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扫元> 第277章 平江易主士绅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7章 平江易主士绅态(1 / 4)

第277章 平江易主士绅态

七月下旬的江南,夜色如水,带着一丝初秋的微凉,却难以平息战场弥漫的肃杀之气。平江城娄门外,娄江水声潺潺,与远处平江城头隐约传来的刁斗之声交织,更显夜深人静。

道衍身着紧束的深色水靠,亲自带领十馀名水性极佳的红旗营壮士,借着朦胧的月色和岸边的芦苇荡,如同鬼魅般悄然潜近娄门水关。

水下的世界一片浑浊,黑暗且冰冷。众人只能凭借触觉和城内微弱的火光指引,在布满滑腻青笞和水藻的条石基脚间艰难摸索。

好在没过多少时间,道衍终于凭借幼时的记忆和敏锐的感知,找到了那块关键性的松动基脚条石。但实际情况比他预想中的情况更为棘手。

条石主体异常沉重,宛如一头沉睡的水底巨兽,死死压在河床之上。他们只能先从条石边缘的破损处入手,用短柄铲和撬棍,一点点掏挖被水流冲入的淤泥和已经碎裂的小石块。

这是在敌军眼皮底下的秘密作业,每一次动作都必须异常小心,避免在水面产生过大的涟漪或声响。缺乏专业的水下作业工具,使得进展异常缓慢。

冰冷的河水也不断带走他们的体温,黑暗中只能依靠同伴之间拉扯绳索传递简单的信号。

忙活了几乎整个后半夜,直到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众人已是精疲力尽,牙齿打颤,但收效甚微,仅仅清理出一小片局域,剩下的条石主体部分仍纹丝未动。

道衍拖着沾满泥污的身躯,疲惫不堪地返回营寨,顾不上休息,立刻借着油灯的微光,用颤斗的手在纸上勾勒、计算所需的工程量。

工程量远超预期,按照目前的速度和方式,三天肯定不够。一股挫败感涌上心头,旋即又被道衍强行压下。他知道,此刻自己绝不能退缩。

天刚蒙蒙亮,道衍便硬着头皮,再次求见石山。

他将夜间的作业困难及重新估算的工程量,毫无隐瞒地一一禀报,恳求:

“元帅,非是贫僧畏难,实是水下情况复杂,远超预估。恳请元帅加派精通水性的壮士轮换,以减少单次下水时间,保持体力与专注;

并请速调随军巧匠,依贫僧所绘之图,打制专用于水下撬石、清淤的异形工具。如此,或可有望成功。”

石山听罢,脸上并无愠色,反而露出一丝了然。

他本就没有将破城的全部希望寄托于此奇袭之计,三日之约本就是道衍自己主动提出。此刻见道衍虽然遭遇挫折,却思路清淅,敢于直面困难并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案,心中反而更添几分欣赏。

“准!”

石山大手一挥,道:

“所需人手、工匠、物料,一应满足于你。放手去做,不必过于苛求时限,安全第一,稳妥为上。”

安抚好道衍这边,石山的主要精力依旧放在稳定大局之上。

他深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唯有稳固根基,收揽人心,才能真正在浙北富庶之地真正扎下根来。

这几日,石山深入各卫营地,犒劳将士,鼓舞士气,亲自协调督造攻城器械,为常遇春压阵。同时,将更多心思用于接见平江路各地的头面人物,为日后顺利接管此地铺垫道路。

在此期间,他首先召见了前蒙元昆山州知州史文彬。

不得不说,每个传承有序的大宗族都有其鲜明的生存智慧,镇江史氏的“族风”便是“识时务,知进退”。

当史文彬在软禁处见到专程从镇江赶来的族侄史湘时,便明白史氏一族的身家前程已与石元帅牢牢绑定,任何所谓的“忠臣不事二主”的气节,在宗族存续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不需史湘开口,他便长叹一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当日就收拾心情,随同本地另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士绅顾瑛,一起赶往平江城下的红旗营元帅行辕。

史文彬任职昆山州期间,确有不错的政绩:劝课农桑,均平徭役,在方国珍海盗袭扰后能迅速组织恢复生产;兴学重教,增广生员,在士林和底层百姓中都颇有好评。

石山计划将东海水师的暂驻之地放在地理位置优越的刘家港,昆山州作为其后方支撑,城防必须重修。由史文彬这样一位熟悉地方且有威望的旧官主持,无疑能减少许多阻力,加快其进程。

因而,在史文彬姿态谦恭,明确表示愿为新政权效力后,石山便顺水推舟,温言勉励一番,仍命其官复原职,返回昆山主持大局。

与史文彬同来的顾瑛,虽然没有元廷任命的官身,却因其在家乡昆山界溪营建的“玉山草堂”及持续举办的“玉山雅集”,在士林中的名声比史文彬更为响亮,其影响力更在后世留名。

昆山顾氏发家于顾瑛的祖父顾闻传,此人官至从三品怀孟路(下路)总管,且“置业”有术,致仕前就已富甲一方,随后举家迁至界溪定居。

顾瑛生于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凭借祖辈积累的庞大人脉与雄厚资本,十六岁便纵横商海,不到十年即成平江路屈指可数的巨贾。

但在名利双收之后,他却选择回归昆山,轻财好客,三十岁始折节读书,竟以诗文才华名动一方。

年至不惑,修建“玉山草堂”,园池亭馆多达三十馀处,收藏古玩鼎彝,以此为基础,交流诗文艺术,长期举办雅集。

其人不仅邀集文士,更容纳僧道流寓,俨然成为东南一带重要的文化沙龙主人,声名远播。

如此高调且拥有巨大声望和财富的人物,自然逃不过缺钱缺得发慌的元廷官府注目。早在四年前,江浙行省便以防御方国珍祸乱地方为名,征辟顾瑛为昆山州判官。

顾瑛推脱不得,只好让侄子顾良佐代其出任,自己则出资重修了昆山城隍庙,以示“出力”。

今年,为应对红旗营威胁,庆童又强令顾瑛以布衣身份参与军务协调。徐达攻占刘家港后,蛮子海牙急令顾瑛督率乡勇驻守昆山西关。

但不等顾瑛集成好队伍,徐达便以迅雷不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