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 第179章 砥柱中流 力挽天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9章 砥柱中流 力挽天倾(1 / 2)

泰昌十二年的新春,在四面烽火与内部危机的交织中,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方式降临。帝国的天空仿佛被浓重的硝烟与阴霾笼罩,然而,正是这极致的压力,使得各方砥柱的锋芒与韧性,被淬炼到了极致。他们如同激流中的巨石,任凭浪涛汹涌,兀自岿然不动,并以各自的智慧与勇毅,奋力将帝国这艘巨轮的航向,一点点扳回既定的轨道。

北疆,镇远堡已化为一片血与火的炼狱。超过四千的罗刹-建奴联军,如同疯狂的狼群,昼夜不停地猛攻这座卡在他们南下咽喉的堡垒。炮火将堡墙炸出数处缺口,双方士兵在残垣断壁间反复争夺,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鲜血,旋即又被严寒冻结。

定王朱由检亲临磐石堡前线指挥,他并未因敌军势大而退缩,反而利用堡垒群的弹性防御,不断调动兵力,增援薄弱环节,甚至数次组织“铁血骑”精锐,趁夜出堡逆袭,焚烧敌军攻城器械,搅乱其阵脚。

腊月二十三日,战事最为酷烈。罗刹主帅斯捷潘亲自督战,投入最精锐的哥萨克骑兵,一度突破了镇远堡东北角缺口,蜂拥而入。

“殿下!镇远堡危矣!”了望塔上,哨兵声音嘶哑。

朱由检面色如铁,猛地抽出佩剑,对身旁仅存的预备队——磐石堡守军及他的亲卫吼道:“儿郎们!随本王出击!碾碎他们!”

他竟要亲率这最后的生力军,驰援镇远堡!

“殿下不可!您是主帅,岂可亲身犯险!”李永芳死死拦住。

“主帅?此刻北疆每一个持刀之人,皆是主帅!让开!”朱由检一把推开李永芳,翻身上马,剑指北方,“杀!”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南方地平线上,烟尘大起!隆隆的马蹄声如同闷雷滚过大地!一万辽东精骑,如同神兵天降,在总兵官亲自率领下,终于赶到!

生力军的加入,瞬间扭转了战局。内外夹击之下,突入堡内的哥萨克骑兵被全歼,城外的联军主力在明军铁骑的反复冲杀下,终于崩溃。斯捷潘见大势已去,在亲兵护卫下仓皇北遁,多尔衮残部亦作鸟兽散。

是役,明军虽付出惨重代价,但彻底粉碎了罗刹联军冬季攻势的企图,毙伤俘敌近两千,北疆防线,历经血火洗礼,愈发坚不可摧。朱由检于危难之际的亲临前线与决死冲锋,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其“镇北大将军”的威名,自此用敌人的鲜血与皑皑白雪,深深铭刻在了北疆大地之上。

朝鲜,汉城。

就在叛军前锋抵达汉江对岸,城内人心惶惶之际,俞咨皋率领的大明水师陆战队率先登岸,迅速接管了汉城各门防务。这些经历过多场海战洗礼的明军老兵,装备精良,纪律严明,他们的出现,瞬间稳住了摇摇欲坠的城防。

紧接着,赵士桢调动由他一手训练、装备了明式火铳的朝鲜“军官教导队”及部分可靠新军,在明军炮火的掩护下,主动渡江出击!叛军多为乌合之众,面对组织严密、火力凶猛的明鲜联军,一触即溃。

徐允贞坐镇京师,通过加密信道遥控指挥。 她并未满足于击退叛军,而是下令:“追剿残敌,务求全歼!尤其是北人党魁首及地方豪强头目,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借此良机,将朝鲜国内所有潜在反对势力,连根拔起!”

在她的铁腕指令下,明鲜联军乘胜追击,分进合击,在短短半月之内,便将蔓延数道的叛乱彻底扑灭。数百名北人党骨干及叛乱头目被俘或被阵斩,其家产被抄没,亲族被流放。朝鲜朝野为之震慑,再也无人敢公开质疑“天朝”的权威与西人党的统治。

经此一乱,李元翼的地位更加稳固,但谁都明白,真正掌控朝鲜命运的,是远在北京的那位女国公,以及她手中那支看不见的、却无处不在的力量。景福宫内,李倧在明军的“保护”下,发布了罪己诏,并将平定叛乱之功,尽数归于“天朝皇帝陛下之洪福与王师之神威”。徐允贞以一场迅雷不及掩耳的军事镇压与政治清算,彻底巩固了大明在朝鲜的绝对主导权,其手段之果决,布局之深远,令人心悸。

龙安州,煤炭危机在国舅爷柳文耀的多方努力和朝廷的强力干预下,终于得以缓解。来自四川、湖广的煤炭通过临时组织的运输队,艰难地运抵龙安,虽然成本高昂,但确保了工坊不至于彻底停摆。更重要的是,朝廷的旨意抵达贵州,水西土司在威逼与利诱下,终于同意配合开采,并承诺保障运煤通道安全。

柳文耀抓住时机,亲自督导,征发大量民夫,在军工护卫下,开始全力抢修、拓宽从水西煤矿至龙安的“煤铁大道”。他知道,唯有建立起稳定、廉价的能源供应链,龙安的工业化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与此同时,面对因战乱和能源危机而积压的订单,柳文耀展现了非凡的组织能力。他重新调配人力,优先保障水力工坊和关键蒸汽工序的运转,对于无法按时交付的订单,他亲自致信客户解释,并承诺赔偿,以诚信挽回了商誉。

“国舅爷,如此赔偿,州衙库银恐难支撑啊……”户房小吏面露难色。

“库银没了可以再赚,龙安‘信’字招牌若倒,万金难赎!”柳文耀斩钉截铁,“告诉各家工坊,保质保量,如期完成者,州衙给予补贴!偷工减料,延误工期者,严惩不贷!”

在其沉稳而有力的掌控下,龙安这艘一度濒临搁浅的工业巨轮,终于劈开风浪,重新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他那份源自岳飞武魂的坚韧不拔与顾全大局,在此次危机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东南海域,随着登莱、天津水师援军的抵达,大明在海上的力量对比瞬间逆转。张献忠整合舰队,以绝对优势兵力,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只进行了数次强有力的“驱离”行动,重新牢牢掌控了主要贸易航线。

荷兰人见识到了大明维护海权的决心与实力,加之在欧洲本土亦面临其他列强的压力,最终不得不派出正式使节,前往福州,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