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的毛笔字其实也不算太难看,但是和马皇后的要求相去甚远。
对于书法,朱雄英的态度和马皇后不同。
马皇后对朱雄英的要求非常高,无论任何方面,马皇后都要求朱雄英出类拔萃。
朱雄英坚持书法只是陶冶情操,提高个人修养的工具。
朱雄英不仅自己用硬笔,而且希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硬笔。
至少在书写公文的时候,可以用硬笔。
用毛笔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实在是太慢了。
“书法不仅仅是陶冶情操,尤其对你来说;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急功近利,要学会慢下来,走一步,停一停,看一看,想一想,然后再决定怎么走。”
马皇后语重心长,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
“皇祖母——”
马皇后说的太对了,朱雄英情不自禁,给了马皇后一个大大的拥抱。
“咳!”
朱雄英这时候才发现,朱元璋正在门口运气。
马皇后奖惩分明。
朱元璋听到“罚”,顿时眉开眼笑。
“你这字写得也太丑了,一点都不随我!”
朱元璋一脸嫌弃,和鞭策入里的马皇后相比,自吹自擂的成分更大一些。
“你皇祖父当年只上过几天私塾,立国后勤政之馀尚且不忘学习,不仅着书立作留存于世,治学之严谨朝野有口皆碑,你当效仿你皇祖父,才不负你皇祖父对你的期望。”
马皇后一番话,说的朱元璋心花怒放。
“朕之所以能打下这大大的江山,你皇祖母居功至伟,没有你皇祖母日夜操持,就不可能有今日这番景象,你皇祖母才是真正的母仪天下,千古一后!”
朱元璋纵使后宫佳丽无数,马皇后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谁都无法取代。
和马皇后相比,朱标对朱雄英的不满,更多集中在朱雄英对李希颜的顶撞上。
“孤时常对你说,要尊师重道,你对李师有足够的尊重吗?”
朱标很生气,认为朱雄英是离经叛道。
“学无前后,达者为先,正确的要遵守,错误的难道也要遵守吗?”
朱雄英现在已经开始认真对待书法了。
“以籍定赋,以籍定役难道不对吗?”
朱标不动声色,给嫡长子挖坑。
“以籍定赋”和“以籍定役”,指的是明帝国的黄册制度。
国朝每10年编造一次黄册,称为“大造黄册”,作为征收赋税、分派徭役的根本依据。
明帝国对民户所属的行业进行严格限制,民户、军户、匠户、灶户等各司其职,永为定例。
问题就出在“永为定例”上。
明帝国立国之初,黄册制度对明帝国的经济稳定和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黄册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朱标曾建议修改黄册制度,不再对民户所属的行业进行严格限制,允许民众自由选择职业,以推动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惨遭朱元璋训斥。
凭借朱标本人的能力,不足以改变朱元璋。
于是朱标就把主意打到朱雄英身上。
“我可没说不对,若是父王觉得不对,等父王当了皇帝,父王再改呗——”
朱雄英不上套,滑不留手。
“你对李师可不是这么说的!”
朱标很生气,怒视朱雄英开始运气。
熊孩子太不懂事了,一点也不知道为君父分忧。
“我和李师只是就事论事进行讨论,并非对国策指手画脚。”
朱雄英很不爽,这老头也太不懂事了,怎么能啥都往外说呢。
“那把你当日说的话,对孤再说一遍。”
朱标不依不饶。
“忘记了——”
朱雄英理直气壮。
朱标大怒,眼睛四下里踅摸,想找个趁手物件。
朱雄英不等朱标起身,撒腿就跑。
“殿下,殿下慢点——”
金三心情是崩溃的,你们爷俩难道就不能别一见面就吵吵吗。
朱雄英一路跑到坤宁宫门口才停下来。
“没追来吧?”
朱雄英心有馀悸。
“没——”
常森气喘吁吁。
李芳英习以为常。
蓝太平大开眼界,皇家秘辛这么刺激的吗?
坤宁宫莺莺燕燕,美女如云。
每月朔望日(初一、十五),及千秋节并冬至、正旦,朝廷命妇要到坤宁宫拜见马皇后,马皇后在坤宁宫设宴招待,与民同欢。
太子妃吕氏也会来坤宁宫,协助马皇后招待朝廷命妇。
吕氏眼尖,远远看到朱雄英,抬手招呼。
“雄英,快来拜见你四婶——”
朱雄英本来想当没听到。
可既然是燕王妃,那肯定不能溜之大吉。
燕王朱棣的正妃乃是徐达长女,徐达则是淮西勋贵集团内核中的内核。
“见过四婶——”
朱雄英主动向燕王妃施礼。
“不敢,臣妾见过长孙殿下——”
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