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1979知青返城,从文豪开始> 第46章 善于从历史经验中总结教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章 善于从历史经验中总结教训(1 / 2)

工作人员是个四十多岁的大姐,接过单子例行公事地核对。

当她看到“寄款单位”一栏时,动作突然停住了。

“《人民文学》杂志社?”她扶了扶眼镜,惊讶地打量着林知秋:“同志,你是作者?这是稿费?”

林知秋一愣,取个钱还带查户口的?

他点点头:“对,写了篇文章。”

没想到这一点头,工作人员态度立马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哎哟!作家同志啊!”她脸上瞬间堆满笑容,手脚麻利地办起手续,一边还热情地说:“真了不起!这么年轻就在《人民文学》上发表文章了!”

这嗓门不小,旁边排队的人都看了过来,眼神里带着好奇和羡慕。

林知秋被看得有点不好意思,含糊地说:“运气好,瞎写的。”

“太谦虚了!”工作人员动作更快了,语气格外亲切:“能上《人民文学》哪是瞎写的?我家小子要有你一半出息就好了!”

这年头,作家的社会地位还是很高的。

这其实和华夏民族几千年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一脉相承。

在“士农工商”的传统观念里,“士”也就是读书人,始终排在首位。

别说现在是七十年代末,就算到了改革开放以后,甚至在九十年代、新世纪初,在很多普通人心里,一个每月挣五千块的作家,其社会地位和受尊敬程度,可能也比一个月入五万的商人要高。

这种对知识和文化的尊崇,是刻在骨子里的。

“手续办好了,同志你在这里签个字。”

工作人员把一张单据推过来,指着需要签名的地方,语气格外客气。

林知秋签好名。

只见工作人员打开带锁的抽屉,从里面数出八张崭新的大团结,又数了一些毛票,反复清点后,才郑重地双手从窗口递了出来。

“八十块,您点好。拿好了,路上小心。”这服务态度,跟刚才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林知秋把钱揣进内兜,走出邮局时心情特别好。

这感觉,比后世银行卡里多几个零还爽。

林知秋揣着刚取的八十块巨款,走路都感觉脚下轻飘飘的。

路过新华书店时,他本来想想进去买本最新一期的《人民文学》,脚都迈到门坎边了才猛地想起来,今天才十几号,离二十号杂志发行还差几天呢!

“差点白跑一趟。”他拍拍脑袋,转身往家走。

刚进胡同口,就看见张桂芬同志已经在院门口伸长脖子张望了,那架势活象在等什么重要人物。

“知秋,回来啦?”

一见到他,张桂芬眼睛一亮,快步上前一把拉住他的骼膊,几乎是把他“拽”进了屋。

一进屋,张桂芬就伸出手,眼巴巴地看着他。

林知秋很有眼力见地把户口本和那一沓钱全都递了过去。

张桂芬接过钱,坐在炕沿上,蘸着唾沫星子,把八张崭新的大团结翻来复去数了好几遍,每数一遍脸上的笑容就加深一分,到最后嘴都快咧到耳根子了。

林知秋在一旁默默吐槽:没想到老妈还是个隐藏的财迷!

数够了,张桂芬却出人意料地把钱又塞回林知秋手里:“你自己挣的钱,自己收好。你现在大了,用钱的地方多,以后娶……咳咳,以后总有用得着的时候。”

她及时刹住了车,没把“娶媳妇”三个字说出来。

林知秋愣住了。

他原本以为老妈至少会收走一大半,没想到这么痛快就还给他了?

这不象张桂芬同志的风格啊!

“妈,这钱就当是我给家里交的伙食费吧,我现在也没什么花钱的地方。”林知秋又把钱推回去。

张桂芬想了想,从那沓钱里抽出一张大团结,把剩下的又塞回他手里:“行,这十块钱就当是你今年的伙食费了。剩下的你自己留着,买点需要的,或者存起来。”

“成。”林知秋这回没再推辞,把剩下的七十块钱小心收好。

揣着这笔巨款,林知秋想了想,又转身出了门。

他直奔附近的百货商场,给自己买了一支崭新的英雄牌钢笔,又挑了两本厚厚的空白笔记本。

他之前用的那支破钢笔,还是上学时候买的,用了好几年,笔尖都快磨秃了,写起字来不是断墨就是漏墨,严重影响他写作的心情和效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道理他懂。

这年头,一支好钢笔对文化人来说,就跟后世一台好计算机对程序员一样重要。

下午,林知秋还在屋里补觉,弥补昨晚熬夜的困倦。

张桂芬却精神头十足,揣上小心保管的肉票和钱,挎上菜篮子就出了门,直奔副食店。

今天必须得买块好肉,给全家开开荤!

说实话,在没亲眼见到那张汇款单之前,她心里对老二搞写作这事儿,始终是悬着一块石头,总觉得有点虚,怕孩子是瞎折腾。

现在钱实实在在地到手了,她那颗心才算彻底落回了肚子里,踏实了,也真信了。

“上次老大来信提干,吃了顿肉。这回老二挣了稿费,也得庆祝!可不能让人觉得我偏心。”

张桂芬一边走一边琢磨,觉得自己这当妈的,还是很公平的。

走在胡同里,碰见几个街坊邻居,对方都笑着跟她打招呼,态度比之前热络了不少。

自打上次她“不经意”间把大儿子提干的消息传遍胡同后,这帮人明显客气多了,至少没人再敢当面阴阳怪气地说老林家“眼高手低”。

不过,张桂芬这次可学精了。

她没打算现在就嚷嚷老二成了作家的事。那样显得太刻意,太着急,不够稳重。

她心里琢磨着:“总不能见人就喊‘我家知秋写文章上杂志啦!’那不成王婆卖瓜了吗?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