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家父刘寄奴> 第225章 久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5章 久安(2 / 3)

,合而击之。”

听得沉林子已有对策,本只是想简单议论一下的刘裕很是满意。

去岁杨盛之侄杨倦为秦将所败,退据散关,汉中虽可绕过仇池入京兆,但诸候国在旁,处处受到肘,秦军不敌氏军,但对于晋军来说,说是以大欺小都保守了。

“父亲,孩儿听闻赫连勃勃闻王师入京,已撤军退至统万城,仇池不成气候,大军休整后,倒不如先行收复岭北。”

这已然是刘义符数次劝谏刘裕攻夏,后者入关后,本意是想遣使与夏交合,先行平定关中再论。

但刘义符执意要征伐夏国,有理有据,不好辩驳。

毛德祖沉吟了片刻,也随同进言道:“主公,秦国内乱时,姚恢迁安定民户万馀至京兆,长安城内外六万户,便占其一,降军精兵四千馀,多为安定边卒,主公若想收复这数千骁勇之土,确是进军北上。”

谢晦见状,也随之附和:“岭北乃京兆以北要冲之地,赫连勃勃畏主公之威名,退兵统万,倒可借此时机,收复安定、新平,以至陇东诸郡。”

攻仇池轻易,所获之利少,攻夏占复岭北,要与匈奴骑军于平原交战,难却获利多。

刘裕并非惧怕赫连勃勃,先诛小国,再征讨大国,一步一个脚印,立足沉稳。

“征伐之事,待月后再议,诸卿先行回府歇息。”

“仆(臣)等告退。”

也不知是否有人故意而为之,散会离去时,竟有几人自称为臣。

谢晦警了眼恭谨有加的王尚,剑眉微微起。

前殿毕竟是朝会百官之殿,这些秦臣喊岔了口,倒也是情有可原,但谢晦在意并不在此,身处于京兆,韦华的弯着的腰都比以往直了不少,回到了本家,便有了底气。

正当谢晦刨析时局之际,傅亮越过身旁的王修,快步至前者后侧,低声道:“谢郎,出宫后,可否一会?”

“何事?”

“郑公设宴,令我邀谢郎同去。”

谢晦听是郑鲜之邀请,权衡片刻后问道:“赴宴都有何人?”

“除你我三人外,还有沉将军。”

“何时?”

“主公已分派府邸,你我皆在城北,届时会有奴仆知会谢郎。’

工语毕,傅亮又快步走向前列,去邀约沉田子兄弟二人。

与此同时,王尚也已快步登前,朝王镇恶贺声道。

“王将军可否赴寒舍一叙?”

“北伐一载,身心困乏,我只想到榻上好生歇息,拜访之事,择日再谈。”

“武侯之府多年未曾修,需我遣——”

“多谢,我自行打理便是。”

王镇恶点头应声后,并未多言,直往阶下走去。

王尚虽是在他攻入长安后助力颇多,但他不愿在此时结党,占得头功,要是再与这些秦地土人建交,那先前煞费苦心的做派岂不将化为泡影?

下场是何,王镇恶只用设身处地的站在刘裕的角度思考,似他这般人,手握兵权,受私军亲信爱戴,又以王猛之孙的名讳安抚民心,宣扬国威,任谁能不削他权职?

至少刘裕从始至终都信重自己,天下还未一统,谨慎些,继武侯之名,兴盛王氏,用不着十年,这些前提是他得成为孤臣,不与任何官僚私交甚笃。

如毛德祖、檀道济等将,也都自有分寸,未与谢王两家有所来往。

简而言之,士人一个圈子,武人一个圈子,两不相犯。

而象朱氏、沉氏,则是两者都有涉猎,浅尝辄止便是。

在朝为官,君主最忌讳的便是文武交。

秦臣文武百官中,大多还任原职,刘裕刚入长安,不可能立马裁撤官员,特别是秩两千石以上的官员,更是需要寻得顶替者后才能动。

稳定京兆,收拢民心,暂时还离不开那几家,而梁喜、淳于岐等寒门官员,暂时也不能动,这些人在朝中极有名望,皆有各自的门生党羽,等到建康的封赏与一众江南士子入长安后,方可起锅烧水,温水煮青蛙。

俗话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如此浅俗的道理,刘裕知悉,刘义符现今也明白。

众人的小动作,他算是一览无馀的尽收眼底,往昔连谢晦都未曾自称为臣,这群归降的亡国之臣为保住官职,倒是什么也不顾忌。

待文武臣僚相继离去,刘裕也与刘义符出殿,不徐不急的往宫南的沧池走去。

阶下,颜延之行在最后,似是孤于群臣,刘义符见状,当即唤道:“老师何不一齐去观望沧池?”

相比于王镇恶、谢晦等,倒是无人愿意拉拢颜延之,且与其为伍,此番举措,反倒令后者有股出淤泥而不染的清流。

“主公与世子为汉室宗亲,仆为外臣,故而不敢偕越。”

刘裕看向颜延之,虽未言语,但眼中意味了然,颜延之挣扎了片刻,遂上前至二人后侧。

暮阳浸染宫城,淤清参半的池水泛着鎏金之色,淡淡的腥湿味沁入鼻中,颇有股乡野之气。

未央宫有沧池,言池水苍色,故曰沧池。

池中有渐台,王莽死于此。

此情此景,刘裕难免有些触动。

他与二人踏过竹道,行至渐台之上,四周皆是苍色池淤,几多白淅清丽的莲花从泥中绽放。

一黑一白,似阴阳融合,交相辉映。

莲淤之外,尚有一朵朵艳丽荷花惹人侧目。

泽边之上,还种有灵芝草药,阵风飘荡,花香与灵香四溢而出,闻之心神安定。

刘义符先是观望刘裕的神色,心中不由浮起那句:‘王莽谦恭未篡时。’

二者不可同论,可也是有相似之处,刘裕是英雄,也是枭雄,他不在意池景,在意的是王莽。

不过仔细刊想,王莽篡的是他刘氏江山。

而光武乃是天命所归,延续汉祚两百馀年,刘裕即使不受禅,也依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