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扫元> 第279章 荆湖变大将来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9章 荆湖变大将来投(1 / 3)

苏州府(原平江路)新定,但战争的硝烟并未远去。

与苏州府接壤的湖州路、嘉兴路、松江府,如同三把悬于头顶的利剑,其境内河网如织,湖泊星罗,既是天然的运输信道,也可能成为元军袭扰苏州的出兵路线。

若不能迅速将这三地也纳入红旗营掌控,则新占领的苏州府乃至更后方的常州府,将长期面临元军袭扰,难以进行有效的治理和恢复。

其中,嘉兴路的地理位置尤为关键。它如同一个楔子,嵌在湖州路与松江府之间,更有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主脉,如同一条动脉,直通江浙行省的心脏——杭州路。

一旦红旗营攻下了嘉兴,兵锋便可沿运河直指杭州城下,这将迫使周边各路元军放弃固守的城池,被迫救援杭州路,从而为红旗营在运动中歼敌创造战机。

基于这一判断,红旗营主力在稍作休整后,便兵分三路:

徐达率领长江水师,发挥其水陆协同的优势,主攻西面濒临太湖的湖州路;邵荣统领抚军卫,负责攻取东北面的松江府;常遇春则统率擎日左卫、威武卫主力直取嘉兴路。

此外,松江府和嘉兴路辖区面积都不大,加起来只有五座城池,但其承载的人口却有三百馀万。

如此高的人口密度,自然不可能全靠种地,而是因为两地有绵长的海岸线。

元廷在此设置了下沙、青村、袁浦、浦东、横浦、芦沥、梅沙、鲍郎等八大盐场,海盐生产的巨额利润,滋养了这片土地,也带来了更为复杂的社会结构。

蒙元全国由盐运司直接管理的官办海盐场多达一百三十七处,管理却普遍混乱不堪。

几乎每个盐场都滋生着依靠贩卖私盐牟取暴利的盐枭势力,张士诚、方国珍能快速崛起并肆虐沿海,都少不了这些地下盐业网络在资金、物资和信息上的暗中支持。

对于石山而言,攻取松江、嘉兴等地,以目前红旗营的兵锋之锐,并不是难事。真正的挑战在于战后的防守与治理。

未来要与方国珍争夺东南海疆的主导权,就必须牢牢掌控沿海州县,而整顿好这些利益盘根错节、弊病丛生的盐场,更是关乎战略全局的重中之重。

早在江北征战时,红旗营就多次与田丰麾下的淮东盐丁武装交锋,并俘获了大量灶户盐丁。

石山曾亲自询问这些俘虏,深入了解元廷盐政的运作细节与灶户的悲惨境遇,对治理盐场问题早就有过深入思考。

元制,盐田、草荡(煮盐燃料来源)及煮盐、晒盐的一切生产工具皆属官有,灶户则被列为贱籍,世代被束缚在盐场上。

他们不仅要无偿为官府缴纳繁重的“额盐”,连“馀盐”也需以极低的“工本钞”卖给官府,生活困苦,堪比牛马。

但与之形成尖锐对比的是,盐课收入在元廷的财政体系中占据骇人听闻的比例,长期维持在国家货币收入的60以上,甚至一度达到80(注)!

本非稀缺之物、开采技术门坎也没有多高的食盐,硬生生被元廷畸形的政策塑造成了暴利行业。

一面是官府拢断下的惊人暴利,一面是制盐者自身的赤贫困境。守着“白色黄金”却被饿死,自然有不甘命运摆布者为了生存和富贵挺而走险,即便是杀头也不怕。

盐税是蒙元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国库空虚就加征盐税,盐税越高,盐价就越贵,私盐贩卖的利润就越丰厚,就会有更多的人挺而走险,私盐卖得多,盐税收入就越少……

如此恶性循环,最终结果是王朝财政枯竭,底层百姓吃不起盐,却养肥了在盐业上下其手的贪官污吏、与之勾结的奸商,以及刀头舔血的盐枭(前两者实际是这条黑色利益链的主要获益者)。

治理这等顽疾,自然不能因噎废食直接关掉所有盐场;更不能因部分盐场有人与方国珍等人暗中勾结,就采取血腥清洗,那只会将本可争取的广大底层灶户彻底推向对立面。

问题的根源,在于元廷及其依附者吃相过于难看,利益分配极端不公——你不能在独占绝大部分利益的同时,却责怪让你获得极大利益的体系混乱不堪,管理无能。

红旗营欲图大业,需要海量的钱粮支撑扩军与长期征战,不可能放弃盐业这块肥肉;关系国计民生的内核产业,也必须掌握在国家手中;

而元廷遗留的官商勾结、私盐横行等积弊,更须下大力整治。

但盐户近乎“无产者”的地位,及其大规模手工劳作形成的封闭性,使得每个盐场都如同一个独立的王国,贸然进行盐政改革,极易被内部的既得利益者利用,煽动本就不满的灶户叛乱。

因此,再次出征前,石山便召集诸将面授机宜。

“盐场之弊,根子在利。我军入主沿海州县,首在立威,次在取信。

立威,需以雷霆手段,涤荡污秽!你等攻克诸州县和盐场后,须以查处勾结元孽、对抗我红旗营为名,重点打击一批民愤极大的盐官,以及那些盘剥灶户、拢断私利的灶霸和盐枭。

务必做到证据确凿,公开处刑,让底层灶户看到红旗营与元廷的不同,看到改变生活的希望……”

为增强东路攻势,尤其是应对可能出现的沿海冲突,石山又调卞元亨所部东海水师东进,协助攻取常遇春、邵荣攻取嘉兴路和松江府。

东海水师筹建已有两个月,规模仍不足千人,尚不能作为单独的战力存在,筹建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缺合用海船和了解近海水文的水手。

海船不足的问题,石山一时半会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一边自行建造,一边从元军手里夺取。水手问题,倒是可以从诸盐场中挑选——那些整日与风浪打交道的私盐灶户,无疑是上好的兵源。

无论谁主宰这片海岸,都必须给依靠大海生存的底层民众一条活路。

唯有先创建基本的互信,帮助其改善生存状况,进而重建有效的基层管理组织,才能逐步推行更深层次的盐政改革,将盐利真正收归国有,惠及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