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艾火燎原:我的中医传承笔记> 第111章 赵铁山的“通道”解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1章 赵铁山的“通道”解惑(3 / 13)

起把‘经络通道’的奥秘揭开,让世界看到中医的智慧!”

陈小雨举着手机,激动得声音都发颤:“家人们!重大突破!权威教授认可了中医的‘通道’理论,还要和林哥他们合作研究!”她把镜头对准案几上的数据和签名,“这就是中医的实力,有传统经验,有现代数据,不服都不行!”

赵铁山看着众人兴奋的样子,喝了口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晨光透过窗棂,照在案几上的经络铜人上,朱砂画的“通道”线条在阳光下格外清晰,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智慧与传承。林墨看着张教授签下的名字,心里涌起一股暖流——祖父当年的愿望,终于在他这一代实现了,中医的“通道”理论,即将在现代科学的加持下,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张教授临走前,特意把赵铁山的“通道”类比记在笔记本上,还和赵铁山约定,下次要详细请教“通道”堵塞的辨证方法。马明哲则拉着林墨,敲定了下周开始招募扩大实验患者的事宜,苏清瑶忙着和张教授的助手对接仪器使用时间,陈小雨则在一旁剪辑刚才的实验视频,准备发一期“中医通道理论获权威认可”的专题科普。

百草堂里,每个人都忙得热火朝天,艾草的清香混合着普洱的茶香,弥漫在晨光里。赵铁山站在门口,看着巷口渐渐远去的汽车,又看了看案几上祖父的遗像,轻声说道:“老伙计,你看,咱们的‘通道’理论,要火了。”遗像里的老人,嘴角仿佛带着一丝笑意,无声地回应着这份传承与新生。

当天下午,陈小雨剪辑的专题视频就发了出去,标题直接引爆了评论区——《权威神经学教授认证!中医“通道”理论不是玄学,实验数据说话》。视频里,王大叔艾灸前后的对比、电位仪上的传导曲线、张教授的签名认可,每一个画面都极具说服力。不到两个小时,视频就上了本地热搜,点赞量突破十万,评论区里满是惊叹和支持。

“我的天!终于有人用科学解释中医了!我奶奶艾灸至阳穴治胃痛几十年,一直被说不科学,现在可以拿这个视频打他们脸了!”

“作为医学生,我想说这个细胞电位变化的数据太关键了,定向传导这一点完全符合经络循行规律,这研究绝对能发顶刊!”

“求穴位定位!我爸爸也是胃寒,每次疼起来都直不起腰,想试试艾灸!”

“百草堂在哪里?我在外地,能不能线上问诊啊?”

陈小雨看着暴涨的粉丝量,从之前的五千多一下子涨到了五万多,兴奋地跑去找林墨:“林哥!火了!我们彻底火了!好多人问艾灸的事,还有人想来参加实验,甚至有外地患者想过来就诊!”她把手机递给林墨,“你看这个评论,是省中医院的消化科主任,他说想和我们合作开展多中心研究!”

林墨接过手机,看着评论区里的各种留言,心里既激动又冷静。“小雨,你先整理一下咨询的问题,分类统计,比如穴位定位、艾灸注意事项、就诊预约这些,我们晚上开个会统一回复。”他指着省中医院主任的评论,“这个合作意向很重要,我明天联系马主任,一起去省中医院拜访他,看看能不能把研究范围扩大到多中心,数据更有说服力。”

苏清瑶也凑过来看评论,眼里满是兴奋:“还有好多科研机构的人留言,想索要我们的初步实验数据,我得整理一份数据摘要,发给他们参考,但核心数据要保密,等我们的论文发表了再公开。”她又想起一件事,“张教授刚才发消息说,他们实验室已经开始准备‘通道’沿线细胞因子检测的方案了,让我们下周带几位患者过去做初步检测。”

赵铁山这时从后院进来,手里拿着一捆刚扎好的艾条:“看你们忙的,我刚在后院晒艾草,就听见小雨一直在喊‘火了’。”他把艾条放在柜子里,“火了是好事,但不能忘本。中医的‘通道’理论,核心是辨证施治,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艾灸至阳穴,比如胃热的人就不能用,得用清胃热的穴位。”他指着案几上的经络图谱,“你们回复的时候,一定要把辨证的重要性说清楚,不能让人家瞎艾灸出问题。”

林墨点点头:“赵叔说得对,我们晚上开会的时候,重点讨论一下如何科普辨证要点,比如教大家看舌苔、摸脉象的简单方法,初步判断自己是不是胃寒,再决定要不要艾灸至阳穴。”他看向苏清瑶,“清瑶,你可以做一个‘胃寒自测表’,把舌苔、脉象、症状都列出来,让网友自己初步判断,这样既安全又实用。”

苏清瑶立刻拿出笔记本:“好主意!我把自测表分成‘典型症状’‘舌苔特征’‘脉象特征’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列具体的条目,比如典型症状包括‘喜温喜按’‘遇寒加重’‘大便稀溏’等,网友对照着就能初步判断。”她又补充道,“还要加上‘禁忌人群’,比如孕妇、皮肤破损者不能艾灸,避免出风险。”

当天晚上,百草堂的灯一直亮到深夜。四人围坐在案几旁,开会讨论如何应对突然暴涨的关注度。陈小雨负责整理网友的问题,分类成“穴位咨询”“就诊预约”“实验报名”“理论探讨”四大类;苏清瑶制作“胃寒自测表”和“艾灸禁忌说明”;林墨和赵铁山则负责审核内容,确保科普的准确性,尤其是辨证要点和禁忌事项,反复核对了好几遍。

“穴位咨询里,问得最多的是‘如何找到至阳穴’。”陈小雨指着统计表格,“有网友说按网上的方法找不准,能不能拍个详细的定位视频?”林墨想了想:“可以,明天我让王大叔配合一下,拍一个‘至阳穴定位教程’,从解剖标志入手,教大家找第七胸椎棘突下,再用手指按压找酸胀感,这样更准确。”

“就诊预约的人太多了,我们百草堂每天只能接诊20位患者,现在预约已经排到下周了。”陈小雨皱着眉说,“有外地患者问能不能线上问诊,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