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的事——她请了年假,整整十天。在她工作的十二年里,从未一次性休假超过三天。
陈志雄批准假条时,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他大概以为这是她的无声抗议,一次暂时的退却。
但他不知道,王怡的假期第一天,是在总部大楼度过的。她直接找到了设计院总工程师李振华的办公室,带着她整理的全部材料。
李总是电力行业元老,年过六旬,头发花白,但眼神锐利如初。他耐心听王怡讲述,翻阅她带来的材料,不时提出几个一针见血的问题。
两个小时的会谈结束时,李总送她到办公室门口。
“王工,你先好好休息几天。这些事情,院里会认真了解。”
王怡的假期第八天,总部调查组悄无声息地进驻了设计部。他们调阅了项目档案,与多名设计师谈话,甚至重新审核了已被陈志雄否决的一些设计方案。
陈志雄试图辩解,声称自己对王怡的严格要求是出于对工程安全的重视。但当调查组出示他多次无故拖延项目上报、系统性将优质资源分配给亲信、以及故意压制创新设计的证据时,他的防线崩溃了。
调查组还发现,陈志雄近三年的绩效考核中,有意压低王怡的评分,而抬高刘明远等他认为“更听话”的下属。
秋日将尽时,一纸调令下来了。陈志雄被平调到后勤保障部,职位虽是同级,实则是明升暗降。他离开的那天,独自在办公室收拾物品到很晚,没有人去帮忙。
王怡被任命为设计部副主任,主持工作。交接时,陈志雄与她有过一次简短对话。
“我没想到你会直接去总部。”他说,声音里没有愤怒,只有疲惫。
“您教我的,重要的电力线路不能绕弯,必须选择最短路径。”王怡平静地回答。
陈志雄苦笑了一下:“你一直觉得我打压你,是吗?但你不知道,上面的压力有多大一个女工程师,负责数十亿的项目”
“这与性别无关,只与能力有关。”王怡打断他,“而且,您错了。我从未认为您在打压我,直到您开始损害项目本身。”
陈志雄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抱着纸箱离开了。
他走后,王怡搬进了那间办公室。她做的第一件事,是请人调整了百叶窗的角度,让阳光能够毫无阻碍地照进来。
十一月,陇东特高压项目正式破土动工。同月,王怡收到通知,她的设计方案荣获国际电力工程设计大奖二等奖,是她从业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
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站在领奖台上,王怡望着台下闪烁的灯光,想起了祖父的话——“把光明送到了千家万户”。
回到设计院后,她在办公室墙上挂了两样东西:获奖证书的复印件,和一幅陇东项目效果图。图中,银色的输电线如五线谱般划过蓝天,一座座铁塔如同音符,静静矗立在黄土高原上。
刘明远选择了申请调岗,去了另一个部门。临走前,他向王怡道歉,王怡只是摇摇头:“在陈志雄手下,我们都有不得已的时候。在新的岗位,做好你自己。”
十二月第一场雪落下时,设计部来了两位新人——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都是刚从大学毕业的研究生。王怡给他们安排工作时,注意到女孩眼中闪烁的火焰,如同十二年前的自己。
傍晚,其他同事都下班了,王怡站在窗前,看着雪花轻轻落在老槐树的枝干上。桌上的电话响起,是后勤保障部打来的,通知各部门领取新年台历。
电话那头的声音有些熟悉,王怡怔了一下,才意识到是陈志雄。
“陈主任。”她客气地称呼。
“王主任。”陈志雄的声音平静,带着一丝她从未听过的释然,“台历到了,记得派人来领。”
“好的,谢谢。”
短暂的沉默后,陈志雄说:“听说陇东项目获奖了,恭喜你。”
“谢谢。”王怡顿了顿,“也祝您在新的岗位工作顺利。”
挂掉电话,王怡继续站在窗前。雪越下越大,覆盖了树枝、屋顶和远方的城市。她想起祖父曾经说过,雪花之所以洁白,是因为它掩盖了所有的不平整,让世界看起来纯净无瑕。
但她知道,雪终会融化,大地会重新显露它的沟壑与起伏。而电力工程师要做的,不是掩盖,而是在崎岖中架起线路,让能量穿越一切障碍,抵达需要它的地方。
转身回到办公桌前,王怡打开台灯,开始审阅新一代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可行性报告。灯光下的侧影,坚定而沉静,如同一座精心设计的铁塔,在风雪中稳稳站立,承载着流向远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