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皇太孙> 第25章 砸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章 砸脸(1 / 2)

跟在朝堂上当木偶相比,朱雄英更想做实事。

或者说,朱雄英希望拥有权力。

朱雄英上面还有朱标和朱元璋,朝堂上的事,轮不到朱雄英做主。

既然这样,还不如做点实事,积累经验的同时,远离朝堂才能更冷静的思考。

朱雄英所了解的明帝国,是被扭曲之后的明帝国。

阁老递上来的折子,也不能反应真实的明帝国。

说到底还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送走紧皱眉头,若有所思的朱元璋和朱标,朱雄英把心思转移到自己的庄子上。

铁厂的事尚无定论。

庄子是朱雄英自己的,朱雄英不管都不行。

朱元璋之所以把庄子赏给朱雄英,目的就是让朱雄英熟悉农事,以农为本。

朱雄英年前让金三买了一批牲畜送到庄子里,分发给农户,这批牲畜主要是耕牛。

231户人,在朱雄英看来,至少需要231头耕牛。

金三提醒朱雄英,不需要这么多,五户共用一头,或者十户共用一头就够了。

“公家的东西和自家的东西,那能一样吗?”

朱雄英不仅要一户一头牛,接下来还要养猪、养羊,养鸡、鸭、鹅,六畜兴旺。

六畜指的是牛、马、羊、猪、鸡、狗。

既然朱元璋能随意修改《祖训录》。

在朱雄英的庄子里,六畜就是牛、猪、羊、鸡、鸭、鹅。

“殿下,牛太贵——”

金三提醒朱雄英,这样花下去别说一个亲王,再给朱雄英一个亲王的俸禄,也经不起朱雄英这么折腾。

“贵也要买。”

朱雄英尝试创建农业生态循环体系,不怕花钱。

时下农业产量不稳定,受气候影响极其严重,旱了不行,涝也不行,隔三差五再来一次蝗灾,难怪朱标整天感叹民生多艰。

朱雄英的目的是每户一头牛,两头猪,两只羊,鸡、鸭、鹅各十只,这要日子还是过不好,那活该饿肚子。

除了六畜,朱雄英还要在庄子里开社学,加强对孩童的教育。

这不是朱雄英自做决定,而是朝廷的规定。

朱元璋对教育非常重视,早在洪武二年,明帝国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公立教育系统。

明帝国不仅在应天设国子监,各府、州、县均有相应教程机构,不仅教师的待遇有保障,连学生都可以每个月领六斗米。

洪武八年,明帝国将公立教育系统进一步推广到村一级,每35户成立一所“社学”。

这一年是1375年。

按照朝廷规定,朱雄英的庄子里也应该有社学,而且不止一所。

朱标已经把办社学的钱粮给了吕过,吕过不仅没有建社学,钱粮也不见了踪影。

朱雄英不仅要开社学,而且要亲自为社学确定课程和教科书。

帝国社学授课是以经义为主,为帝国的统治服务。

朱雄英不反对教经义,但在经义之外,还要增加数学、地理、历史、体育,乃至音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个工作朱雄英没有交给金三,而是交给蓝太平负责。

朱元璋将大善殿给了朱雄英之后,蓝太平和李芳英不再“走读”,在大善殿偏殿每人有了一间房子。

李准和常森、徐膺绪、汤辰等人,也和蓝太平、李芳英同时入住。

在接到这个任务后,蓝太平回了一趟家,向蓝玉求助。

并不是所有人都“生而知之”,朱雄英只给出了大框架,细节需要蓝太平自己填充。

这是朱雄英给蓝太平的第一个任务。

让蓝玉带兵打仗,蓝玉是行家里手。

让蓝玉建社学,蓝玉是真不懂。

蓝玉能成为永昌侯,凭借的不仅仅是武勇,有勇有谋。

蓝玉把蓝府供奉秦鸿叫来,让秦鸿出谋划策。

秦鸿是蓝玉的头号谋士。

秦鸿听完蓝太平的介绍,情不自禁感叹道:“太孙殿下所求甚大,果然不愧为风流人物!”

“所谓礼不下庶人,太孙殿下这么搞,是不是不太好?”

蓝玉也是读过书的,并不是大字不识的厮杀汉。

“好不好,是陛下说了算。”

秦鸿清醒。

“庄子里的娃娃有福气,一定会得到太孙殿下的重用;既如此,侯爷和公子当全力以赴,精益求精。”

“那就放手去做,若有不足,便从府里支应。”

蓝玉想自己掏钱,为蓝太平买一个前程。

“侯爷万万不可。”

秦鸿阻止。

“为何?”

蓝玉对这里面的弯弯绕绕,还是不太清楚。

“这是太孙殿下给公子的考题,只能由公子一个人解。”

秦鸿提醒蓝玉,天家无小事。

蓝玉顿时一凛。

秦鸿也是想多了,朱雄英确实是在考校蓝太平,但并不禁止蓝太平得到蓝家的帮助。

水至清则无鱼,世人皆有私心,朱元璋剥皮萱草,也无法阻止贪官污吏前赴后继,人性就是这样。

朱雄英只要结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