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皇太孙> 第29章 开后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章 开后门(1 / 2)

(求个票,推荐票或者月票都行,求大爷们发发善心,安慰下扑街受伤的心灵)

朱标乃正人君子,可欺之以方。

朱元璋爱孙心切,更好糊弄。

这皇宫里唯一让朱雄英心悦诚服的,唯有马皇后。

朱雄英也是没想到,转天蓝玉居然来到望江楼,找朱雄英诉苦。

“太孙殿下有所不知,当日大军长途跋涉,人困马乏,抵至金山,狗贼不仅不开门,连口热水都没有,末将派人去叫关,守门小吏居然说狗贼已经睡了,让明日再来,这让末将如何能忍?”

蓝玉想起当日之事,仍然愤愤不平。

朱雄英保持微笑不接茬。

蓝玉知道自己被弹劾,也知道朱标留中不发。

蓝玉滔滔不绝,骂完金山堡守将,又开始骂弹劾他的御史。

等蓝玉表达了对朱标的感激之情后,朱雄英才作总结。

“舅爷南征北战,劳苦功高,雄英自然是晓得的——”

朱雄英的“舅爷”,让蓝玉眉开眼笑。

“舅爷须知,位高则谤易生,权重则嫌易起,昔皇祖父尝训诫诸将曰:居功勿矜,持胜勿骄;父王纵有维护之心,然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所谓三人成虎,舅爷不可不察。”

蓝玉眉头紧皱,苦思良久,起身向朱雄英深施一礼,疾步而去。

“多谢殿下。”

蓝太平感激涕零,他也曾多次劝说蓝玉低调行事,效果不佳。

肯定不佳。

朱标也经常劝朱元璋多行仁义。

效果么。

呵呵。

儿子胆敢教训老子,倒翻天罡。

“太平你不要怪本王多事,咱们都活在规则之内,连皇祖父和父王尚且不能免俗,谁又能逃脱天地法则?”

朱雄英尽人事知天命,未来蓝玉若真的造反,朱雄英也不会手软。

“殿下字字珠玑,太平只有感激。”

蓝太平再一揖到地,对朱雄英的感激无以复加。

朱标并没有朱雄英的诡辩,就放弃朱雄英,坚持让朱雄英去春和宫协助处理政务。

朱雄英百无聊赖,索性拿起一份留中不发的折子,看看都是什么样的折子才留中不发。

这个折子是国子监祭酒宋纳递上来的,名字叫《请重开科举折》。

朱雄英也是现在才知道,原来明帝国自洪武五年停止科举之后,迄今尚未恢复。

难怪这大半年,没有听到关于科举的任何消息。

明帝国立国后,一度也曾以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人才弊端极大,这些人虽然精通儒家经典,善于使用华丽的辞藻把文章写的花团锦簇,但是却严重缺乏经验和能力,无法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朱元璋很失望,称“朕责实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朕”。

遂停止科举,以“聪明正直”、“贤良方正”、“孝悌力田”等多种名目,由各级官员访求并推荐地方上的各种人才。

朱标看朱雄英的眼神充满期待。

“这怎么能行呢,不开科举,天下文人士子无上进之门,时间长了会出问题的。”

朱雄英没有让朱标失望。

“好!随孤去见你皇祖父!”

朱标很高兴,甚至等不及朝会,兴冲冲带着朱雄英去乾清宫。

朱雄英突然意识到,他好象被朱标利用了。

推荐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对于士人集团极为不利,所以文官集团对于推荐制度不满已久。

朱元璋喜怒无常,王允道上折子请求开铁矿,明明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却惨遭流放岭南。

朱元璋对科举成见极深,各部阁老不敢触犯天颜,都等着别人上折子,死道友不死贫道。

宋纳进谏是因为职责所在,如果不开科考,帝国还要国子监干什么?

朱雄英只说了一句话,连个折子都没写,朱标却如此迫不及待,这意图也未免太过明显。

怎么着,板子打在你儿子身上,不疼在你心是吧。

朱标也没想到,以往听到“科举”就火冒三丈的朱元璋,居然痛痛快快的同意了。

这——

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的吗?

呵——

朱元璋冷笑,蠢儿子想离间朕和好大孙,想都别想!

换成其他人上折议重开科举,肯定是要打板子的。

好大孙自然不一样。

朱雄英心情复杂。

朱雄英确实是再次感受到了朱元璋对他的抵犊情深。

重开科举事关重大,谁提交这个折子,谁就将收获天下读书人的无限感激。

不过等等。

科举也已经到了不重开不行的程度了。

举荐制刚开始实施的时候,的确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随着时间推移,“缺乏客观标准、任人唯亲、营私舞弊”等弊端也逐渐显现。

朱雄英好奇,既然重开科举里面有这么大的利益,为什么不把天下读书人的感激送给朱标呢?

都是自家人,朱雄英有问题就问。

“你觉得这天下读书人的感激,随便谁都能受得住的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