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再造山河三十年> 第95章 定鼎新制 雷霆肃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5章 定鼎新制 雷霆肃军(4 / 4)

行出击。”

议事刚毕,礼部尚书萧顷匆匆求见,递上一份名册:“陛下,恩科考试阅卷已毕,取士百人,其中寒门士子占七成,皆为饱学之士。臣已按成绩排序,恳请陛下御批。”

徐天接过名册,翻看时见榜首是青州寒门士子刘昫,策论中提出“轻徭薄赋、兴办官学”之策,与新政不谋而合,当即提笔批注:“刘昫授吏部主事,其余士子按成绩分授各州县丞、主簿,即日赴任。”

萧顷躬身道:“陛下,新科士子多为寒门,恐遭地方豪强排挤,需派监察御史随行,为其撑腰。”

“朕早有安排。”徐天笑道,“已命张文从刑部抽调二十名官员,与士子同赴各州,若遇豪强刁难,可先斩后奏。”

萧顷大喜:“陛下思虑周全,臣代新科士子谢陛下恩典!”

三日后,陈青率领的军械护送队抵达魏州边境。

李莽早已派斥候摸清伪唐防线,见军械送到,当即制定突袭计划:深夜派神臂弩手射杀烽燧守军,再用震天雷炸开粮道关卡,焚烧伪唐粮草。

入夜,月黑风高。神臂弩手潜伏至烽燧下,箭矢精准穿透守军咽喉,未发出半点声响。

随后,震天雷在关卡处轰然炸响,火光冲天,伪唐守军大乱。李莽率轻骑趁势冲锋,刀光剑影间,粮道守军溃不成军,数千石粮草付之一炬。

消息传回汴梁,徐天正在文渊殿查阅新科士子的任职奏报,见李莽大胜,当即下令:“赏李莽白银千两、绢百匹,将士每人赏银五两。另命水师加快行军,半月内务必抵达永济渠。”

然而,意外陡生。

五日后,北疆传来急报——契丹可汗耶律阿保机亲率三万骑兵,突袭灵州,“龙骧”“虎贲”二军虽奋力抵抗,仍伤亡惨重,灵州城危在旦夕。

宣政殿内,徐天拍案而起:“耶律阿保机竟敢趁虚而入!传旨杜仲,即刻前往边镇率‘龙骧’‘虎贲’二军余部退守盐州,待援军抵达后再行反击;命徐忠从水师抽调五千人,从海路北上,驰援北疆;另命周本从夏州调兵三千,截断契丹退路!”

杜仲接到圣旨时,灵州已岌岌可危。他当机立断,日夜兼程赶往前线,命“虎贲”军步兵结阵断后,“龙骧”军骑兵护送百姓撤离,自己则亲率亲卫殿后,斩杀契丹骑兵百余人,最终成功退守盐州。

徐忠的水师抵达北疆时,契丹正猛攻盐州。徐天派来的信使带来御旨:“以‘火龙出水’轰击契丹大营,再令骑兵突袭,必破敌军。”

徐忠依计行事,当夜命水师将“火龙出水”运往盐州城外,点燃引信后,数十枚“火龙”呼啸着冲向契丹大营,营帐瞬间燃起大火。

杜仲见时机成熟,率“龙骧”“虎贲”二军余部冲出城门,与徐忠水师夹击契丹,耶律阿保机大败,率残部狼狈逃窜。

北疆平定的捷报传回汴梁时,徐天正在汴梁官学视察。

看着孩童们诵读《论语》的场景,他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

朱清珞陪在一旁,轻声道:“陛下,北疆已安,伪唐粮道被断,天下太平指日可待。”

徐天摇头:“前蜀王建仍在窥伺,契丹未伤元气,这天下太平,还需时日。”他望向远方,眼中满是坚定,“但朕相信,只要新政推行不辍,将士同心,百姓归心,终有一日,大吴的旗帜将插遍天下。”

当日傍晚,徐天在乾元殿设宴,宴请议政院大臣与军武卫将领。

酒过三巡,张谏起身道:“陛下,新政推行半载,吏治清明,军心整肃,百姓安乐,此乃千古明君之举!臣请陛下册立太子,以固国本!”

众臣纷纷附和:“请陛下册立太子!”

徐天看向朱清珞,见她眼中满是期待,便笑道:“皇子承岳年幼,待其长成再议不迟。今日只谈新政,不谈储君。”

宴席虽未议定储君,却更坚定了众臣辅佐徐天的决心。

夜色渐深,宴席散去,徐天独自站在乾元殿外,望着满天星辰,心中默念:“定要让这天下,再无战乱,让百姓安居乐业,不负这乱世中杀出的太平。”

武德元年的秋天,汴梁城的风带着一丝凉意,却吹不散徐天心中的斗志。

新制已定,军心已肃,接下来,便是用铁血与智慧,平定天下,开创一个属于大吴的新时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