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扫元> 第190章 人心思退我偏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0章 人心思退我偏行(2 / 4)

合围,解徐州之危!”

李喜喜昂首挺胸,站在厅中,目光如炬,扫视着神色各异的将领们。他声音激昂,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大义凛然:

“俺们明明有施救的力量,却坐视李元帅孤军困守!

试问,若徐州城破,李元帅身陨,俺们便是能侥幸活下来,逃奔他处,依附刘元帅、石元帅或徐皇帝麾下。但今日坐视李元帅复亡的真相一旦传扬出去,天下英雄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到那时,谁还敢信重、重用俺们这背主求生,见死不救之徒?!”

“背主求生”“见死不救”,这八个字如同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在场许多将领的心头。

李喜喜巧妙地用“大义”之名和“共主”之责,压住了众人心底那点龌龊的算计。这番掷地有声的言论,竟让少数几个血性尚存的将领频频点头,眼中燃起一丝微弱的火光。

赵均用捻着胡须的手指微微一顿,半闭的眼睛睁开一条缝,瞥了一眼脸色铁青的彭二郎,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暗道:

“彭二郎啊彭二郎,你当初把这李喜喜当弃子丢在永城,没想到这厮命硬,竟能从死人堆里爬出来逃回宿州。我劝你杀之以绝后患,你却优柔寡断,说什么怕寒了人心。

分明是信不过俺老赵,怕打破两部平衡,被俺吞了你部兵马是吧?如今如何?这头倔驴非但不知感恩,反而跳出来拿着大义当令箭,给你我添堵!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彭二郎此刻,心中更是膈应无比。李喜喜从永城败退回宿州后,他担心其怨恨自己当初弃守永城的决定,便以“补给困难”为由,拒绝给李喜喜补充战损。

李喜喜手下那两百多残兵,在他眼中早已不足为虑。岂料这厮非但不知收敛,反而象个刺头,三番五次在军议上跳出来,高举“救援李元帅”的大旗,搅得他心烦意乱。

李喜喜所言,句句占着大义名分。彭二郎无法公开否认芝麻李是徐州红巾军共主的事实,只能尽量将话题引向“现实困难”,试图淡化、拖延。

他清了清嗓子,脸上挤出一丝无奈的笑容,叹气道:

“李千户忠勇可嘉,忠义之心,老彭岂能不知?但,实在是力有不逮啊!”

他摊了摊手,做出为难状。

“如今城中存粮本就不足,今春小麦又遭了蝗灾,颗粒无收。补种的水稻,尚需一段时日方能成熟收割。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此时出兵,粮秣何来?总不能让将士们饿着肚子去拼命吧?”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带着一丝安抚和拖延。

“反正元狗一时半会儿也攻不破徐州城。依本将之见,不如待秋粮入库,粮草充足之后,再议出兵救援这事,岂不更为稳妥?届时兵精粮足,把握也更大些。”

李喜喜心中冷笑。

彭二郎这“缓兵之计”简直昭然若揭,就是打着坐等芝麻李败亡,树倒猢狲散的主意!

他今日既然站了出来,公然与彭、赵这两位宿州的实际掌控者打擂台,就已经断了退路,岂能任由对方这般轻易搪塞过去?

李喜喜踏前一步,声音更加铿锵,引经据典道:

“将军!《尉缭子》有句话叫‘无必救之军者,则无必守之城’。李元帅困守徐州,孤悬绝地,全城将士就盼着外援,俺们明明近在咫尺,若按兵不动,则徐州守军必以为外援断绝,希望尽失。

军心一旦涣散,士气一旦崩沮,纵有坚城精兵,又能坚守几时?又如何能撑到将军所说的‘稻米成熟、粮草充足’之日?!”

他目光灼灼,紧盯着彭二郎。

“末将所求,并不是倾巢而出,与元狗决战。只需发一支精兵,打出援救的旗号。让徐州守军知道,援兵就在左近。让天下义军看到,宿州并未背弃李元帅。

如此,方能让徐州城中的将士看到一线生机,也保全彭将军和赵将军的声誉。否则,徐州将士若因绝望而速亡,宿州,又能独存多久?!”

这番剖析,直指要害。救援不仅是军事行动,更是维系人心的政治表态。

彭二郎脸上的假笑僵住了,眉头紧锁。

坦白说,李喜喜的话击中了他心底深处一丝隐秘的担忧。他和赵均用之所以枯守宿州,除了保存实力,也确实存了几分观望的心思。

元军主力围攻徐州,久攻不下,内部会不会生变?

刘福通数次濒临绝境,都因元军自乱而奇迹般翻身。

徐州若能多撑一阵,那宿州面临的压力自然会小很多,挺过危机的可能性,似乎也会更大一些?只是这个平衡点不好把握,彭二郎一时尤豫不决。

彭二郎还在沉吟,一直冷眼旁观的赵均用却抢先开了口。其人皮笑肉不笑,慢悠悠地道:

“李千户言之有理,句句在理,皆是出于公心啊!”

他先捧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将皮球轻巧地踢了回去。

“既然李千户对战局看得如此透彻,想必心中已有成算。依你之见,需出动多少兵马,方能达成此‘必救’之势,又不至于让我宿州伤筋动骨呢?”他眼中闪铄着狡黠的光芒。

这招极其阴险。若是李喜喜狮子大开口,张嘴就要七八千甚至上万兵马,不用他赵均用反对,彭二郎第一个就会跳出来以“伤筋动骨”“动摇根本”为由断然拒绝。

——宿州如今总兵力不过两万馀,出兵多了,必然要抽调彭二郎的内核本部。

若是李喜喜要的少了,比如三五百人,以如今宿州军的低迷士气,这点人马出城面对元军主力,无异于羊入虎口,纯粹送死。

就算李喜喜头铁,坚持要带这点人去“送死”。

那正好!借元军之手除掉这个碍眼的刺头,还能消耗掉他手下那些不安分的残兵,省下些许粮食,自己和彭二郎手上还干干净净,何乐而不为?

李喜喜在彭二郎和赵均用手下混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