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家父刘寄奴> 第130章 截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0章 截援(1 / 2)

函谷关。

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

函谷关扼守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马不并”之称。

自从南道开发完善之后,外军能绕道而行,函谷便已不复当年之险,更是无法与虎牢、潼二关比拟。

当初秦国以函谷抵六国联军于外,对于秦人来说,函谷关带给他们,不单是一道关隘而已。

关外。

尘土飞扬,万名步卒列阵前行,数千骑兵位于大军两翼。

烈阳照在一名名士卒的脸上,不见光彩,而是尽显屏弱之势。

一名哨骑从远处策马而来。

“报!

“虎牢关破了?!!”

“破—破了。”

除去姚泓之外,朝中大多数人以为虎牢关能守上一月有馀。

半月未到,天下第一关便破了?!

驻守在司隶的守军还算充足,能以如此速度攻下虎牢,绝非常理。

武卫将军姚益南偏头看向越骑校尉阎生。

“将军,要不暂时撤回函谷?”

越骑校尉从三品,武卫将军从四品。

从官阶来评断权职,可以说是相当浮浅。

北军五营自后汉开始,便逐渐衰弱,而武卫将军,都督中军宿卫,掌禁军之权,多为宗室子弟担任。

故而阎生只得询问姚益南之意,而不敢擅做决断。

姚益南脸色铁青,待他安定心神之后,方才继续问道:“洛阳可在坚守?”

即使洛阳城尚未为晋军所破,但城内人心浮动,无坚守之意,他们这一万多人马急去驰援,也不过是杯水车薪,白白给晋军创造围点打援的机会。

这一问,哨骑想了半天才回答。

“晋寇围住洛阳不久,尚未攻城。”

听此,姚益南眉头皱的更深。

天子派遣他们二人救火,如今火势不可控,退也不是,进也不是,骑虎难下,令人尤豫不已。

“将军若心怀忧虑,可让我领骑军先行,若晋寇骄纵,留有弊隙,我军便以攻代守,如此一来,洛阳可救矣!”

阎氏为外戚起家,阎生且是那汉安帝阎皇后那一宗。

其一族延续至今,虽未怎出过大才,但多任校尉之职,如五营校尉、城门校尉等。

对于阎生的建议,姚益南还是会倾听一番。

阎生正说着,姚益南问向哨骑,

“可曾见到赵将军?”

“仆沿途询问溃军,赵将军与晋寇死战与柏谷坞"

“柏谷坞?他怎不在洛阳?!”

本还有所动摇的姚益南大惊失色,赵玄驻守柏谷坞,那--那洛阳城中还有何人能堪大任?

“仆不知。”

“洛阳已是孤城,殿下”

姚益南想起姚后,遂避而不谈,“王镇恶乃王猛之孙,晋寇土气正盛,你魔下这三千骑兵,乃国之基石,万不可因小而失大。”

司隶失守,多是姚洗之罪责,

姚益南又不是未曾见过姚,其为人如何,他心知肚明。

赵玄调离洛阳,要说是前者自相请命,那也太过于荒诞。

真相是何,姚益南不敢再细想下去,毕竟将真相揭开,丢的是他姚氏的脸面,且于人心安定极为不利。

阎生魔下的三千骑卒,虽算不得骁骑,但披甲者多近半数,若经过几战磨练,定成奇兵,他可不会将这些扭转局势的底牌葬送于姚手中。

在这尤豫之时,另一哨骑半趴在马背之上,疾驰而来。

“拦住他!”

见那马匹失控,几名甲士以长戈拒马。

“噗通”战马挑翻在地,溅起一阵尘土。

“晋—埋——埋

身中数发弩矢的骑卒话未说完,便咽了气。

姚益南听清二字后,心中顿然做了决断。

“洛阳不可救,你我速退回关内!”

“将军!洛阳未失,若撤”阎生急切道。

阎生不同于姚益南,后者乃是宗亲,以天子之仁爱,断然不会降罪于他。

姚益南是宗室子弟,可他阎生早已不是外戚呐!

要是一箭不放便退回关内。

朝中若有人指斥阎生临战怯敌之罪,他无理说去。

姚益南警其一眼,冷声道。

“我会如实禀于陛下,若降罪,我替你揽下。”

“这”阎生听着,语气也缓和下来。

“我听将军调遣。”

十里之外,王镇恶立于站台之上,负手眺望远方。

王镇恶之兄王基缓缓登台。

“该是不会来了。”

须臾,王镇恶抚须叹道:“惜哉。”

当数名哨骑西逃而去,王镇恶便知埋伏无用,可他下令围洛阳而不攻,就是为了长安援军摇摆不定,落的是一子明棋。

他本是想拦截那些秦军哨骑,可军中无骁骑,追赶不上秦骑。

王镇恶既要设伏,便不能摆开阵仗,因此留有间隙,令其逃之。

“令他们将噩耗传于长安,倒也不算失策。”王基笑着宽慰道,

“德祖那进展如何?”

王镇恶转身问道。

“你若想问世子境遇,直言便是。”

毛德祖已领兵围于洛阳,王镇恶问此,无非就是想了解一番柏谷坞的状况。

王镇恶看着眼前这位总能将他心意窥出的兄长,只得苦笑一声。

“世子救下赵玄,收其魔下,该是想亲自练军。”

“练军?”王镇恶闻之异。

王基微微颌首:“恩。”

毛德祖只在柏谷坞停留了一日,他半日攻破偃师,与檀道济、沉林子两人合围洛阳。

“孩童嘛,读了些兵法,却未亲理兵事,主公不会令他干悉前军大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