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再造山河三十年> 第95章 定鼎新制 雷霆肃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5章 定鼎新制 雷霆肃军(3 / 4)

ript>chapter_ntent();

正说着,李肆匆匆进来禀报:“陛下,灵州、盐州、夏州三州镇国将军联名奏报,说边州新军制定额四千,不足以防契丹,请求增兵。”

徐天眉头微蹙:“契丹确是大患,不能忽视。但新军制刚推行,不能轻易改动。”他沉思片刻,“传旨:边州可增额二千,共计六千兵马,但需兵部核准编制,户部拨付粮饷,严禁私自扩编。另命杜仲抽调禁军精锐,组建‘龙骧’‘虎贲’二军,各万人,驻守北疆,归军武卫直接统辖,随时支援边州。”

李肆领命而去。朱清珞看着徐天,眼中满是钦佩:“陛下如此安排,既保全新制,又加强边防,真是两全之策。”

徐天轻叹:“乱世之中,处处是难题。北边有契丹,西边有前蜀,东边有伪唐,若不尽快稳固内政,强军备战,恐难长久。”

一个月后,新政成效渐显。

各州裁撤的私兵大多妥善安置,有的归乡种田,有的编入屯田兵,粮饷充足;《大吴律》颁行后,各地贪腐案件减少,百姓告状有门,民心渐附;“武德通宝”在汴梁流通,因成色足、重量够,深受百姓信任,很快便取代了旧币。

这日大朝会,徐天在乾元殿颁下新旨:“朕闻教化之道,在于育才。

令各州设官学,县设乡学,孩童无论贫富,皆可入学,学费由官府承担;另开恩科,取士百人,充实各地官吏队伍。”

众臣纷纷跪地称贺:“陛下圣明!”

唯有工部侍郎冯道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国库虽有盈余,但兴学取士、修建官学耗费甚巨,恐难支撑。臣建议先在各州试点,待国库充盈后再全面推广。”

徐天摇头,语气坚定:“再穷不能穷教育!五代以来,百姓识字者不足一成,官吏多为豪强子弟,愚昧无知,这也是乱根之一。朕就是节衣缩食,也要把学堂办起来!户部拨银三十万两,作为兴学专款,不够再从内库补足。”

“臣遵旨!”高郁躬身领命,心中感慨徐天虽是行伍出身,却比许多文人皇帝更懂教化的重要性。

退朝后,徐天独自坐在宣政殿,看着各地报来的奏报:汴梁官学已招收孩童八百余人,聘请儒生二十名;恩科考试报名者达三千人,多为寒门士子;北疆“龙骧”“虎贲”二军已组建完毕,正在加紧训练。他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但很快又皱起眉头——前蜀皇帝王建已派使者联络契丹,欲夹击大吴;伪唐李存勖虽元气未复,却仍在魏州招兵买马,蠢蠢欲动。

“陛下。”朱清珞不知何时走进殿内,手中捧着一件披风,“天凉了,陛下注意保暖。”

徐天接过披风,披在身上,握住朱清珞的手:“皇后,你看这天下,表面太平,实则暗流涌动。前蜀、伪唐、契丹,皆是心腹大患,朕若稍有懈怠,恐辜负百姓期望。”

朱清珞温柔地说:“陛下勤政爱民,又有张相、高卿等贤臣辅佐,定能扫平外敌,开创盛世。臣妾会在后宫做好本分,为陛下打理好家事,让陛下无后顾之忧。”

徐天心中一暖,拥着朱清珞走到殿外。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汴梁城的宫墙上,远处传来百姓的欢声笑语,炊烟袅袅,一派祥和景象。

“这太平景象,朕必誓死守护。”徐天轻声道,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

朱清珞靠在他肩上,轻声应道:“臣妾与陛下同在。”

然而二人都明白,这太平只是暂时的。旧势力仍在暗中蛰伏,外患环伺,新政的根基尚未完全稳固。

为君之路,任重道远,徐天知道,他必须继续披荆斩棘,用手中的刀与心中的仁,为大吴开辟一条长治久安之路。

夜色渐深,宣政殿的烛火再次亮起。

徐天回到案前,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北伐”二字他知道,要彻底稳固江山,必须先扫平伪唐,再西击前蜀,最后北上抵御契丹。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但他别无选择。

烛火跳动间,“北伐”二字在宣纸上力透纸背,徐天凝视着字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案角,伪唐李存勖虽在汴梁城下惨败,却仍握魏州这处要地,麾下还有周德威等悍将,若不趁其元气未复将其拔除,待其与契丹或前蜀勾结,北疆与中原将腹背受敌。

“陛下,夜深了。”朱清珞轻声提醒,见徐天目光紧锁舆图上的魏州,便知他又在筹谋战事,“明日还要与议政院商议恩科取士的细则,您需保重龙体。”

徐天颔首,却未挪步,伸手将朱清珞拉至舆图前,指尖点向魏州与汴梁之间的河道:“你看,魏州粮草多靠永济渠转运,若能派水师截断粮道,再令李莽从正面施压,周本从侧翼突袭,不出三月,魏州必破。”

朱清珞顺着他的指尖望去,轻声道:“陛下妙计,只是水师多在江淮,调往永济渠需绕路,恐误战机。不如让李莽先派轻骑袭扰粮道,拖延时日,待水师到位再行总攻。”

徐天眼中闪过赞许:“皇后所言极是。明日便命赵瑾拟旨,让李莽按此计行事。”

次日清晨,议政院议事时,赵瑾递上拟好的军令,却面露难色:“陛下,李莽奏报,魏州周边已增设烽燧,轻骑难以靠近粮道,需增派神臂弩手与震天雷,方能突破防线。”

王神机当即道:“工部军工坊上月刚造出两千具神臂弩、五千枚震天雷,可优先拨付李莽部。只是运输需时日,臣建议从汴梁调兵护送,避免被伪唐截获。”

“准。”徐天决断,“命杜仲从禁军抽调三千人,组建护送队,由统御校尉陈青率领,三日内启程。另传旨李莽,若遇伪唐援军,可暂避锋芒,待军械送达后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