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然小说>其他类型>皇太孙> 第44章 铁公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 铁公鸡(1 / 2)

从“李卿”到“百室”,再到“老李”,对于李善长来说,乾清宫堪比鬼门关。

李善长的能力极强,地位也极高,位居当朝国公首位,勋贵内核中的内核,连勋贵本人都在李善长面前服服帖帖,勋贵子弟见了李善长,恰如老鼠遇到猫。

李善长履行监丞职责的第一天,就因“衣冠不整”处罚了十馀人。

朱雄英在制度里写得清清楚楚,衣冠不整者,罚打扫东司三日。

李善长认为朱雄英罚的太轻了,于是在打扫厕所三天的基础上,又加了十鞭。

朱雄英不管,这是李善长的工作。

除非李善长的决定,引发武生的集体反抗,朱雄英才会过问。

九月一日,文校开学第一天,武校举行了两个千户所之间的第一次对抗训练。

这一次的对抗不仅吸引了朱元璋的关注,而且除没有在京的申国公邓镇之外,在京的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以及宋国公冯胜等五位国公全部到场。

对抗还吸引了中山侯汤和,和永昌侯蓝玉等诸多侯爷的强烈关注。

伯爵就算了,莫说座位,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朱元璋很高兴,过年的时候朱元璋在宫里请客,来的都没有这么齐。

朱元璋请客的时候,李善长和李文忠都因为身体不适缺席。

李善长是不敢去,“病”在家里惶惶不可终日,巴不得朝廷将韩国公忘记。

李文忠是真有病,而且已经病入膏肓,命不久矣。

对于自己的干儿子,朱元璋还是很重视的,让李文忠坐在自己身边。

另一边是徐达。

李善长身为武校监丞,位置在朱雄英身侧。

这个站位很有象征意义,引发多位爵爷的思索。

传说韩国公已失圣心。

这么看的话——

以后这飞龙宫,怕是要多走动走动了。

朱雄英昨天晚上才知道朱元璋要来武校,连夜命人在武校校场搭建了一座高台。

朱雄英也没有想到居然回来这么多人,所以高台的面积有点小,椅子的数量也不够,只有皇帝和国公才有座位。

朱雄英是武校的学督,朱元璋不抢朱雄英的风头,让朱雄英下令对抗开始。

不是真打,而是拉练。

随着朱雄英一声令下,和武生同样一身戎装的李准率“日”字队,开始围绕校场跑圈。

校场的面积非常大,一圈三里,合大约1700米。

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武生还要练习骑术。

按照朱雄英的要求,第一次考核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在两刻内跑完三圈,即算合格。

两刻大约半个小时,考虑到武生还全副武装,这个标准相当高了。

由于偏远地区的武生还没有抵达应天,在校武生共计1100馀人,年龄从8岁至16岁不等。

朱雄英将武生平均分配到两个千户所,朱元璋亲自出手,分别将之命名为“日”、“月”。

武生接受训练的时间尚短,李准在最前面压着速度,让武生们可以更合理的分配体力。

刚开始时队形还算整齐。

两圈下来,年龄小和体能差的武生逐渐掉队。

副队长汤辰处于队列中部,另一位副队长徐膺绪在队列尾部,鼓励和督促掉队的武生。

申国公邓镇的幼弟太平奴年仅8岁,是武校年龄最小的武生。

卫国公邓愈于洪武十年病逝,追封为宁河王,邓愈长子邓镇袭爵申国公。

太平奴和邓愈第四子邓铨同在武校。

和其他武生一样,太平奴也是全副武装,虽然盔甲小一号,其他武器装备都为明军制式。

跑圈开始前,李准就要走了太平奴的长枪。

第一圈跑一半,汤辰要走了太平奴的圆盾。

第二圈刚开始,徐膺绪找太平奴要军刀。

“徐四哥,我可以的!”

太平奴咬牙坚持。

“莫要强撑,快点给我!”

徐膺绪也才12岁。

跑至第三圈,太平奴连弓和箭都已经其他武生要走。

眼看终点已经越来越近,太平奴体能耗尽,身体已经摇摇欲坠。

“我行的,殿下说了——我一定行的——”

太平奴脸色苍白,大汗淋漓,仍在咬牙坚持。

此时还在跑道上的,仅剩太平奴和徐膺绪两人,其他人都已经冲过终点。

眼看时间即将耗尽,李准遥遥向徐膺绪做了个手势。

徐膺绪突然把太平奴拦腰扛起,发足狂奔,赶在时间耗尽之前冲过终点线。

这一幕看得朱元璋和公爷、侯爷们大受震撼。

“既是兄弟袍泽,当同生共死,若有一人掉队,全队成绩作废。”

朱雄英向朱元璋解释。

“好!好!!好!!!”

朱元璋心潮澎湃,当即命人取来两把内造宝刀,赐予太平奴和徐膺绪。

和“日”字队相比,“月”字队的拉练顺利完成,且耗时比“日”字队更短。

朱元璋很高兴,下令赐宴。

这一次就不是四个菜了,只有一道羊肉炖箩卜,管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