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农历四月十七,星期五。
今天是《凶榜》拜神开机之后,第24个拍摄日。
早上九点。
再度布置和调整好的鸿盛大厦第17层片场,一间用于拍摄的办公室里,颜祖正在转悠检查。
“阿奇——”
“收纳盒这边,还需要一个笔盒——”
“ok。”
身边自然是跟着哼哈二将,不对,应该说是副导演和摄影师组成的学徒二人组—陈勋奇和钟志文。
“阿文,一会几拍摄的时候,记得先给桌上的这张报纸一个特写镜头,然后再把镜头移向李导——
今“明白,记下了。”
颜祖在做着检查之馀,继续着叮嘱和吩咐,查缺补漏,调整布景的细微之处。
而陈勋奇和钟志文自然是相继点头应声。
在开机的那段时间,互相开玩笑,日常闲聊的时候。
颜祖用来打趣陈勋奇,说出来的一句两句话。
—“至少站在观众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一点上,你现在要比阿奇更懂~”
让陈勋奇懵逼泪目之馀。
也让钟志文这边对导演产生了些许的兴趣,索性便也在当好摄影师之馀,和陈勋奇一样,跟着颜祖和许鞍华学点新东西。
有心学习和琢磨。
身为一个摄影师,在这方面却是比较方便的。
因为在当下的胶片电影时代。
一部电影,一个剧组,在编剧和导演这个创作源头之外,摄影师便是那个第二重要的存在。
编剧为本,创作剧本。
导演是创作者,在脑海中幻想出那个电影的世界,设计出电影画面,想好每一处。
而掌镜的摄影师便是那个承上启下的枢钮。
依照导演的吩咐,阅读理解导演的创作想法,通过器械和镜头,将演员和场景的交互摄影记录下来。
镜头该怎么拍,要如何去拍,拍的好不好——
拍出来的东西能不能行,依不依导演的心意,是不是导演想要达到的效果和相应的画面——
这些都需要摄影师。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当下这个胶片电影时代,摄影师在剧组里的地位会如此之高。
一个优秀的大导演,永远都有一个好的班底。
一个经常合作的御用摄影师。
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御用摄影师和摄影指导的地位,甚至要比副导演都高。
另外。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需要和导演搭配干活儿,拍一部电影下来,细节和镜头什么的,都需要和导演沟通。
耳濡目染之下,摄影师转型当导演,其实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圈子里面有很多导演都干过摄影师。
然后时机缘分一到,便升级成了导演。
在镜头语言、画面、美感、技巧、思维等方面,拿捏的本事都会相当之优秀。
可能也就剧本和故事行上会差上一些。
哪怕是大名鼎鼎的“国师”张艺谋也是如此,与陈凯歌这位电影界的大诗人一般,都有个老毛病,那就是剧本。
当然。
这两位有所不同的是,张艺谋似乎很清楚自己在这方面的短缺之处,所以拍戏开电影,往往都会搞一个好剧本。
请一个大手子、大行家来帮忙写剧本。
再寻一个好故事和大ip,往往是经典着作什么的。
以这种方式来弥补自己的缺点,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活儿,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去插手剧本的事儿。
这使得张艺谋能够坚挺这么多年,拍出了一部又一部的佳作。
与隔壁一直在跟他较着劲儿的凯子哥相比,就整体的作品厚度而言,张大导毫无疑问是那个胜出者。
办公室场景的片场里,颜祖的检查也快要到了尾声。
“收音机那边如何?”
“调好了吗?”
“一开始我需要一个滋滋声——”
“后面虽然有配音,但一开始就同步收音会好一些——”
说到这里。
颜祖话音一顿,朝着陈勋奇这边提醒道:“还有,阿奇,记一下。”
“电台放送的戏这里,后面去请相应的电台主持人来配音——”
“口播青山精神病院的新闻报道——”
“这样会增加代入感和真实性——”
“香江这边,大家看了都会懂——”
“把男主角张劲强和精神病联系起来——”
《凶榜》这部戏。
主线自然是讲的张劲强这个特殊命格八字的男主角,被大凶的猛鬼红衫仔缠上,借妻子小兰的肚子转世投胎,期间鬼事连连,大厦保安四人组相继被恶鬼索命害死的这么一个故事。
恐怖惊悚之馀,内函也有。
以张劲强这个主角为代表形象,对香江当代年轻人的阐释。
独自打拼闯荡的苦楚,承受的压力,所需要的付出,肩上担负的责任等等等等。
还是大厦保安四人组的描绘,四个不同的形象,所讲述的故事,相应的死法。
以及猛鬼红衫仔和风水师丹阳大师这么两个角色的立意和塑造。
一正,一邪。
邪从而何来,又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