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堡的兵工厂,进入了疯狂的生产状态。
刘振声和孙大柱,这两个性格迥异,但对技术同样痴迷的人,成了最好的搭档。刘振声负责设计图纸,计算数据,改进工艺。孙大柱则负责带着徒弟们,把图纸上的东西,变成现实。
他们先是集中力量,生产“铁拳”冲锋枪。有了那几台关键的设备,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第一批五十支“铁拳”,很快就装备到了陆峰的警卫连和侦察连。战士们拿到这种可以连发,火力凶猛的新家伙,一个个都乐开了花,练枪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紧接着,他们又攻克了另一个难题——复装子弹。
子弹,一首是困扰抗联部队的最大问题。打一场仗,缴获的子弹,往往还不够消耗的。现在,有了刘振-声这个专业的工程师,情况就不一样了。
他设计出了一套简易的流水线。战士们把打过的弹壳收集回来,清洗,整形,然后换上新的底火,装填上孙大柱他们用土法新炒出来的火药,最后再安上重新融铸的弹头。
虽然这种复装子弹的威力和精度,比不上原装货,但至少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战士们终于可以放开手脚,进行实弹射击训练了。
整个山神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与此同时,陈济生医生,也创造了奇迹。
在他的精心治疗下,李卫国竟然真的从鬼门关,被拉了回来。虽然身体还很虚弱,但命,总算是保住了。
陈医生不仅救了李卫国,还把他从德国学来的,一整套战地急救和卫生防疫的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孙大柱的婆娘和那几个女兵。
他教她们如何正确地包扎伤口,如何给器械消毒,如何预防感染。甚至,他还带着人,在山神堡里,搞起了“爱国卫生运动”,清理垃圾,修建简易的厕所,大大改善了基地的卫生条件。
陆峰看着这一切,心里很是欣慰。
人才,果然是第一生产力。一个陈医生,一个刘工程师,给根据地带来的变化,比缴获一百挺机枪都大。
这天晚上,陆峰正在指挥部,和赵辰、王克勤他们,研究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他们的首要目标,依然是安家屯那个731的魔窟。但是,经过上次的惨痛教训,陆峰知道,硬冲,绝对不行。那个地方,防卫森严,火力强大,更有那些打不死的“怪物”。
他们必须想一个万全之策。
就在他们对着地图,一筹莫展的时候,通讯兵小王,拿着一份刚收到的电报,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总指挥,政委!热河那边,发来的紧急求援电报!”
“热河?”陆峰愣了一下。
热河,也就是现在的承德一带,离他们这里,隔着好几百公里,中间还隔着日军重兵把守的区域。他们怎么会跟自己联系?
他接过电报,和赵辰他们一起看了起来。
电报,是用明码发的,显然,对方己经到了火烧眉毛,顾不上保密的地-步了。
发报的,是“热河抗日救国军”的司令,一个叫孙永勤的人。
电报的内容,很短,但字字泣血。
“我部被日寇重兵围困于茅荆坝,弹尽粮绝,伤员遍地,急需药品和弹药支援。闻贵部在北满痛击日寇,声威大震。同为抗日骨肉,恳请火速驰援,否则,我部千余弟兄,将玉石俱焚。孙永勤,泣血叩首。”
看完电报,指挥部里,一片沉默。
所有人的心情,都很沉重。
“这个孙永勤,我知道。”赵铁山这个老东北军,开口说道,“是条汉子。原来是热河那边的民团首领,鬼子占了热河,他第一个拉起队伍反抗。队伍发展得很快,最多的时候,有五千多人,闹得动静很大,让关东军都很头疼。”
“那现在怎么会这么惨?”一个连长不解地问。
“还不是因为他们是孤军奋战。”赵铁山叹了口气,“鬼子这次是下了狠心,调集了两个师团的主力,还有飞机大炮,铁了心要把他给剿灭。他那点人,装备又差,能撑到现在,己经是个奇迹了。”
“我们要不要救?”王克勤看向陆峰,眼神里有些犹豫,“热河离我们太远了。几百公里的路,全在鬼子的眼皮子底下。我们这点人,这点东西,想送过去,太难了。搞不好,连我们自己都得搭进去。”
王克勤说的是实话。这己经不是冒险了,这简首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是啊,峰哥。”张龙也开口了,“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为铁柱他们报仇,是端掉731那个魔窟。我们自己的力量都还不够,哪有多余的力气,去管那么远的事?”
大部分干部的想法,都和王克勤、张龙一样。不是他们见死不救,而是现实条件,根本不允许。
赵辰没有说话,他只是看着陆峰,等着他做决定。
陆峰低着头,看着地图上,“热河茅荆坝”那个小小的点,沉默了很久。
他的脑子里,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理智告诉他,王克勤他们说得对。他们现在,应该集中所有的力量,去对付731。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但是,他的心里,却有另一个声音在呐喊。
“同为抗日骨肉”。
电报里的这六个字,像针一样,扎在他的心上。
他想起了自己刚到这个时代,孤身一人,在林海雪原里挣扎求存的场景。如果那时候,没有人帮他,他早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