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大明不行,我行!> 第493章 我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3章 我用(1 / 2)

不过其中名望最高的是不是喻时,而是大名鼎鼎的李攀龙,此人在当今文坛即使不持牛耳,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而且嘉靖二十三年进士。

嘉靖帝南狩之后,李攀龙与几个好友逃回了老家济南历城,去岁鞑靼侵袭山东,李攀龙家破人亡,后南下去了南京。

其中还有个曾经与护卫军打过交道的,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王叔果,他的舅祖就是张瑰,后者的次子张逊业与舟山关系不浅。

去年也正是张逊业求援,舟山才发兵温州,前后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绞杀倭寇,除夕夜丁邦彦攻破玉环山,终保永嘉、太平安全。

一一介绍之后,陈锐开口道:“此战之后,登州九县一州,加之平度州汶水县,以及莱州的昌邑县、潍县、掖县,均设内书房。”

“此战鞑靼肆虐地方,民众皆苦,且有本地大户降胡,还望诸君襄助,安抚民众,整顿地方。”

“不过如今千头万绪,且护卫军一部还在绞杀残馀敌寇,诸君先由内书房安排,在即墨、高密、胶县三地熟悉一二。”

不管这些人之前熟不熟悉实务,但舟山内政体系与明廷是有很大区别的,很多事情都有着固定的流程,他们都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

众人起身作揖行礼,不管是为了驱逐挞虏,还是为了建功立业,再或者是为了追逐名利,这些人肯北上,陈锐就愿意用。

毕竟,不是什么人都有胆量北上,从明廷弃山东之后,也就王德、海瑞寥寥数人而已。

虽然陈锐心里很清楚,这些人中未必没有钉子,这些人未必就是什么是好鸟,但恢复地方,总是需要人手的。

沂州那边大捷,虽然吴惟忠没有扩张地盘,但即使如此,莒州内书房的凌云翼那边也抽调不出人手,舟山那边更是如此,人手实在是捉襟见肘。

不过这些人赴任还需要安排,而且护卫军还在护送民众返乡,周君佑、楼楠还没有率军入驻登州,扫平地方。

半个时辰后,将人送走之后,徐渭环顾四周,笑着说:“谁最有可能是————”

此刻内书房中,除了陈锐、徐渭之外,只剩下吴泽、万表和孙升、陶承学四人。

这四人都是能信任的,吴泽、万表是老人,孙升是陈锐的岳父,陶承学与舟山之间一直保持连络——甚至于老哈在南京埋下的情报网,陶承学也是参与其中的。

吴泽都没出仕,自然是不懂的,万表都致仕好几年了,而且是武将,对此也是不懂的。

众人的视线集中在孙升和陶承学的身上。

陶承学轻声道:“今日众人中,以李攀龙最有名望,嘉靖二十九年初,他与王世贞等六人在京师结社,被誉为六子。”

“当然了,如今只有五子,王世贞已被除名。”

“李攀龙是山东济南历城人,对鞑靼自有恨意,但他与殷士儋乃是至交。”

徐渭啧啧两声,他都有点佩服李攀龙了,若论左右逢源,真的要甘拜下风。

殷士儋与舟山关系向来不错,不过已经入了裕王府,这么说来,李攀龙有可能在南京通过殷士儋这条线投入裕王摩下。

反过来,正因为殷士儋与舟山的关系,李攀龙也通过这层关系希望在舟山有所建树。

顿了顿,孙升补充道:“宗臣也是有国仇家恨,此人也名列六子,据说是受李攀龙之邀北上的,不过他是兴化人。”

虽然没有说透,但徐渭立即明白过来了,“李春芳!”

扬州府兴化,当年鞑靼攻破淮东,严世蕃决堤阻敌,兴化县被泡在了水里,宗臣的家人因此遇难。

从这个角度来说,宗臣投入舟山是有理由的,毕竟天下皆知,舟山与严嵩严世蕃有着血海深仇。

但李春芳也是兴化县人,与舟山同样有着血海深仇————徐渭皱眉苦思,一时间没什么头绪。

在徐渭看来,这两个人的痕迹都太过明显,在他提出这个疑惑之后,陶承学皱眉苦思,也有些不解。

孙升轻笑道:“不过阳谋而已,裕王欲交好舟山,应该是殷正甫在其中斡旋”

“欲有所为啊。”万表看向了陈锐。

“他们肯来,那我就肯用。”陈锐平静的说:“只要他们能安抚民众,整顿地方,不侵害苛待百姓,无所谓。”

“此战之后,舟山大势已成,些许手段,无需担忧。”

“此为正理。”孙升捋须道:“关键不在他们是不是受人遣派而来,而在于他们能不能为舟山所用。”

“有朝一日,护卫军若能驱逐挞虏,想必他们也不会妄为。”

徐渭撇撇嘴,若有那一日,不管是李攀龙还是其他人,什么都做不了,顶多是为明廷陪葬。

万表看陶承学想说什么,笑着提醒道:“师正,子述这边如何安置,已然在舟山内书房历练了大半个月。”

徐渭试探问道:“登州倒是缺个主事人。”

登州九县一州,都会设立内书房,但还需要一个领总的内书房,但这个位置极为重要。

“不不不。”陶承学连连摇手,“当年登科之后,先授中书舍人,后入都察院为御史,未有接地气。”

徐渭笑了笑,如此谦逊,倒是好事————舟山是不学明廷的,不讲究养蛊,内书房每个人都要具体负责事务。

比如金柱,虽然隶属于舟山内书房,但已主持农事处,这大半年来都没回过舟山,一直在胶州、莒州、连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