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再造山河三十年> 第123章 兵临城下 末路惊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3章 兵临城下 末路惊惶(2 / 5)

臣吓得魂飞魄散,面无人色,慌忙七手八脚地、几乎是连拖带拽地将他搀扶起来。

王衍脸色煞白如纸,浑身上下抖若筛糠,牙关都在打颤,全靠两名健壮内侍用尽全力从腋下架着,才能勉强保持一个站立的姿势,整个人仿佛被抽走了脊梁骨。

李仁在阵前看得分明,嘴角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带着鄙夷的冷笑。他微微侧首,对身边一名身材异常魁梧、声若洪钟的亲兵校尉点了点头,递过一个眼神。

那校尉名唤雷贲,乃是李仁亲兵中嗓门最大、中气最足者,早已待命多时。

此刻得令,眼中精光一闪,深吸一口如同长鲸吸水般的寒气,猛地一夹马腹,策马前出十余步,直至距离城墙更近之处,运足丹田之气,声如平地惊雷,向着城头厉声喝道,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如同重锤砸在每个人的耳膜上:

“城上蜀国君臣听着!吾乃大吴皇帝陛下亲封、征蜀行营统帅、靖边侯李公麾下亲兵校尉雷贲!今奉天命,传檄尔等伪蜀昏君佞臣!”

声音滚滚,如同潮水般扩散开来,不仅清晰地传遍了城头上下,甚至连城内靠近北门的坊市区域,都有无数百姓心惊胆战地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竖耳倾听。

“伪蜀王衍!尔本蜀骁将王建之子,承袭父位,不思守成开拓,反倒荒淫无道,沉湎酒色,怠弃国政!尔宠信阉宦宋光嗣、王承休等奸佞小人,使之把持朝纲,闭塞言路,致使忠良含恨远遁,贤能报国无门!尔滥增赋税,苛虐百姓,巧立名目,‘牡丹捐’、‘锦绣捐’、‘胭脂钱’,横征暴敛,实则尽入尔与奸佞私囊,致使蜀中号称天府膏腴之地,如今却民有菜色,野多饿殍,路见白骨!尔巡游无度,奢靡耗财,强征民夫,广筑宫苑,尤以宣华苑为甚,选天下姝丽,充塞宫闱,日夜笙歌,醉生梦死,何曾念及戍边士卒饥寒交迫?何曾体恤境内百姓卖儿鬻女?!”

每一句斥责,都如同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王衍和他身边那些幸臣的心上。

宋光嗣、王承休等人面如死灰,汗出如浆,低头缩颈,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根本不敢与城下那锐利如刀的目光以及周围士卒隐隐投来的鄙夷眼神对视。

而城头上一些尚有血性与良知的中低级军官和普通士卒,听着这些字字诛心、却又与自身遭遇何其相似的话语,胸中积压已久的怨愤被点燃,看向王衍等人的目光中,不禁带上了难以掩饰的愤恨与彻底的失望。

吴军校尉雷贲的声音愈发高昂激越,带着一股替天行道的浩然正气:“尔之罪孽,罄竹难书!人神共愤,天地不容!今我大吴皇帝陛下,圣文神武,承天景命,抚有四海,仁德布于天下,泽被苍生!特遣靖边侯李公,统帅仁义之师,吊民伐罪,解尔蜀中百万黎庶于倒悬之苦!我军自入蜀境,所向披靡,非恃武力之强,实乃民心所向,天命所归!王师所至,秋毫无犯,赈济贫弱,百姓箪食壶浆以迎,此乃大势所趋,天意昭昭!”

他话锋一转,如同利剑般直指被内侍架着、几乎瘫软的王衍:“王衍!尔若尚存一丝天良,识得天命人心,知晓覆水难收,便当自缚出降,开城纳款!或可念在尔未曾负隅顽抗,荼毒成都百姓,我主上奏皇帝陛下,乞求天恩哀怜,或能法外施仁,免尔一死,赐尔宅院,得为一富家翁,苟延残喘,以终天年!此乃尔最后一线生机!”

紧接着,雷贲的声音陡然变得冰冷刺骨,杀气四溢,如同数九寒冬的北风:“若再冥顽不灵,心存侥幸,意图负隅顽抗,据坚城以延时日……”

“奉靖边侯军令!”他声嘶力竭,几乎将全身力气吼出,“予尔成都两日之期!自此刻起,若不开城投降,我大军便将发动总攻!届时,炮石轰天,碎尔城楼;梯冲附城,蚁聚而上;火矢如雨,焚尔屋宇!必叫尔锦绣成都,化为一片焦土瓦砾!城破之后,凡伪主王衍及其宗亲子弟,无论长幼,尽数擒拿,明正典刑,悬首辕门,以儆效尤!所有附逆顽抗之辈,上至公卿,下至胥吏,皆以谋逆论处,格杀勿论,抄家灭族!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最后一句“勿谓言之不预也”,如同万载玄冰凝成的铁锥,带着森然的死亡气息,狠狠地、深深地刺入每一个听到此话的蜀国君臣士卒心中,将他们最后一点侥幸心理彻底击碎。

宣读完毕,雷贲不再多看一眼城头那一片死寂和狼藉,猛地拨转马头,回归本阵。

而几乎在他回归的同时,吴军阵中,再次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万胜!万胜!大吴万岁!”之声,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如同不断拍击岸堤的狂潮,持续不断地冲击、震荡着摇摇欲坠的成都城,也冲击着城内数十万颗惶惶不安的心。

李仁不再看向城头,仿佛那上面的亡国之君与待宰臣子,已是无关紧要的冢中枯骨。

他沉稳地抬起手,向下微微一压。身边掌旗官立刻挥动信号旗,传令兵四散奔驰。很快,吴军各部开始如同精密的仪器般,有条不紊地后撤至更利于扎营和发起攻击的距离。

随即,整个大军如同一个被激活的庞大工蚁群落,开始了紧张而高效的作业。

精锐战兵在外围警戒,辅兵与工兵则挥动锹镐,深挖壕沟,立起坚固的栅栏和层层叠叠的鹿角;一座座营帐以惊人的速度被搭建起来,连绵起伏,井然有序;炊烟也开始在指定的区域袅袅升起。而在营寨的后方,靠近树林和土丘的区域,则成了喧闹而繁忙的巨大工地。

随军的工匠们高声指挥着辅兵和部分俘获的、较为顺从的蜀军降卒,将那些用骡马大车运来的、分解状态的攻城器械部件一一卸下,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号子声、木材的切割声此起彼伏。

巨大的炮车骨架被力士们喊着号子缓缓立起,工匠仔细地调整着配重,绞紧用油浸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