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世,四万亿计划出台时,张伟豪还在学校里打地下城。
每天盘算着包夜的钱和下个月老爹什么时候打生活费。
那波席卷全国的经济浪潮,于他而言不过是新闻里的数字,房价涨与煤价高,都象是隔着一层玻璃的风景,和自己的生活毫无关联。
可这一世,当同样的政策落地,他站在更高的视角,清淅地看见浪潮如何拍打上岸。
城市里的塔吊仿佛一夜之间多了起来,基建项目的招标公告挤满了财经版面,
连老家县城的房价都开始悄悄往上跳,国内经济像被按下了加速键,即将驶入高速发展的十年。
但张伟豪的目光,更多时候还是落在米国。
卢锡安上台后,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开始朝着他记忆里 “怪异” 的方向偏移。
最让他有深有感触的,是教育领域的变革, 取消精英教育,推行所谓的 “快乐教育”,把 “减少学业压力”“尊重个性发展” 喊得震天响,
却悄悄撤下了培养顶尖人才的课程,模糊了优劣的评价标准。
看到这一幕,张伟豪忽然懂了后世米国那些 “奇葩事件” 的根源。
当教育不再以筛选和培养精英为目标,当 “快乐” 凌驾于知识积累之上,看似公平的背后,是阶层固化的加速:
家境优渥的家庭,会花钱请私教、送孩子上精英夏令营,悄悄延续精英教育的路径;
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在 “快乐” 的幌子下,渐渐失去竞争的能力。
更让他觉得讽刺的是,那时候国内还有一群公知,把这种 “快乐教育” 吹成 “先进理念”
说什么 “让孩子释放天性”“拒绝内卷才是教育的本质”。
可张伟豪觉的教育和快乐挂不上边。
上一世,这一世他的高中校长也曾跟风搞过类似的 “改革”,取消重点班、减少考试、增加课外活动,美其名曰 “有教无类,让每个学生都快乐成长”。
这么一看自己的那位校长思想倒是超前。
结果呢?
三年下来,曾经在省内排名靠前的县一中,高考成绩一落千丈,老师无力管教,学生放飞自我,最后落了个 “百年一中,毁于分班” 的调侃。
他至今记得上一世高中三年的 “快乐”,上课睡觉没人管,自习课变成聊天会,运动会比期中考试还重要。
那时候觉得日子过得轻松,可等到高考成绩出来,看着别人拿着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自己却只能去复读,才明白那种 “快乐” 是多么廉价的陷阱。
教育从来不是一场轻松的游戏,它需要付出汗水、需要承受压力、需要在竞争中学会成长,
所谓的 “快乐教育”,不过是用短期的轻松,透支了孩子未来的可能性。
如今再看米国的教育转向,张伟豪只觉得事出有因。
他一边盯着米国市场的投资机会,一边也在悄悄布局国内的教育相关产业。
不是跟风搞 “快乐教育”,而是要在启明星学习辞典的基础上,做真正能提升学习效率的辅助工具。
他知道,无论是国内即将到来的经济黄金期,还是米国正在走的弯路,最终的内核竞争力,
始终落在 “人” 的身上,落在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身上。
魔都的会议室里,九名穿着正装的年轻人坐得笔直,眼神里满是期待。
他们都是高世东从国内名牌大学里筛选出的佼佼者,有两三年工作经验,在各自领域小有名气。
张伟豪站在台前,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沉稳却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
“去了米国,你们在国内的工资照发,我额外给补助,当地公司的薪资也全归你们。
生活上不用操心,我只要求一件事 ,把那边的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学透,三年后回来,
我希望你们都能成为各岗位的‘大拿’,帮公司撑起未来的盘子。”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这样的待遇,远超行业常规。
没人知道,张伟豪为了这场 “人才储备计划”,早已算好了长远的帐:
米国在电子科技、工业制造领域的技术积累,是现阶段国内需要追赶的;
派这些年轻人去 “取经”,不是简单的 “学习”,而是为未来的技术突破埋下种子。
这只是第一步。
会议室之外,西部投资、西部地产、西部电子早已与国内多所高校签订了管培生协议,从应届生里选拔有潜力的年轻人,量身定制培养计划;
陈航则带着资金,在各行各业 “挖人”,从资深工程师到营销专家,只要有真本事,薪资、资源从不吝啬。
人才铺路的同时,i one 的进展也终于迎来了关键节点。
在张伟豪一次次指出高世东带来的设计样机的不足后,终于在四月中旬,高世东拿出了他们团队最终定型的工程样机。
当高世东把样机递到张伟豪手里时,连他自己都难掩激动, 机身棱角分明,金属中框带着冰凉的质感,重量压在掌心刚刚好。
滑动解锁时屏幕亮起的瞬间,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张总,您看这质感,应该跟您的要求差不了多少。” 高世东的声音带着兴奋,
他至今记得第一次摸到样机时的震撼,“我们团队原来都没想到,手机还能做成这样。”
张伟豪把玩着样机,指尖划过屏幕。不得不承认,高世东团队确实交出了超出预期的答卷 ,
30 针充电口换成了更通用的 b 接口,机身工艺细腻,滑动解锁的流畅度远超同期的手机。
可受上一世 “水果手机” 的印象影响,他总下意识觉得这像 “山寨机”,
直到指尖触到屏幕那瞬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