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黄金家族,我带蒙古铁骑横扫亚欧> 第338章 黄帝纪元,大科学神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8章 黄帝纪元,大科学神教!(1 / 3)

待军民百姓的欢呼声降低,赵朔在祭天台上双手微微虚压,霎时间鸦雀无声。

赵朔继续道:“朕今日即大位,当普天同庆,又有三大恩诏下发。杨惟中!”

“在!

“代朕宣旨。”

“是。”

前面对皇室的约束最为重要,是要贯彻整个大元朝的存在时间的,赵朔要亲口宣旨。

后面的旨意没那么重要,赵朔就没必要亲口宣读了。

杨惟中走上祭天台,高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元立国,万象更新,普天同庆。着大元全部内省,北方诸省免一年田地租税,南方诸省免半年田地租税。从明年开始,华夏全部内省,田地租税永久降为两成。”

“今年大元全部内省,统一免除徭役。地方官府确有需要兴建工程者,上报朝廷,朝廷拨款,雇佣百姓施行。”

“大元全部外省,移民与内省等同。原住民,今年免一成田地租税。”

“汉军、色目八旗军所缺粮饷,由朝廷补足。”

杨惟中传旨完毕,全场再次沸腾。

所谓大元内省,就是山东、河北、江苏、广东、广西等华夏固有省份了。

还是那句话,这个国家到底是谁的?

如果说是全部人的,那就是全部人都有责任,也都没有责任了。

古罗马之衰落,就是从滥发公民权开始。既然帝国打下的新疆土的百姓,和罗马人享受同等待遇,那罗马公民拼命厮杀又是为了什么呢?

所以,赵朔一直在刻意地保持区别。

山东、河北的田地税赋最低,进而是北方,然后是南方。南方诸省的税收,又少于所谓的“外省”。

只是到了现在,赵朔创建新朝,要与汉人和蒙古人共天下,就没必要再制造汉人内部的区别了。

所以,赵朔让北方再享受最后一次优厚待遇,也就是北方免除一年租税,南方免除半年租税。

以后,南北方的税收,就完全统一了。

另外,八旗军的待遇,是和名下的土地租税挂钩的。朝廷免田地租税,八旗军的待遇就会降低。原来赵朔也一直是朝廷用钱粮补足,这次不过是进行重申而已。

赵朔的终极目标,是在有生之年,将八旗的待遇与名下土地完全脱钩,只拥有和普通百姓一样的田地。

军饷粮食装备,统一由朝廷供应。

要不然,八旗军占有大量的土地,还能自己收田地租税。赵朔活着的时候问题不大,赵朔去世之后再过几十年,可就不好说了。

当然了,赵朔免的只是田地租税而已,工商之税赵朔是不会免的。尤其是数额极大的矿税,是赵朔支持对农业减免税收的最重要的底气了。

另外,“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也算是新朝新气象了。

这玩意儿其实是朱元璋发明的。

在历史上的元朝,圣旨上写的是“上天眷命皇帝诏曰”。如果是蒙古文直译成汉文,就是“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

赵朔觉得,还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听着比较顺耳,就采用了这种形式。

不管怎么说吧,免税谁不爱啊!

在场的中都百姓虽然大都没有田地,但是要服徭役,或者交纳“免役钱”。

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全场一片欢腾。

然后,杨惟中继续宣读了第二道恩旨。

他朗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古语有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天下大事,当以教育为先。从明年开始,大元内省,各县建县学,各州建建州学,各省建省学。并在其中各州县学内设小学,招收八至十二岁儿童入学。”

“大元外省,亦建学校。按照八旗官兵、国家官吏子弟两成,汉人蒙古人百姓五成,其他人三成的比例,招收学生。”

“小学学制三年,大元内省免除学费,大元外省汉人和蒙古人之外不免学费。小学成绩优异者,可升入县学。县学成绩优异者,可升入州学。州学成绩优异者,可升入省学。省学成绩优异者,可升入国子监。县学、州学、省学,学费俱不减免。”

这其实,就是要在华夏内部,推行三年的免费义务教育了。

义务教育,当然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对大元的统治是非常有益的。

在后世,普遍认为,第一个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是普鲁士。

当时的普鲁士,怀抱着统一德意志的雄心,却受限于实力不足,难以如愿。面对这一困境,普鲁士朝廷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择:颁布了免费教育的政令。

全国上下厉行节俭,倾力投入免费教育的建设,致力于将每一名普鲁士儿童都培养为“服从政府、敬畏上帝、勤奋节俭的公民”。

免费教育一经推行,成效就非常显著。

论财富,高素质的国民迅速为国家创造出惊人的财富。

论军事,懂得民族大义的士兵甘愿为国效死,士气如虹。

此后,普鲁士大军势如破竹,最终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大业。

这一成功范例,自然引来列国争相效仿。

毕竟,若不紧跟步伐,便只能在普鲁士的强势崛起面前被动挨打。

简而言之,免费教育是一国走向强盛最根本的基石。推行免费教育的国家,所能激发的潜力将数倍于以往;而拒绝这一道路者,终将在历史的洪流中落后挨打。

其实,宋朝也进行过类似的尝试,只是不成功罢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