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
1993&bp;年多数家庭还秉持&bp;“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bp;的习惯,儿童裤子平均穿&bp;6&bp;个月就短了,老大穿完老二穿,
补丁的布料多是从大人旧衣服上拆的,颜色常和裤子不搭,却没人觉得寒酸。
抱着女儿往孔雀园走时,林凡的步伐看似平稳,眼角余光却没敢放松:
猴山的猴子正抢着游客扔的馒头片,有个穿背带裤的小男孩扔了半块肉包子,猴子接住后一口吞了,引得围观人群笑出声;
熊舍里的老黑熊趴在水泥地上打盹,水泥墙面上满是游客刻的&bp;“XX&bp;到此一游”,最深的刻痕能放进指甲&bp;——
这熊舍还是&bp;1978&bp;年建的,水泥厚度仅&bp;10&bp;厘米,没有防护网,1992&bp;年冬天还有只熊吃了游客扔的塑料袋,兽医来灌了半瓶泻药才好转,可见管理有多松散;
路过的年轻夫妇正摆弄着&bp;“红灯牌”&bp;半导体收音机,机身是黑色的,右上角贴着个小小的&bp;“上海制造”&bp;标签,里面飘出邓丽君的《甜蜜蜜》——
这歌&bp;1993&bp;年虽已不被视作&bp;“靡靡之音”,但国营电台每月只播&bp;1-2&bp;次,年轻夫妇听的大概率是盗版磁带,那会儿正版磁带&bp;5&bp;元一盒,盗版的&bp;2&bp;元就能买到,偷偷在街头小贩那儿卖。
年轻夫妇听得入迷,男生的手指还跟着节奏轻轻打拍,女生则靠在他肩上笑,完全没注意到周围投来的几道异样目光&bp;——&bp;老一辈人对邓丽君的歌,还是有些接受不了。
这些热闹的场景本该让人安心,可那道目光却像跟屁虫似的,随着他的脚步移动了一段距离。
林凡悄悄摸了摸口袋里的&bp;“上海牌”&bp;机械表,表盘是银色的,边缘已经磨出了铜色,指针刚过下午&bp;2&bp;点&bp;10&bp;分&bp;——
这个点正是游园高峰,入口处还在源源不断进人,收票员的嗓子都喊哑了,可他总觉得那抹红色像团火,烧得他心里发慌。
直到转过大象馆的拐角,人群突然密集起来&bp;——
大象馆刚用市园林局拨的&bp;2&bp;万元翻新完,加了&bp;“骑大象拍照”&bp;项目,1&bp;块钱一次,每次&bp;1&bp;分钟,光上午就排了&bp;50&bp;多个人,
收入全用来给大象买饲料(大象每天要吃&bp;10&bp;斤玉米、5&bp;斤蔬菜,成本&bp;15&bp;元)。
趁着人群遮挡,那道目光才终于消失在攒动的人头里。
阳光透过动物园里的老槐树枝桠,在水泥路上洒下细碎的光斑,孩子们的笑声、动物的嘶吼声依旧裹着暖意,可林凡的心头却蒙了一层冷意。
那个拎着米白色人造革手提包的女人,像个突兀的音符,打乱了这难得的温馨&bp;——
1993&bp;年的家庭大多重视孩子,据市妇联《1993&bp;年家庭亲子调查》,随机走访的&bp;2000&bp;户家庭中,85%&bp;的家长认为&bp;“周末带娃逛动物园是顶幸福的事”,
尤其是双职工家庭,那会儿还没实行双休(1995&bp;年才开始),一周只有一天休息,能陪孩子的时间本就少。可那女人既不看动物,也不跟人说话,只盯着孩子看,怎么想都不对劲。
他想起前阵子《小城晚报》上登的新闻:
邻市临江市&bp;3&bp;月份有个&bp;3&bp;岁孩子在人民公园被陌生人带走,家长找了&bp;3&bp;天,最后在火车站的候车厅里找到,人贩子是个外来务工人员,被判了&bp;5&bp;年&bp;——
1993&bp;年这类新闻虽不多见,一年全市也就&bp;1-2&bp;起,可一旦发生,就足以让整个小城的家长提心吊胆好一阵子。
她到底是谁?一次在小区门口,一次在动物园,两次都围着笑笑打转,是真的偶然,还是别有用心?
林凡低头看了看怀里的女儿,感受到她均匀的呼吸和温热的体温,手指不自觉地收紧&bp;——&bp;笑笑的小手里还攥着吃剩的棉花糖棍,糖渣沾在指缝里,像星星点点的白霜。
那棉花糖是用白砂糖做的,每斤白砂糖&bp;1.8&bp;元,一个棉花糖只用&bp;2&bp;钱糖,成本不到&bp;4&bp;分,卖&bp;5&bp;毛钱,利润翻了&bp;12&bp;倍,可家长们还是愿意买给孩子尝鲜。
无论如何,他绝不能让女儿受半点威胁,哪怕只是一点可疑的苗头。
傍晚离开动物园时,门口公告栏上贴着&bp;“1993&bp;年五一新增熊猫馆”&bp;的红色通知,用毛笔写的大字格外醒目&bp;——
熊猫是国宝,这对熊猫是从成都动物园借调的,名字叫&bp;“团团”“圆圆”,借调费用每年&bp;5&bp;万元,市园林局为了筹钱,把门票从成人&bp;5&bp;毛、儿童&bp;2&bp;毛,涨到了成人&bp;8&bp;毛、
儿童&bp;3&bp;毛,3&bp;月份登报后,3-4&bp;月的游园人数就比去年同期增长了&bp;25%,不少家庭就是冲熊猫来的。林凡推着家里那辆半旧的永久牌自行车,让笑笑趴在自己背上&bp;——
这辆自行车是&bp;1988&bp;年他结婚时买的,花了&bp;180&bp;元,相当于当时他&bp;1&bp;个半月的工资,现在车架上还留着当时贴的&bp;“囍”&bp;字残胶,红色的贴纸只剩边角,
车铃&bp;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