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若是因旱灾、涝灾歉收,不可能去南洋采买粮食,不可能,绝无可能!”
陈锐也笑了,解释了几句。
安南、暹罗等地粮食高产,明朝知道吗?
当然知道,但就算再缺粮,也不可能去采买。
一方面是面子问题,大明乃是上邦大国,去藩属国买粮历朝历代中,大明可能是最要面子的一个朝代了。
另一方面是成本问题,从陆地运输户部得破产!
而从海路运输,明朝水师数量不多,防御海疆本来就很难。
就算是去南洋,不管是官船,还是民间的大船,都到了南洋了,谁特么肯运回来粮米啊?
运什么不比粮食赚钱?
毛海峰的船队有二十多艘船只,往返一趟不需要太久,虽然不知道安南等国家的粮食价格,但想来不会比大明要高。
而海船一般载重量都有几千石,好一点的沙船都能装四五千石了,一趟就能买回来几万石的粮米。
按照一万五千人计算,五万石粮米足够用两个多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