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人微言轻,只管提出问题,如何解决还要看朱元璋的心意。
金三向朱雄英汇报,称今夏干旱少雨,田庄产量受到影响,庄头请求减免子粒。
朱雄英现在才知道,自己还有田庄呢。
这话说的,朱雄英刚出生那会儿,朱元璋就赏给朱雄英一个五千亩的大庄,这些年的赏赐加起来,朱雄英名下已经有4个田庄。
这些田庄,之前是由春和宫代管。
现在朱雄英既然已经离开春和宫,朱标也不占朱雄英的便宜,把田庄交给朱雄英自己管理。
这些田庄和田庄内的人口,不录于官府籍册,也无需承担赋税,佃户需要向王府缴纳地租,俗称子粒。
“这种情况多吗?”
朱雄英深呼吸,明帝国的隐患,比他了解到的更严重。
朱雄英名下的四个庄子加起来总计12万亩,231户,1966人。
去年帝国统计人口,全国共计1065万户,5987万人。
朱雄英当时看到这两个数据的时候就感觉不太对。
超过一千万户,不到六千万人,平均一户还不到6个人。
这怎么可能。
帝国统计户口的目的是用于赋役征发,于是滋生出大量“隐户”,统计数据和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的年代,人口统计全凭自觉上报,怎么可能精准呢。。
这么算的话,帝国人口至少超过8500万。
这还没算被藏匿的家庭呢。
“应天周边寸土寸金,寻常公侯一庄难求,诸王在应天的庄子,多不过三五百亩,至多也不过千亩。”
金三没有正确理解,文不对题。
“之前的子粒是怎么收的?”
朱雄英不了解田庄的管理。
“太子爷宅心仁厚,说是三十税一,实则减半征收,逢灾年不仅免收,还要往庄子里送粮缓解粮荒,庄子里家家户户供奉着太子爷和殿下的牌位,求老天爷保佑太子爷和殿下福寿绵长。”
金三的回答让朱雄英欣慰之馀又不免疑惑。
帝国的田地分为两种,一种是官田,一种是民田。
官田属帝国所有,通过垦荒、没收等方式获得,田赋通常为二十税一。
民田属私人所有,田赋通常三十税一。
吴地情况特殊,某些官田的田赋高达一石。
洪武年间,若风调雨顺,亩产3石左右。
若逢灾年,出产尚不足以缴纳田赋。
朱标六十税一,充分体现了他的宅心仁厚。
可即便给庄子里定的子粒这么低,居然还需要春和宫输粮救助,也实在是太不正常了。
“传常森,随本王去庄子里走一遭。”
朱雄英要亲自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儿。
“殿下不可——”
金三一边打躬作揖,一边给门口候着的小太监使了个颜色。
小太监撒腿就往坤宁宫跑。
朱雄英很生气,怒视金三。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朱雄英这半年,多次尝试离开皇宫,看一看洪武年间的应天到底是什么样。
金三每一次都拼命阻止,阻止不了就派人去坤宁宫请马皇后,说什么也不让朱雄英出皇宫。
待在皇宫里怎么着都行。
朱雄英要是离开皇宫,莫说有个三长两短,即便有个伤风感冒,金三自己要被凌迟处死不说,九族都会被株连。
朱雄英乖觉,不等马皇后派人来叫,自己主动去坤宁宫报道。
燕王妃居然也在。
朱雄英好奇,你不在顺天相夫教子,天天待在应天算怎么回事儿?
“见过太孙殿下——”
燕王妃在徐妙锦的搀扶下艰难起身。
朱雄英这时候才注意到,燕王妃腹部微隆。
原来是在应天养胎。
算算时间,大概是朱高燧。
“你还是坐着吧,自家人无需客套。”
马皇后跟燕王妃关系极好。
燕王妃生母早逝,在和朱棣正式完婚之前,曾被马皇后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了三年,感情极为深厚,形同母女。
“老金,赶紧回去把宫里剩下的阿胶都取来,回头给四婶送去燕王府——”
朱雄英嘴比脑子快,说完才意识到,阿胶本就是燕王送来的。
“雄英,你四叔让人给你弄了两匹大宛马,正在府里养着,回头让人给你送去。”
燕王妃对朱雄英的心直口快非常满意。
能提出“知行合一”的人,会是傻子吗?
谁这么认为谁傻!
心直口快说明没把四婶当外人,这皇宫里里外外都是人情世故,真诚乃无价之宝。
马这东西是活物,尤其是远道而来的大宛马,一旦送入飞龙宫,如果水土不服死了,那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
所以到了应天,要先在燕王府养一段时间,确认没有隐患,才会送入飞龙宫。
“这——这如何使得——”
朱雄英又惊又喜。
喜欢是真喜欢。
只是朱雄英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