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点”的,超级“照相机”。
第二步,等待那转瞬即逝的“烟花”。
根据物理学家的推演,质子衰变后,并不会直接消失。
它会变成一个正电子,和一个不稳定的中性π介子。
而这个中性π介子,又会在一瞬间,衰变成两个高能的伽马光子。
那个正电子,也会在原子云中穿行一小段距离后,与一个电子相遇,发生“湮灭”,同样产生两个高能的伽马光子。
这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
岳舟的肉眼,什么也看不到。
但他的“高维视野”,却能捕捉到这一切事件发生后,所留下的,无法被抹除的“余烬”。
“先生,请您‘看’好。”
老教授的声音,在岳舟的脑海中响起。
“当衰变发生时,那个高能的正电子,和那四个高能的伽马光子,会像五颗微型的炮弹,从同一个点,向外爆发!”
“它们在穿行过程中,会不断地,撞击沿途那些静止的氩原子,把它们的‘外衣’——核外电子,给强行‘撞飞’!”
“一个失去了‘外衣’的原子,它的‘电子云’形态,会发生剧烈的,可以被您的‘高维视野’所清晰观测到的,巨大变化!”
“所以,先生,您不需要去‘看’那个正电子,也不需要去‘看’那些伽马光子。您只需要,像一个无所不在的,最耐心的猎人一样,‘凝视’着这片绝对寂静的‘原子森林’。”
“一旦您看到,在这片森林中,有任何一个地方,突然,毫无征兆地,‘亮’了起来。并且,这个‘亮光’,是以一个点为中心,同时向外,拉出了数条清晰的,由‘被点亮的原子’所组成的,三维的‘轨迹’……”
“那就说明,您,‘看’到了。”
岳舟闭上了眼睛。
他的整个意识,都融入到了那个被他亲手创造的,“绝对寂静”的球形空间之中。
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失去了意义。
一分钟。
一小时。
一天。
这片由数万亿个原子组成的,冰冷的宇宙里,什么都没有发生。
只有绝对的,死一般的,寂静。
连岳舟自己,都开始怀疑,那个被无数物理学家奉为圭臬的“大统一理论”,是不是,真的只是一个美丽的,错误的幻想。
直到——
第三天的,某个瞬间。
就在那个巨大的,球形“原子云室”的,接近中心的位置。
一个点,亮了。
那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光。
那是一种,在岳舟的“高维视野”中,一个原本平静而稳定的“电子云”,突然发生剧烈畸变时,所呈现出的,信息上的“涟漪”。
紧接着。
就像是黑暗宇宙中,第一颗超新星的爆发。
以那个“亮点”为中心,数条由无数“被点亮的原子”所组成的,清晰的,如同烟花般绚烂的轨迹,瞬间,向着四面八方,辐射开来!
虽然只存在了不到一皮秒的时间。
但这一幕,已经被岳舟的“高微视野”,和“皇后”ai的庞大数据库,完整地,永久地,记录了下来!
第三步,无可辩驳的“铁证”。
“皇后!数据分析!”
岳舟的意志,瞬间下达了指令。
“是,先生!”
“正在对事件径迹进行三维重构……”
“正在计算初始粒子的能量与动量……”
“计算完成!”
“一号径迹,判定为高能正电子。”
“二号、三号径迹,判定为高能伽马光子,来自中性π介子衰变……”
“四号、五号径迹,判定为高能伽马光子,来自正负电子湮灭,能量相同,方向相反,呈180度夹角,符合湮灭特征……”
“所有初始粒子能量总和……正在进行最终核算……”
“核算完毕!”
“能量总和为:93827 v!”
“与标准质子静止质能,完全吻合!”
“结论:”
“质子衰变事件,观测证据确凿!”
当“皇后”那冰冷的,却又充满了力量的电子音,在实验室里响起时。
所有参与了这次实验的物理学家,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都在这一刻,热泪盈眶。
他们,见证了历史。
不。
他们,创造了历史。
而岳舟,在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后,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畅快的笑容。
他知道。
从今天起。
通往“大一统力场”,那扇最神秘,也最坚固的大门,已经被他,亲手,撬开了一条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