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头脑风暴并没有取得朱雄英想要的效果,基本上都是朱雄英在说,其他人略显拘谨,不敢开口。
常森和李芳英倒是吃的很开心。
朱雄英不急,飞龙宫文武迟早会习惯并接受这种方式的。
乾清宫,朱元璋听完宋利的汇报,不置可否。
晚上在坤宁宫吃饭的时候,朱元璋看着朱雄英,若有所思。
“皇祖父,咋啦?”
朱雄英好奇。
“朕并未同意允许铁厂征召多馀匠户子弟,你敢假传圣旨?”
朱元璋佯怒。
“想让他们好好干活,不给他们画个饼怎么能行呢?”
朱雄英无奈,当个小组长都要学会画饼,当皇帝不会画饼怎么能行呢。
“你就画吧,到时候若是做不到怎么办?”
朱元璋提醒朱雄英,皇帝金口玉言,不能随便画饼。
朱雄英想起朱元璋让宋利现改《祖训录》那一幕,连朱元璋的标点符号都不信。
“皇祖父,若是我真能不费帝国一文一粮,满足帝国军民对于钢铁的须求,难道还不能许匠户一子脱籍吗?”
朱雄英拿话把朱元璋架起来。
“你若能做到,莫说许一子脱籍,即便将全部匠户转为民户,又有何不可!”
朱元璋画的饼,比朱雄英大多了。
匠转民于朝廷来说,也有实际须求。
平定西南后,朱元璋留沐英镇西南,并成立云南布政使司
沐英上折,以西南空虚为由,请求朝廷迁民充实西南。
国朝初定,总人口只有6000万,十三省布政使司处处都缺人,朝廷要迁民西南,只能从现有的民户中分户。
迁民不仅要迁民户,还要迁匠户,提升当地技术实力,满足当地须求。
明初这会儿,地方的权力极大,边关诸王不仅可以打造兵器盔甲,甚至可以铸造火炮。
这就是朱雄英要将云子铁牢牢控制在朝廷手中的原因。
3月初,帝国13家铁厂的大匠和督匠,全部抵达应天。
王允道也找到了,只可惜已经病死。
于是派去的人只好将王允道的妻子和孩子,以及王允道的棺材拉回来。
这可真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朱雄英命人把王允道的妻子和孩子安置在郊外的庄子里,应天这边的环境,终究比岭南还是好一些的。
大匠和督匠全部到齐,朱雄英让沉造和陈冶,组织大匠和督匠们头脑风暴。
朱雄英自己的身份太尊贵,只要朱雄英在场,即便朱雄英三令五申,大匠和督匠们还是不敢说话,唯恐一言不慎,九族被抄。
沉造和陈冶的效率高,不仅以最快的速度为朱雄英整理了一份技术纲领,而且还有新的收获。
富国冶大匠陈喜献出一款新式风箱,和之前的风箱相比,效率提高近10。
风箱对于提高炉温非常重要,朱雄英赏陈喜粮百石,并且找朱元璋求恩典,求朱元璋允陈喜一子入民籍。
陈喜母已逝,老父尚在,本人有六个儿子,其中四个已经成家,全家共计23口。
这23口人,在一个户口上。
“准!”
朱元璋大开绿灯。
如果朱雄英真的能不费帝国一文一粮,满足帝国所需,朱元璋到时候会给朱雄英一个大大的惊喜。
如果不能。
现在给的恩典,到时候是否要收回,也就朱元璋一句话的事。
朱元璋也是没想到,朱雄英三天后又来乾清宫,这一次是求7个。
朱元璋非常生气。
这七个恩典,不仅有关于耐火砖和炼铁炉的,而且有关于金属配方的。
莱芜冶大匠卢德献方,采用莱芜当地铁矿石,按照一定比例配入一种另一种石料,可以练出强度不亚于云子铁的特种钢。
“既有妙方,却不献于朝廷,其心可诛,当杀!”
朱元璋暴跳如雷。
朱雄英无奈,就你这个态度,难怪人家虽然有良方,却不敢献出来。
云子铁是采用云母赤铁矿炼出来的,产量有限,按沉造的说法,什么时候云母赤铁矿没了,云子铁就没了。
卢德的配方,可以使用普通铁矿石炼出堪比云子铁的合金钢,这样的人才不仅不加以重用,而且还要杀掉,简直莫明其妙。
朱雄英不仅要给卢德奖励,而且要升卢德入飞龙宫下属的钢铁研究所担任供奉,以后专业研究合金钢。
所谓“云子铁”,是采用“灌钢法”精炼的武器钢。
洪武三年,朝廷将“灌钢法”列为国家最高机密,严格技术封锁。
技术封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明军的优势,可也因为技术人员之间失去交流,导致钢铁冶炼技术停滞不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倒退,到土木堡之变时,明军火器炸膛率居然高达三成。
21世纪的网络上,土木堡之变的真相都传得沸沸扬扬,明军火器炸膛的几率是否真的高达三成,也要打个问号。
多半又是火龙烧仓。
朱雄英不纠结这些,至少现在,明军的武器性能还是可以保证的。
“你这个研究所是干什么的?”
朱元璋不太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