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再造山河三十年> 第81章 双雄并起 梁室危如累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1章 双雄并起 梁室危如累卵(5 / 6)

指感受到她掌心的微凉:“若是你处在孤的位置,会如何抉择?”

朱清珞沉吟片刻,道:“妾身以为,可答应皇弟的请求,但需做好万全准备。第一,让水师都督徐忠率领船队进驻棣莱州,确保粮草运输安全;第二,派节度使周本率军接管淮北五州,安抚百姓,征集粮草,作为北伐的后方基地;第三,与唐军交战时,速战速决,不可陷入持久战,以免给梁军可乘之机。”

徐天眼睛一亮,猛地站起身:“好一个万全之策!如此一来,即便朱友贞有诈,孤也有应对之策。不仅如此,孤还要让朱友贞派皇室子弟作为人质,留在寿州——这样他才不敢轻易反水!”

朱清珞微笑着点头:“大王英明。只是妾身还有一事担忧。”

“哦?你担忧什么?”

“段凝此人,对梁国忠心耿耿。让他统领梁军,怕是难以控制。”朱清珞轻声道,“妾身听闻,段凝的妻子还在汴梁,朱友贞若以他妻子要挟,他恐会背叛大王。”

徐天沉吟道:“你说得有道理。看来,还需派人去汴梁,将段凝的妻子接到寿州——这样既能稳住段凝,也能多一个牵制朱友贞的筹码。”

他握住朱清珞的手,眼中满是感激:“清珞,有你在身边,孤真是如虎添翼。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朱清珞脸颊微红,轻轻靠在他的肩上:“大王说笑了。妾身不过是尽王后的本分罢了。只是若日后大王与皇弟兵戎相见,妾身妾身不知该如何自处。”

徐天抚摸着她的头发,语气坚定:“你是吴国的王后,永远都是。朱友贞若识时务,孤可留他一命;若他不识时务,孤也只能忍痛割爱——乱世之中,容不得半分妇人之仁。”

朱清珞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只是静静地靠在他的肩上。

帐内的烛火继续摇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在这乱世里,这份温情显得格外珍贵。

次日清晨,徐天召集众将议事,将计策告知众人。众将纷纷赞同,认为此计万全。徐天便下令:命水师都督徐忠率领水师,即刻出发,进驻莱州,负责看管粮草与接应后路;命节度使周本率领三万兵马,前往淮北五州,接管城池,安抚百姓;命人前往汴梁,设法将段凝的妻子接到寿州;同时,整顿兵马,准备北上。

部署完毕后,徐天再次召见萧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萧侍郎,孤可以答应朱友贞的请求。”徐天开门见山,语气不容置疑,“但孤有四个条件,不容更改。”

萧顷躬身道:“吴王请讲。”

“第一,淮北徐、颍、蔡、亳、宋五州,三日内交割完毕,孤会派大将周本率军接管。若三日内梁军未撤离,孤便视朱友贞无议和诚意,即刻回师攻汴梁。”

萧顷点头:“此条吾皇必能答应。”

“第二,梁军需先行交付十万石粮草,置于莱州,由孤的水师看管。后续粮草每月交付三万石,若有延误,孤便停止北上,还会收回淮北五州。”

萧顷皱了皱眉:“十万石粮草吾皇恐需时日筹备。”

“三日之内,必须交付。”徐天打断他,“朱友贞若连十万石粮草都拿不出来,便不必谈议和了。”

萧顷沉默片刻,道:“臣会向吾皇禀报。”

“第三,朱友贞需派三万兵马,由段凝统领,归孤统一指挥。且段凝的妻子需即刻送往寿州,作为人质——若段凝有任何不轨之举,孤便杀了他的妻子。”

萧顷面色一变:“吴王,段凝是梁军大将,其妻子乃是朝廷命妇,岂能作为人质?此条恐难答应。”

“难答应?”徐天冷笑一声,“孤能答应议和,已是给足了朱友贞面子。若他不答应此条,孤便率军南下,先取汴梁,再北上抗唐——反正无论如何,孤都能得到中原。”

萧顷知道徐天并非虚言,寿州一战后,吴军的实力已远超梁军,若徐天真要攻汴梁,梁军根本无力抵挡。他只能硬着头皮道:“臣会尽力劝说吾皇。”

“第四,若孤发现梁军有任何不轨之举,比如断粮、截后路、与唐军勾结等,孤便即刻回师攻汴梁,淮北五州永不归还,且孤会诛杀所有梁军俘虏。”

徐天的语气冰冷,带着浓浓的杀意,萧顷不禁打了个寒颤。他知道,这些条件对梁国来说极为苛刻,但此刻的梁国,已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臣即刻回汴梁,将吴王的条件禀报吾皇。”萧顷躬身道,“还请吴王宽限几日,待吾皇答复后,臣再回寿州复命。”

“可以。”徐天点头,“孤给你七日时间。七日之后,若孤得不到朱友贞的答复,便视为议和失败。”

萧顷再次躬身行礼,随后便告辞离去。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赶回汴梁,否则一旦议和失败,大梁便真的万劫不复了。

待萧顷离去后,徐天立即召集众将,开始部署北上事宜。

李莽率领五万兵马作为先锋,先行出发,前往杨刘渡口,准备阻击唐军;张文负责粮草调度,确保大军粮草供应;赵瑾负责兵力部署,制定作战计划;王神机则负责打造攻城器械,为攻打汴梁做准备。

寿州城内,一片忙碌景象。士兵们忙着收拾行装,搬运粮草;工匠们忙着打造兵器,修理铠甲;民夫们忙着搭建营寨,铺设道路。

每个人都知道,一场大战即将到来,这场战争,不仅关乎吴国的未来,更关乎天下的走向。

徐天站在寿州城的城楼上,望着北方。

远处的淮河波光粼粼,春风拂过他的脸颊,带着几分暖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