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036
夜风刺骨,沈知柔匆忙将双臂环在胸前,轻打着寒颤,把对襟提回了肩膀处。
魏九昭有些僵硬的偏过了头,手指顿在了衣角旁。少女清丽旖旎的身影被月光映于地面上,竹叶的倒影缀于她的裙摆之后,仿若刚幻化出人形的九尾狐一般夺人心魄,让人下一瞬便会失了魂。魏九昭视线落于她的清影之上,心跳骤然快了起来。也不知是心悸,还是多年的心魇,他喉间阵阵发紧。“可以了.…你…你不必躲着了。”
“好。”
魏九昭回过神,可呼吸依旧急促的难以平缓。他正欲回身将她扶起,幽谧的竹林里陡然传来了一阵脚步声。魏九昭眉心紧蹙起来,反应迅敏的抱起了沈知柔,栖身到了竹隙间的青石后。
竹林间幽窄,两人屈坐在青石旁,他的长腿环于她的腰肢两侧,姿态暧味到了极点。
若此刻是在寝榻内,四周燃上惹眼的红烛,便好似那洞房花烛夜里正互相含羞的燕尔夫妻一般。
只可惜,眼下月黑风高,竹叶如鬼影。
两人连手都未十指相扣过。
风掠起了少女的罗裙角,露出了莹白如雪的玉腿。因担心她受凉,魏九昭拂起了自己的宽大衣袍,掩在了她的腿上。肌肤隔衣相触,他的脊背霎时像被立满倒刺的横鞭抽打一般,遍体生麻,寒热交织…
脚步声越来越近,沈知柔心慌不止,在樱唇下咬出了浅薄的齿印。她下意识的偏过头望向魏九昭,杏眼里溢满了无措之色。转首间,发尾处的玉簪跌落在地,如瀑般的青丝瞬间散落而下,泄在了身后之人的脸颊上。
馨香气涌入鼻息,魏九昭闭了闭眼,手指募地叩在了身下的青石沿上。身后之人的胸膛不断起伏着,温热的呼吸喷洒在她耳边。沈知柔微微侧过身,偏头看向他,轻拢起了黛眉。“江遇…你…怎么了?”
“公主,别动…求你…莫动了。”
他的声音低沉到极点。
“怎……”
枯竹沙沙作响,脚步声突然落在了耳畔旁,沈知柔一惊,忙抬手捂住了唇。
可腕饰上的银铃却摇晃了几瞬,震出了清脆伶仃声。一道佝偻的黑影落于眼前,那黑影顿了顿,旋即用破败的木拐挑开了枯竹。一张满面沟壑,带着狰狞伤疤的脸赫然出现在眼前,沈知柔险些失声尖叫。魏九昭眼神凛然起来,揽开长臂将沈知柔护在身后,另一侧的手摸上腰间,将匕首拔出了鞘。
来人额间裹着头巾,满头苍白,左眼被黑布遮住,看上去已年过七旬有余。怪异的老太婆双眼眯了眯,沙哑的冷笑了一声,随即转身一步一簸的向远处走去。
“哎呦,现在这年轻人啊…真是不知廉耻,把这山野荒地当成客栈香榻了,也不怕惊扰了土地爷,罪孽啊罪孽!”
木拐声逐渐消失,沈知柔瘫软在地,她抬起头,两人恰四目相对。凛冽的风声静止了片刻,枯黄的竹叶在两人眼前飘零了下来,落在了手心里。
沈知柔慌乱的避开了目光,一时间竞忘了从地上起身。沉默了半响,魏九昭垂下眼,清咳了一声,将匕首插回鞘中。“此人多半是神志不清,什么客栈香榻,满口的昏话。夜里冷,我我扶你起身,快…快些回去歇息吧。”
暮色低垂,冷月浸着青瓦。
烛火灼眼,沈知柔灭了两盏烛蕊,回到榻上将纱帘紧合。纤长的睫羽在脸颊上投下片片阴影,她翻了几许身,可还是未有困意。一阖上眼,便是方才在竹林里的窘迫情状,真是躁人至极。为何每次碰见他,都让人如此…
如此…
幸好,他不是个荒淫之徒。否则,她也不会同他走。只是不知,魏九昭以后会与哪家女子成亲。他与谢婉之事此前闹的沸沸扬扬…这下离了长安,又没了官职傍身,那些贵女怕是不会在对他正眼相瞧了。
可在广陵,只怕又难以寻到与他相配的。
罢了,这些事,不是她该忧虑的。
何况他白日里还有意囚着她,她才不要惦念他的事。也不知梨云和冬雪如何了,她们有没有吃饱穿暖,有没有被发难…木窗“吱呀吱呀"的颤着,沈知柔烦闷的从榻上起身,吸上了绣鞋,端起烛柄向庭院外走去。
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沈知柔将烛盏在眼前高举了举。魏九昭斜倚在石几上,闭着眼沉沉睡了过去,身侧散落着几盏竹灯笼。沈知柔缓步走近他,蹲下身将烛盏置在了石几上。暖黄色的烛火映在男人冷冽的侧脸上,柔和了他锋利的眉眼,添了几分温软之色。
沈知柔盯着他紧抿着的薄唇,心下泛起了莫名的酸涩。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悸感。
烛芯“噼啪”跳动了起来,魏九昭睫羽颤动了几瞬,从石几上醒来。“公主?你怎么还未歇息。”
“我…我睡不着。你为何在廊下睡过去了?”魏九昭揉了揉眉心,哑声道:“我记得公主从前喜欢好看的灯笼,这里地处偏僻,近些时日又不能带你去人多之处。怕你烦闷,便寻来了几盏竹灯笼,想着编个兔子灯给你,只是…”
“我手太笨…没能编好。”
拔剑的速度是朝廷上第一快的,折断别人脖颈也是极快的。可弄个三岁孩童都会编的兔子灯,他足足在这里坐了几个时辰,还是未能编出雏形。
沈知柔垂眸看向石几上歪斜的竹灯笼,指尖微微蜷动了几下。已近亥时,风凛的如三九寒天。可她身上却忽而席来一股暖意。就连近些时日一直紧凝着的心绪,好似也被抚平了些许。沈知柔将竹灯笼拾起,缀在眼前晃动着,甜甜的笑了一声,颊边的梨涡漾了出来。
“江遇,不是你手笨,是外面的这层细竹太软啦。”她抬眼瞧了瞧廊下的垂花门:“其实…我现下长大了,也不喜欢那些眼花缭乱的灯了。嗯…我瞧着这竹灯笼挂在这廊下最是应景。”说着,她提起裙摆,小跑到耳房内取来了砚台和篆笔。“这竹灯笼又细又长,在上面落几个字,挂在这廊下,定好看极了。”她将篆笔递到了魏九昭眼前:“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