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张伟豪重生后,在接触到了一些上流社会后,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若用两个字概括,便是 “祛魅”。
上一世,他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对 “上流社会” 的认知,几乎全来自短视频里那些精心包装的画面。
最开始刷到的是 “霸道总裁日常”:镜头里的男主清晨拉开窗帘,窗外是鳞次栉比的 cbd 摩天楼;
转身就有穿黑丝的女仆端来现磨咖啡,熨烫平整的西装早已备好;
坐上劳斯莱斯去公司,在办公室里挥挥手就敲定千万级项目,下午的时光要么在高尔夫球场度过,
晚上则是 “哈佛校友晚宴”“商会名流派对” 轮番登场。
对比自己每天挤公交、吃快餐、对着计算机改方案的 “清汤寡水”,那些视频里的生活,简直透着一股 “高级感” 的滤镜。
哪怕后来在主播推荐的链接里买到假货,他都能下意识安慰自己:
“有钱人用的东西本来就是一次性的,或许这就是他们的日常吧。”
后来又刷到 “美女职业经理人月入十万的一天”:主播每天清晨五点起床,镜头先对着瑜伽垫拍一段 “身材管理”,
再特写一双踩着高跟鞋的大长腿,端着星巴克坐在网红咖啡厅里,
打开水果笔记本敲几下键盘,配文 “上午处理完三份报表,下午见两个客户,充实的一天”。
那时候的张伟豪,还真信了这种 “精致成功学”,心里琢磨着:“原来高级经理人都是这样过来的,五点起床自律,工作高效又优雅,怪不得能拿高薪。”
他甚至刻意忽略镜头里频繁晃动的腿部特写、过分精致的妆容 。
当然,他绝不会承认,自己当初点开那些视频,有一半是被 “掀开被子露大腿” 的标题吸引。
直到后来刷到一条评论:“360 行,行行都涉黄,现在连职场分享都要靠擦边博眼球了。”
他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 ,那些视频里的 “上流生活”,不过是主播们按观众想象拼凑的 “剧本”:
所有人都活在 “精致不费力” 的滤镜里,给人满满的向往感。
而重生后真正接触到上流社会,张伟豪才看清现实:所谓的 “大佬”,大多时候不是在高尔夫球场,而是在会议室里对着报表熬到深夜;
那些有些身价的企业家,坐飞机也会选经济舱,吃路边摊也吃得津津有味;
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哪有时间每天在咖啡厅摆拍?
更多是抱着计算机在工位赶方案,开会开到嗓子沙哑。
张伟豪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这,看看一旁玩着套圈的索菲娜就知道了。
看着不远处蹲在套圈摊位前、笑得象个孩子的索菲娜,和那些 “剧本化的上流生活” 反差太大。
毕竟是爱尔威家族的女儿,索菲娜的出身实打实算 “顶级上流”。
他本以为,按短视频里的 “套路”,这位大小姐该对东方明珠、金茂大厦这类 “地标性高级建筑” 感兴趣,
没想到她扫了眼远处的摩天楼,只淡淡说了句 “和纽约的写字楼没什么不一样”,连驻足拍照的心思都没有。
作为地主,张伟豪只能换个思路,带她去豫园和城隍庙。
冬天的园林少了春夏的葱郁,连池子里的水都结了层薄冰,本以为她会觉得 “不够精致”,
没成想她倒看得认真,对着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还拿出相机拍了好几张照片。
路过城隍庙的香火店,她更是好奇地凑过去,学着来往香客的样子,
恭躬敬敬上了一炷香,双手合十时,眼底满是真诚的期许,半点没有 “豪门大小姐” 的架子。
直到看见门口摆摊的套圈游戏,索菲娜彻底挪不动脚了。
她蹲在摊位前,指着那些五颜六色的小摆件,眼睛亮晶晶地问张伟豪:“这个怎么玩?我也想试试!”
张伟豪笑着给她换了一大把圈,看着她挽起貂皮大衣的袖子,认真地瞄准、扔圈 —— 一开始总扔偏,要么砸在地上,
要么擦着摆件边缘滑走,她却一点不气馁,反而越玩越起劲儿,嘴里还小声嘀咕:“再试一次,肯定能中!”
不知道扔了多少个圈,终于有一个稳稳套中了最角落的佛象小摆件。
索菲娜瞬间跳起来,手里举着摆件,高兴得手舞足蹈。
也就是在这一刻,张伟豪更确定了:真正的上流社会,从不是短视频里那些 “装出来的高级感”。
像索菲娜这样的人,不会为了博眼球去拍 “清晨 cbd 咖啡”
“高尔夫球场谈生意” 的剧本,因为她的生活本就无需靠镜头证明;
那些真正优秀的职场女性,也不会有时间在咖啡厅摆拍 “月入十万的一天”,
因为她们的时间都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而非营造 “精致人设”。
短视频里的 “上流生活”,本质是给普通人编织的 “想象”。
用黑丝女仆、劳斯莱斯、网红咖啡厅拼凑出 “不费力的精致”,却忘了真实的生活里,无论是豪门千金还是职场精英,
都有自己的小乐趣、小执着,也会为套中一个小摆件而开心,为解决一个难题而熬夜。
现在想想,上一世短视频里那些 “有毒” 的画面,那些刻意营造的 “上流生活”,像裹了糖衣的 “电子毒品”,把无数人拖进了虚幻的想象里。
明明自己每天要挤两小时地铁上班,却对着视频里 “黑丝女仆端咖啡” 的画面发呆,幻想着 “我以后也要过这种日子”;
明明连本职工作都没做好,却被 “月入十万职业经理人” 的剧本洗脑,觉得 “成功就该轻松又精致”。
脑子一热,只想着 “爽”,只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