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1章 大发雷霆(1 / 2)

秘书把省报放到了高育才的案头上,高育才拿过来一看,就发现了新平市的那篇报道。

一看到这篇报道,高育才就火冒三丈了,张友林在新平市怎么治污,影响也就仅仅在新平,这怎么还让省报给报导出来了?

是新平市要报道的,还是省报要报道的?

张友林是什么态度?之前为什么不向他报告?

正想打电话给张友林问问,一低头又看到那篇评论员文章。

一看完这篇评论员文章,高育才肺都给气炸了。

虽然评论员文章里一句也没提到他高育才,可在高育才眼里,却是觉得处处在说他,说他犯了错误。

电话本来应当打给张友林的,现在变成了打给省报报社社长了。

省报社不归高育才分管,可高育才是常务副省长,高育才一打电话,省报社社长不能不过来。

听高育才的口气有些急,有些怒,省报社社长慌慌忙忙来到了省政府。

见到高育才后,省报社社长陪着小心走了过去。

高育才坐在办公桌前黑着脸,问:“你们省报发个报道,还需要配发评论员文章吗?”

省报社社长不知咋回事,走过来看了看报纸,说道:“现在新闻报道都是陈顺文社长负责,要不我把他叫过来问问,高省长,出了什么问题了吗?”

高育才压着怒火道:“省报的评论员文章是政治性非常强的文章,是省委省政府的喉舌,不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是可以乱发的吗?你作为社长,为什么没有严格把关?”

省报社社长被批傻了,这种豆腐块的评论员文章,平时发的确实少,但偶尔也是有发的。

可能是因为涉及到污染的问题,引起了记者的共鸣,便写了这篇评论员文章,而陈顺文同意发表,便发表了,哪里想的那么多。

不知这篇评论员文章犯了什么政治性的错误?

看到省报社社长对这事一无所知,高育才手指报纸说道:“污染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以前为了发展,牺牲了环境,对这个问题要辩证的看待,不能说过去那样做就是错了,而这篇文章,把过去所做的事情归因于错误,这样表述是合适的吗?”

省报社的社长听了之后,终于明白是什么情况了,观点出现错误了。

“高省长,现在报道已经出来了,没法收回了,我回去召开会议讲一下这个事情,让他们下不为例。”

原以为高育才会答应这个事情,不料高育才却说道:“这种报道是不合适的,应当予以收回销毁!“

一听说要收回销毁,省报社社长为难了,这事可不好办,不过在高育才面前他不好多说,只能先答应着,看如何落实这个事。

省报社社长走后,就去了省委宣传部长那里汇报这个事。

省委宣传部长也觉得这个事为难,只好去向省委副书记汇报。

省委副书记觉得这事挺复杂,涉及到一位省委常委,如果按照高育才的要求办吧,不太好办,不按高育才的要求办吧,高育才不高兴,省报社比较难做人。

省委副书记只好向省委梁书记报告。

梁书记接到报告后,了解了情况,便给高育才打了电话。

高育才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不能因为现在发生的事情就否定之前的工作,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高育才是学院派出身,讲起理论一套一套的,梁书记被他说动了,便同意了高育才的意见,下令收回销毁。

高育才见梁书记同意他的意见,心里头很是高兴,不悦之意烟消云散,但是这一销毁,反而引起了大家的议论。

本来,这种省报的报道是没人关注的,加强环保工作现在也说的越来越多了,省报的记者关注环保问题说了一点话,写了一点文章,也是形势的需要,可高育才这么一搞,就让人觉得他是在以势压人,一定有着内在的原因。

而且纸质版的省报文章可以销毁,电子版的在网上大家可以看到啊。

大家因为这事议论了好一阵子,就看出高育才为什么恼火这事了,原来是为了不让人讲他过去在新平搞污染项目的事。

高育才为此还把张友林大骂了一顿,骂的张友林产生了彻底反水的想法。

张友林就有些瞧不上高育才,觉得高育才徒有学院派的智慧,对政治的领悟力并不高明。

省报那位写评论员文章的记者被吓的不轻,怕会出什么事,到外面躲了几天,没敢去报社上班。

过了好几日,见没什么事了,才敢回来上班,高育才确实和省报社的社长说过这名记者不能用,但省报社社长觉得高育才不分管省报社,不应当去管这么具体的事,省报社就没对这名记者怎么样。

陈顺文给宁心远打了电话。

“宁处长,出大事了,去新平采个访,搞的高省长大发雷霆,以后有的麻烦了。“

原来宁心远打电话给陈顺文,说了新平整治工业园区污染的事,建议省报过去采访一下,做一下宣传,在客观上推动全省的治理污染工作。

在这个时候,济州市的空气污染是很厉害的,一年当中有一半的时间是雾霾天气,陈顺文对此也是很有看法。

生活好起来之后,大家就对环境污染有了科学的认识,以前的山清水秀成了许多人脑海里的记忆。

陈顺文的年龄差不多五十了,小时候农村的山山水水在他的记忆里不用说是多么的清澈,那时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