是碌碌无为,等比特币问世后,囤上一批,也能潇潇洒洒过一辈子。

他清楚记得比特币大概在 2008 年前后出现,所以从 2007 年开始,就时不时上网搜索相关信息,生怕错过这个 “时代红利”。

前几天,他终于在一个小众技术论坛上,看到了中本聪发布的比特币白皮书 ——《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全英文的文档里,不少专业术语都得靠 “启明星” 电子辞典一个个查(ps 你搁这给谁打gg呢),但他还是耐着性子看了一遍又一遍。

再结合上一世刷视频学到的零散知识,总算勉强搞懂了里面的内核逻辑:挖矿、区块链、去中心化。

在他看来,挖矿其实就是一道 “sha256 哈希函数” 的数学题 。

sha256就是把任意字符输入函数,都会生成一个 256 位的二进位数。

这函数最精妙的地方,就是 “正向计算容易,反向破解极难”。

而挖矿其实就类似于试密码,密码正确了他就给你这么一个256位的二进位数,你就得到了一枚比特币。

就类似于大海捞针,不过是在数字的海洋里。

所以挖矿就要有一个强大的cpu,不停地去试密码,直到试出一个正确的密码。

而且根据白皮书上的说法,比特币时是有固定数量的,总共2100万枚。

这也是比特币未来能爆涨的关键密码之一。

在他看来,世间所有能长期保值、甚至大幅增值的东西,几乎都绕不开 “稀缺性” 这三个字。

黄金为什么能当硬通货?

因为地球黄金储量有限,挖一点少一点;

古董字画为什么值钱?

因为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毁了就没了。

而比特币,恰好把 “稀缺性” 做到了极致。

不是 “大概有限”,而是用代码写死的 “绝对固定”,2100 万枚就是上限,挖完之后再也不会新增,这种 “总量可控” 的设置,从根上杜绝了 “滥发贬值” 的可能。

更关键的是,这种 “稀缺性” 是透明的、不可篡改的。

白皮书里写得明明白白,区块链技术又能保证每一笔交易、每一枚比特币的流通都可追朔,不会出现 “暗箱操作增加总量” 的情况。

对于投资者来说,“确定性” 比什么都重要, 知道这东西不会象纸币一样被随意印钞稀释,

才愿意长期持有,甚至越涨越买,形成 “稀缺→惜售→价涨→更稀缺” 的正向循环。

研究完这个白皮书,张伟豪不禁感慨,果然啊,这数学就是人类的唯一帝级心法。

而挖矿,说到底就两件事 —— 电,还有矿机。

电的问题,几乎是瞬间就有了答案。

老爹之前在蒙省投资了一座火电厂,虽说主要是供应当地工业用电,但自家的电厂,调一部分出来给自己挖矿,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既不用跟外人打交道,电费成本也能压到最低,简直是天作之合。

至于矿机,更算不上难题。

现在比特币刚出现,还没专门的 “矿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