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灭清> 第二十四章 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四章 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2 / 2)

既然这样张煌言也就无话可说,他当然更愿意到舟山,那里有足够的耕地可以容纳,而且相比三门湾也更安全。

货柜船带着已经返回的他手下那些船只,紧接着转向驶往舟山,因为是逆风航行,所以那些船都直接靠上货柜船,后者用它庞大的身躯,就象鹅妈妈带着小鹅一样,在大海上减速到五节,就这样转回虾峙门水道,转向沉家门锚泊在外海。然后船上开始放下各种物资,尤其是铠甲,冷兵器,至于钢管炮这个就不给了,但清军的火器可以大量给他们,像弗朗机炮,鸟铳,甚至红夷大炮,还有粮食,包括渔网。

这地方给他们现代渔网就能吃饱饭。

拖网的确有点超出他们能力……

主要是杨丰船上很难找到适合他们的小型拖网。

大型的肯定有不少,但大型他们靠排桨船或者帆船很难拖动,别说是拖着渔网扫荡,就这个时代的舟山鱼群密度,拖上一网他们都没办法拉出来。

但挂网可以啊!

实际上只要给他们渔网,他们自己就知道怎么用,这个完全不需要杨丰来操心。

渔网不行还有鱼线,这个不存在不会用的问题。

他们还可以晒盐。

我大清可是连盐场都抛弃了,以至于福建都需要淡食。

浙江也一样,台州,宁波一带盐场全废弃,原本历史上因为盐税不够,都摊派给了北方盐场。

这样张煌言他们也可以在舟山晒盐。

有粮食,有盐场,有发达的渔业,想聚集人口很容易,虽然我大清都搞出囚笼政策,但实际上并不能阻止人口逃亡,哪怕他们自己记载,也一样有沿海活不下去的大量逃亡投奔郑成功。说到底迁海不是不行,但得管老百姓,不能把他们赶到内陆自生自灭,人家到内陆吃不上饭,终究还是要想法跑,那时候张煌言这里就可以敞开了接纳。

他要是真聚集个十几万人口,配上足够的武器,那时候清军想进攻都难。

另外他在浙江沿海的声望极高,虽然不敢跟着他抗清,但民间对他的尊敬是真的。

有他在舟山,而他又可以和郑成功贸易,那么沿海士绅重操旧业那就是必然了。

走私可是传统手艺。

清军……

怎么,清军不喜欢银子吗?

在完成张煌言在舟山的安置后,杨丰和之前一样,以鹅妈妈带小鹅的方式带着部分船只返回三门湾,把留在那里的老弱妇孺接到舟山。

这样张煌言这支抗清武装,就完成从三门湾到舟山的迁移。

剩下就不需要杨丰管了。

舟山有废弃的城市,堡垒,乡村……

当然,还有当年屠杀留下的遍地白骨。

“二十年恍然一梦,眼看着繁华都会变尸山血海,眼看着江南烟雨变血雨腥风,小桥流水变阿鼻地狱,二十年多少忠臣义士为国捐躯,多少人抱憾而终,如今就剩下这白骨如山了。”

站在当年屠杀的白骨前,张煌言一脸苦涩的说。

当年舟山屠杀之后,清军其实对这里也没怎么管,毕竟人基本上都杀光,而且沿海一直是抗清武装活动,所以海禁其实早就部分开始,至于今年只是全面化和升级到迁界而已,单纯海禁在顺治十二年就开始了,片帆不得下海,只不过那时候还没完全解决南方的抗清,还多少照顾点沿海的情绪,所以命令归命令,执行力度有限。

但舟山这样的地方肯定属于事实上废弃的。

最终十年前屠杀的遍地白骨,依然在这里随处可见。

“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啊!”

杨丰感慨着。

然后他捧起一个还带着明显刀砍痕迹的骷髅,放进了他身旁的裹尸袋里,而此时在他们周围,数千人正在捡拾着地上的白骨,尽可能的把他们找齐然后装进裹尸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