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艾火燎原:我的中医传承笔记> 第13章 进山遇阻与灵泉初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进山遇阻与灵泉初现(2 / 6)

后一页写着:“世人皆知艾草温经散寒,却不知千年石艾,需以诚心求之,以性命护之。” 此刻他忽然明白,这次进山,要找的不只是一株草药,更是祖父穷尽一生追寻的医者之道。

自行车的链条突然发出 “咔嚓” 一声,赵铁山猛地刹车。林墨差点撞上他的后背,抬头看见前方公路上横卧着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那狐狸的眼睛在车灯下泛着幽蓝的光,像是两盏鬼火。赵铁山低声咒骂了句,伸手去摸腰间的桃木剑 —— 那是进山必备的辟邪之物。

“别动。” 林墨突然抓住赵铁山的手腕。他想起祖父说过,山中精怪,不可轻犯。那狐狸盯着他们看了半晌,突然转身跃入路边的草丛,临走前还回头望了一眼,像是在引路。林墨的目光落在狐狸消失的地方,隐约看见几株艾草在夜风里轻轻摇曳,叶片泛着不同于寻常艾草的银青色。

“这” 赵铁山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敬畏,“莫不是山神显灵?” 他弯腰捡起块石头,在路边画了个太极图,嘴里念念有词。林墨知道,这是进山前的又一个仪式,祈求山神庇佑。此刻他忽然想起师母的话,或许,这只白狐就是祖父派来指引他的?

公路上重新响起自行车的轱辘声,林墨望着远处渐亮的天际线,东方泛起鱼肚白。背包里的青铜艾灸盒随着颠簸轻轻撞击,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古老的呼唤。他知道,前方等待他的,不仅是险峻的山路和神秘的石艾,更是一场关乎传承与信仰的试炼。而青藤巷的百草堂,在晨雾中渐渐模糊,却永远是他心中最温暖的归宿。

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洒在终南山的峰峦上时,林墨和赵铁山已经站在了太乙峪的入口。这里的空气带着浓重的药香,混合着松针和苔藓的气息。赵铁山展开罗盘,铜针稳定地指向西南 —— 那里,是传说中石艾生长的绝壁。林墨深吸一口气,握紧祖父留下的艾灸盒,踏上了这条注定不平凡的寻艾之路。

“昨晚又翻你爷爷的医案了?” 赵铁山见林墨眼下泛着青黑,伸手把一个温热的麦饼塞进他手里,“老杨说山里这几天有阵雨,我把防水油布和烘干艾绒的炭炉都带上了,你那点年轻人的装备,经不住山里造。” 他指了指帆布包,“左边装的是应急草药,有治跌打损伤的三七粉,还有解蛇毒的半边莲,都用蜡纸包好了,你记得贴身放。”

林墨咬了口麦饼,温热的麦香混着芝麻的咸香在嘴里散开,心里暖得发颤。他这几天为了确认九窍灵艾的生长特征,几乎把祖父医案里相关的记载翻烂了,连页边空白处祖父随手画的艾草草图都反复琢磨,却总觉得还差些实在的经验 —— 就像知道 “清明前采艾” 是古训,却不知道山里的清明比城里要晚半个月,艾草的长势也得按海拔调整。

“苏丫头和小雨呢?” 赵铁山看了眼手表,“约定的五点,该到了。” 话音刚落,就见巷口拐进来两个身影,苏清瑶背着专业的植物标本箱,箱子侧面贴满了她之前采集的艾草样本标签,陈小雨则抱着个相机包,里面装着她特意借的防水相机,还没走近就兴奋地挥着手:“林医生!赵爷爷!我昨晚把马阿姨给的草籽装在密封管里了,苏姐姐说可以在路上观察发芽情况!”

苏清瑶走到近前,把一个笔记本递给林墨:“这是我根据《终南山植物志》整理的艾草分布表,海拔八百米以下多是普通山艾,八百到一千二百米可能有变种,九窍灵艾按你祖父医案里的记载,应该生长在一千五百米左右的向阳坡,那里土壤偏沙质,排水性好,符合‘泉边不涝,坡上不旱’的条件。” 她指着笔记本上画的折线图,“我还查了近十年的气象数据,这个季节山里的晨雾要到上午十点才散,我们得赶在雾散前到达预定海拔,不然 visibility 太低,容易错过生长点。”

四人汇合后,坐上了提前联系好的进山面包车。司机是老杨的侄子小杨,常年在终南山跑运输,对山路熟得像自家后院。车开出城区后,路面渐渐从平整的柏油路变成坑洼的水泥路,再后来连水泥路都没了,只剩下布满碎石的山道。车窗外的景色也慢慢变了,低矮的灌木丛换成了高大的栎树,空气里的湿度越来越大,连呼吸都带着股清冽的草木香。

“前面那段‘鹰嘴弯’得下来走。” 小杨把车停在一处崖边,指着前方蜿蜒的山路,“去年暴雨冲垮了半边路,现在只能容一个人过,你们把背包带子收紧点,别蹭到旁边的碎石。” 林墨下车时,脚刚落地就打了个趔趄 —— 山路比他想象中陡得多,表层的泥土被雨水泡得松软,踩上去能陷进半指深,还得时时提防脚下松动的石块。

陈小雨刚走没几步,相机包就滑到了胳膊肘,她想腾出手调整带子,却差点撞到旁边的树干。苏清瑶赶紧走过去,帮她把背包肩带收紧,还从自己的标本箱里拿出根登山杖:“这是碳纤维的,不重,你拄着能省点力。记住走‘之’字形,别直上直下,膝盖会受不住。” 她一边说,一边给陈小雨演示如何用登山杖探路,“先把杖尖戳进土里,确认稳了再迈脚,山里的路看着平,底下可能有暗坑。”

赵铁山走在最前面,手里拿着把镰刀,时不时砍掉挡路的荆棘。他年轻时跟着林鹤年进过几次山,对山里的路还有些印象,却也不敢大意 —— 终南山的林子密,岔路多,有时候明明看着是熟悉的方向,走几步就会发现周围的树木全都变了样。“你们看这棵漆树,” 他指着一棵树干上泛着光泽的树,“去年我来的时候,它旁边还有棵老槐树,现在槐树没了,说明这边的地形可能因为雨水变了,咱们得更小心。”

林墨跟在赵铁山身后,手里拿着祖父医案里夹着的旧地图。地图是祖父用毛笔手绘的,上面标注的 “双泉” 位置,按现在的路线看,应该在前面的山坳里。他一边走,一边对照着地图和周围的景物,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